【西北文苑】于成云:救急的储金会( 七公里轶事系列20)
储金会,即:互助储金会。听起来是个很陌生的名称。
然而,它却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根植于山坳中的七公里工区。
互助储金会,顾名思义,就是工友们互相储备资金、相互帮助的自发群众组织。在那个年代里,还真起到了救些急的作用。
一天,工长杨连和从林业局参加庆祝建国十周年大会回来,召集工友开会,传达大会精神。
我们几个小嘎豆子也拿着小板凳,靠在墙跟,旁听着。
杨工长传达完大会盛况后,接着说:“我在开会时,遇到了外单位的一个老乡,他说他们成立了一个互助储金会。就是工友们互相集钱以备急用。我想在咱工区也成立,看看大家的意见。”
工友们呛咕了一会儿,觉得可行。
杨工长看大部分工友同意,就说:“那样,王青管理员负责记帐,于合管钱,我负责批条借钱。在开工资时集钱,一人一个月最低集2元,多者不限。咱这钱是备大家伙儿有急事用的。穷吃胀喝、泼米洒面的,没到月底钱就花完的,不管。”
到了开工资那天,杨工长带头向储金会集钱10元。工友们2元、3元、5元的集钱。
两个月后的一天,叫小坤的工友找杨工长说:“我身体棒棒的,又没有媳妇、孩子,往互助储金会集钱也没啥用呀。我退出,把集的钱还给我。”
杨工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小坤呀,这互助储金会说到底,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万一你有个急用,还没到开工资时,就借钱呗。大家都在踴跃地集钱,你小伙子可不能秃噜扣呀。”
听人一席开明话,胜读十年书。
小坤开窍了,他这月开工资时,竟又集了10元钱。
这互助储金会,还真发挥了作用。
8月下旬的一天,咬子哥的父亲找到杨工长说:“我家咬子要到外地去上学,得买学习用品、交学费啥的,家里钱不够,开工资还得好几天,我想在储金会中借点钱。”
杨工长马上说:“借给你。咱工区又沒学校,苦了孩子们啦。”
咬子哥父亲拿着工长的批条,到于合那取钱去了。
一个夏日,于合叔在小办公室门口坐着,正给我们小嘎豆子讲打土匪的故事。
只见永刚叔喉咙气喘地跑过来说:“巧哥,我孩子得病了,去医院看病钱不够,想在储金会中借钱。工长又不在,咋弄呀?”
于合说:“別急,有办法。工长说过,急事急办。来,你打个借条,储多少借多少。”
永刚打了借条,递给于合。
于合开了他那破木箱子的锁,从里面又拿出了个小箱子,取出钱交给永刚。并说:“按储金会规定只能借给你这些。別怕,我个人的钱,再借你一些。”
于合说完,又从一个皮夹子里拿出了钱,递给永刚。
永刚千恩万谢地跑走了。
在七公里工区互助储金会建立一年后的一天,工务段的蔡段长到工区检查工作。他看到团结、和睦、向上的局面,非常高兴。
他问杨连和工长:“这一年多,你工区的工友咋没有到段里借钱的呢?你是怎么舞扎的?”
工友们有急事借钱,得到工务段,工区没有这笔备用金。
杨连和笑了笑说:“段长,我们建立个互助储金会。”
接着,他向蔡段长介绍了互助储金会的情况。
蔡段长听后,猛地一拍大腿说:“太好了。每人每月储几元钱,不闪腰、不差气儿的,以备急用,划得来。我要在全工务段的各工区推广。”
组稿编辑:青草地
责任编辑:何艳华
乡土文学社公告
“乡土文学社”有关链接
乡土文学社章程
《长篇小说月报》征稿启事
《中国乡土文学优秀作品选》征稿启事
《今古传奇》合作项目投资策划
《当代商报·人物专访》收费标准
2020年作品推广稿费发放启事
乡土文学社编委会
顾 问 聂鑫森
湖南省作协原名誉主席 主 编 陈小平 副主编 李秀珍(兼小说组长) 刘金龙(兼诗歌组长) 执行主编 丁村 编辑主任 第一流 排版工作室主任 陈缘 散文组长 陈淑娟 编 委 (排名以姓氏笔画为序)
史寿林 孙成纪 石海天 朱玉华 刘金龙 陈 乐 陈贤东 陈 缘 杨天营 杨胜彪 杨军凯 彼 铭 郭良美 皇 甫 谢文兴 彭太光 潘政祥 袁晓燕
长期法律顾问 陈戈垠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