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时间做自己的朋友--和村上春树学习写作(一)

伊萨克.迪内森说过:“我既没有希望也没有绝望过,每天写上一点点。”

本来今晚真的是很懒惰,不愿意动笔,但是在村上春树的《我的职业时小说家》中,看到这句话,我写作的热情再次被点燃,不再吝啬于写点拙劣的文字。

今天看完了这本书50%的内容,感到收获太大了。前几天在各种微信收费平台上不断有9.9元的写作课程,我觉得真的没有必要,如果大家有时间看看这本书,收货会比那些课程好很多。

村上春树写作中遇到了很多阻力,两次入围芥川龙之介文学奖而没获奖,被人当成笑柄,但是他不灰心,后来旅居欧美,在欧洲写下了《挪威的森林》,在夏威考爱岛写下了《海边的卡夫卡》,他的作品擅长修改,他援引乔伊斯的话:“想象力就是记忆力”,在他的脑海里,无数的抽屉都是素材源泉,我认为如同中医的小药箱子,把不同的药材按照不同的配比混合,治病,对于村上春树,就是合成为了不起的小说。

在这幅截图中,村上春树讨论了读书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他说:”一旦养成读书的习惯---大多是年轻时养成的,就很难轻而易举地放弃阅读。不管手边有YOU TUBE还是3D电子游戏,只有一有空(甚至没有空)就会捧卷阅读。而且,世上每二十个人当中只要有这么一个人存在,我就不会过于忧心书籍与小说的未来。至于电子书如何如何,眼下我也不是特别担心。纸张也好画面也好(或者像《华氏451度)那样的口头传承也好),媒介和形态怎样都无所谓,只要喜欢书的人好好读书,就足够了。

的确,看书给人的想象力空间提升的快乐,恐怕不是电影电视可以比拟的,我已经记不清阿凡达电影的太多细节,但是很多小说、散文的字句,还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并且影响着我的为人处世、价值观。

村上春树喜欢西方爵士乐,他希望能够写出有音乐音律般的文字,并且一直身体力行。

同时他也指出,很多原创性的文字、音乐、美术作品,在诞生之初,受到很多非议,不被理解,常常令原创者很迷茫,很痛苦,这时候需要极为强大的内心。否则容易被批评打击的崩溃掉。比如梵高的画作、毕加索的天马行空创意,都是被当时的人看作另类,毕加索还能好一点,受到一定的尊重,梵高完全被视为神经病的典型,成为梵高时代的反面案例。就连海明威、夏目簌石等世界大作家,开始也被同时代的人反复批判。

其次,村上春树提出了“让时间成为自己的朋友”。

他说:“必需在一定程度上运用自己的意志区掌控时间,这是我一贯的主张。不能一味地被时间掌控,否则终究会处于被动状态。有句谚语叫做 时不我待,潮不等人,既然对方无意等待,就只能在充分了解这一事实之后,积极地、目标明确的制定自己的日程表。也就是说,不能一味地被动,要主动出击”

村上春树面对《舞舞舞》的初稿最完美一章节丢失的苦痛时期,鼓足勇气重新写了一遍。最苦逼的是,等到书稿交付后,又找到了丢失的原稿,发现还是修缮重写的要胜出一筹,可见不断修改是王道。他与司马迁的励志重写丢失的大量文稿故事如出一辙,哪有什么天生神来之笔,都不过是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苦痛写作历史而已。

好了,今天权当是我自己的写作笔记,发表在微信公号里,供自己分析,也希望能做时间的朋友,最后对于自己长期生产垃圾文字的事件,拿出斯特拉文斯基创作《春之祭》的案例来勉励自己,那首曲子在1913年首次巴黎公演的时候,被认为是混乱的、垃圾的,但是后世证明这首原创性曲子给了听众极大地冲击力,希望我不成熟、但是富于原创性的文字,能够日臻成熟。

正如波兰诗人滋别格涅夫.赫伯特所言:“要想抵达源泉,就必须激流勇进、逆水而上。只有垃圾才会随波逐浪、顺流而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