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三代是我国青铜艺术最璀璨时期,目前所见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数以万计。
我国古代青铜器有着端庄凝重浑厚古朴的造型 ,制作精美的纹饰夸张而丰富,特别是蝉纹、饕餮纹、夔龙纹、凤鸟纹等都在中国考古史和美术史上都占有不可取代的位置。
商晚期妇好小方缶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M5:805)出土目前青铜器纹饰研究受到空前的推崇与重视,不仅艺术价值极高,是古代艺术的典型代表。同时又是当时人民真实生活和精神文化的浓缩,它包含了审美意识,宗教观念,政治意识形态等重要内容。通过对青铜器上蝉纹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商周时代古人的精神世界,进而学习商周社会的历史文化。
众多青铜器纹饰中,蝉纹造型鲜明,内涵丰富、寓意高洁,而且发源时间较早,分布地域也很广泛,流行时间比较长,毫无疑义是商周青铜器上非常重要的纹饰题材。
《中国青铜器综论》:蝉纹皆具共同特征,两只大目,体躯作长三角形,上部作圆角,腹部有条纹而对于青铜器上蝉纹的定义为:青铜器上的蝉纹是盛行于商末周初的一种纹饰,大多为大目,以略呈三角形的图案表示蝉体,有足或无足。整体来看,多以横排或纵排排列呈条带饰连续出现或单独出现。
蝉纹作为殷墟早期青铜器上的唯一的一种昆虫纹饰被用于庙堂之重器上,古代文人墨客对蝉极尽赞美之词。《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载:“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再有郭璞《蝉赞》云:“虫之清洁,可贵惟蝉,潜蜕弃秽,饮露恒鲜”等很多推崇蝉的文献。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因为古人认为蝉具有本性高洁,入土重生,蜕变而新生的特征。所以古人对蝉倍加喜爱和推崇,因而把蝉纹广泛运用在青铜器上。
对古代中国人来说,蝉象征着纯洁、正直、廉洁、不受污染,因为蝉深藏土中多年,却能丝毫不沾泥土,蜕化后还能飞上树梢、享受朝露与其他优质的养分。在远古的中国人看来,蝉体的蜕变使它成为回春、死后复生的具体象征,因此被赋予具备担任生死两界媒介的能力。一些现代中国学者认为,对于祭祀的参与者来说,蝉纹出现在青铜器上不仅代表了器物中食物与饮料的洁净与高质量,蝉神圣的特质更代表了祭祀者与被祭祀的鬼神祖先之间的媒介。上述蝉的第二个角色更是反映在东周与汉代,当时的习俗会在下葬之前将一只玉蝉放在死者的舌头上,通过这一方式进入祖先的世界。
商晚期兽面纹壶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六足蝉纹
《商周青铜器上的蝉纹》一书中把蝉纹分成无足蝉纹、有足蝉纹和异形蝉纹三种类型。
无足蝉纹频繁出现于商晚期青铜器上,特别是青铜鼎最多见,从鼎的装饰部位来看,蝉纹主要饰于柱足和腹部,腹部环绕装饰一周纵向或横向分布,蝉纹下以三角纹或云雷纹称底,这种纹饰的堆叠充分展现了出商晚期纹饰三层工的繁缛与华丽。殷商先民敬事鬼神几乎无事不卜。所以商代晚期多为神秘化的无足蝉纹,推想或与祭祀相关。
西周时期,纹饰在商代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且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在刻意淡化了鬼神观念的同时,展示出对于人—物关系更为理性的思考。故而西周早期均为写实化的有足蝉纹,即直接从自然界观察到的蝉纹形象,祭祀的意味更淡。有足蝉纹具体又可分为两足蝉纹,四足蝉纹和六足蝉纹。两足蝉纹有两种图案,一是从蝉的颈部伸出两足伸向向前方,与头部保持一致;二是从蝉纹的脖子向下延伸,与体部平行。四足蝉纹是从蝉的颈部伸出四足,其中两足朝上两足朝下。
六足类蝉纹器不多见。蝉纹六足上二下四分布,腹部为桃心形。巧合的是,下图两件青铜壶虽然分别藏于山西省博物馆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但两件青铜壶表面纹饰分布几乎完全一样,由此可以判断两器同为商晚期器物同为一作坊而出。
及至西周中晚期、东周时期多流行异形蝉纹,但是这种蝉纹数量较少,同时蝉纹逐渐走向衰落。异形蝉纹和其他蝉纹饰一样,有简单有复杂的,即使是与蝉纹的原型有较大区别,但因其始终是从原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蝉形纹饰,所以基本保留了蝉纹头腹部的特征。异形蝉纹大多数以三角形构图,用云雷纹或折线纹来衬托它的基本特征。异形蝉纹一般出现在钮部,特别是提梁卣的盖钮部,如下图:上海博物馆藏戉箙卣,盖钮部就饰有该种纹饰。
蝉纹并不是单独运用在青铜器上的,它和其它纹饰不同的组合产生了不同的寓意。
比如蝉纹和兽面纹的组合常常位于兽面纹之下环绕一周,这两种纹饰的结合具有一定的宗教意义。蝉纹与蛇纹的结合寓意冬眠结束、春天蜕皮而重生的意义,蝉纹与火纹组合,饰于饪食器上所代表的意义有灶神之说。兽面纹附加的蝉纹是表示变形的象征,代表着兽面伸展出来的身体,似被有意作为一种变形、灵魂再生的象征青铜器纹样的探讨是与具体的器型相配合的,离开了具体器型的分析,纹饰便失去了其部分意义。所以,探讨蝉纹装饰的具体器型和其所饰部位十分重要。在这方面学者们有所讨论,并说明了蝉纹的装饰部位主要是器物口沿、颈部、肩部、腹部等器身部位,另外圈足、高柄等附加部件上也常有刻画。
蝉纹的艺术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对称:纹饰的对称是中国图案结构传统手法之一,对称的运用代表庄严稳重、均衡安定。大部分青铜器上的蝉纹都不是单个出现的,而是具有一定的组合,结构特点为,以中轴线或中心点向左右或上下配置形状相同、大小相等的纹饰。因此青铜器上装饰的蝉纹具有端庄、严谨风格与对称构图的应用密切相关。此外,青铜器蝉纹的另一艺术特色在于它构图的反复性。蝉纹经常用“二方连续”来构成纹样,并且多以横式为主,一般是以一单元纹样向左右反复连续。这种反复性构成了蝉纹的规律性,体现了一种秩序与平衡的审美风尚。
就地域分布来说,蝉纹的分布大多集中在商周文化中心及其影响区域,地处商文化中心区的河南安阳殷墟墓出土的青铜器物蝉纹较多,而且类别丰富。
另外陕西、山东、山西都有蝉纹青铜器的出土。蝉纹所装饰的器物大多为酒器和食器,也有出现在兵器上的,有作主纹的,有作辅助花纹的。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梳理出一个蝉纹的完整的发展脉络,它以写实性的纹样出现于殷墟早期,在殷墟中晚期发展至鼎盛时期,抽象与变形的蝉纹开始出现,并且以各种形式分布于青铜器的各种器型;西周早期蝉纹已经由盛而衰;西周中期之后蝉纹逐渐消失由重环纹这一新的纹样将之取代。
青铜器上蝉纹的起源一致认为和史前玉器里的产文化密切相关,目前发现的最早器物为新石器中期的玉蝉,出土于东北兴隆洼,另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等也都出土了很多玉蝉。
从这些在遗址与墓葬中发现的玉蝉可见,有一部分有打孔的具有佩戴的实用功能,可见先人很早就有尚蝉的习俗。另外从石家河晚期文化遗存来看,有出土记录的玉蝉有四十多件死者口中所含之物,是没有穿孔的,称之为“琀蝉”,可见这种当时常见丧葬习俗,是人们死后祈求转世长生的美好祝愿。古人采用蝉的形象,希望生命永存灵魂不灭而这种思想载体,在史前时期主要表现为玉蝉,在青铜时代,蝉纹自然也就饰在青铜器上。
花拾间文化说:综上可见,夏商周三代的蝉纹青铜器具有丰富的、综合性的涵义,以其蜕变飞升的习性,具备灵魂再生、沟通天地的核心涵义。也有蝉联、种族繁衍、鸣声脆亮以及灶神之意循迹探寻上述蝉的形态所代表的含义。可以得出结论,以蝉为媒介,沟通天地,祈求庇佑,在丧葬中使用代表着对往生者的祝愿,愿其和蝉一般,得以重生,又或助灵魂通天,生命永生,蝉纹所传递的就是此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