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现场的作用和特点
第1章-2节 生产现场的作用和特点
一、生产现场的主要作用
1、各项专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市场需要的产品是企业在生产现场完成的,这一点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生产用户需要满意的产品是企业的首要任务,是企业存在的价值和各项专业管理的直接目的。
企业要实现这一目标,有关生产“十要素”(它是生产物流现场中“人、机、料、法、环、 资金、能源、质量、信息、管理”等要素的简称)的各项专业活动要通力配合、协作与共同努力是先决条件。它们都必须围绕“生产”这个中心运转,围绕生产质优价廉的产品这一目标全力以赴,充分发挥各自要素的职能作用和功效。同时,各项专业管理的一切行动都要以生产现场的产品作业物流活动为依据,协调、改进、完善自己的行为,为生产现场搞好优质快速服务,创造最好好的生产物流条件。
生产“十要素”汇集、扎根且运行于生产现场之中,其专业管理水平与生产现场环境、产品质量息息相关。它们的一切行动都将直接影响、关联着生产的正常有序运行和产品质量与数量的产出。如果哪一项专业管理不注重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不为生产着想,不急生产所急,不注重产品生产质量,各自为阵,相互“撞车”或搞“内耗”,其结果必然导致企业难以按质、按量、按期交货。其结果是:轻则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声誉和形象,重则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企业生产活动中,如果不把生产现场作为自 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管理,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企业各项专业管理应从产品生产的大局出发,把生产现场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 验证、完善各项专业管理的实践场所
实践是检验、论证与认识真理的唯一途径。生产现场既是企业各项专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又是各项专业管理的实践场所。所以各项专业管理的实施效果是通过生产现场的实践来体现和检验的。实践不仅能检验和论证这些专业管理功能与作用的正确性和符合 性,而且还能知晓这些专业管理的功能与作用在生产现场中发挥的程度,并能为其健全、完善起到认证、评审与优化改进的作用。
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生产调度指挥等决策的正确性与可行性,以及工艺技术、质量的稳定性、可靠性与可行性等,都是通过生产现场的实践来验证的。同样,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也是通过生产现场这个实践来检验的。
人们通过现场的实践、认识、提高,再实践、再认识、再提高的反复过程,使活动及其管理得以健全、完善。所以说,没有“现场”,一切活动都将是一句空话。
企业的实践还证明,生产现场既是企业进行改革(优化)、挖潜、增收、降耗,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兑现场所,又是现代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能源、新方法、 新管理、新思维等高科技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提高企业产品生产能力及其现场管理水平的唯一实施、验证、优化、完善的场所。
3、“橱窗”——形象作用
生产现场是企业“形象工程”的主体内容,展现企业形象的重要场所。通过上级主管部门领导、来宾和客(用)户对企业生产现场的参观,生产现场的产品作业工艺与物流布局,以及生产“十要素”在现场中的活动与表现,企业的管理水平、精神文明状态和产品作业的质量、安全、技术、环境等保证能力均可一一地看到。例如,现场的整洁
文明与“脏、 乱、差”,作业手段的先进与落后,员工的敬业精神,满足用户需要的生产能力等都可通过生产现场这个“窗口”一目了然。
国内外来宾、客(用)户与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到企业生产现场进行一次或几次窥斑见豹、走与观花式的参观。以其亲眼所见、两耳所闻、实地考察,对企业的素质、生产能力和现场管理水平等,都将会产生一个直观的衡量——“优”、“一般”或“较差”等的评价, 对企业形象就会留下深刻的、难以忘怀的第一印象。
因亲临现场,留下的“印象”是很难改变的。这种“印象”,就会产生一定的“裂变 效应”,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地就会把企业的形象和声誉辐射到千里之外。不好的“印象”是很难纠正和挽回的。由此可见,企业现场的作用影响之大。
来宾与客户,虽然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对企业进行深入、细致、全面、系统的考察而得出符合实际、客观、公正、全面准确的评价,但是这个“窥斑”的作用和意义, 是企业不可小看或掉以轻心的。因为这个“窥斑”的作用很有价值,它将直接影响到来宾——未来的用户和客户对企业产品的购买信心——企业的经济效益。
由此可知,生产现场既是提高企业声誉和形象的“窗口”,又是企业扩大知名度——形象、直观和不花钱的高效广告。这就是企业生产现场的广告效应。
在市场经济中,邀请上级主管部门领导来企业现场“指导”工作,邀请客户和来宾"参观”并提出宝贵建议,是企业自身发展的一种需要,是企业扩大影响,树立良好形象,提高声誉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途径。同时它又是企业优化生产现场,提高员工素养,良好现场保持与巩固的一种手段、最佳压力和动力。
4、经济效益作用
生产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但直接影响企业形象——声誉(信任度),而且还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客户的大宗订单在正式签订合同之前,除了聆听企业的情况介绍之外,往往还要到企业生产现场进行实地考察,看一看。通过察看生产物流现场,就能粗略地了解到企业的素质、管理水平、生产能力、员工精神面貌与现场环境状态等,确认企业生产质量、数量和按期交货的“履约”能力,最后才对经济合同的签订与否作出抉择。
通过客户签订合同前对企业生产现场“一看”的这一事实说明,生产现场管理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有一定的道理和客观事实为依据的。
例1,有这么一则商讯报道,大意是:
一位华商初到中国来,在一次工业展览会上,看中了某企业的产品,对其实物很满意, 要求订货试用,但心中显得不踏实。该企业就请这位客商到工厂看一看。当他在企业生产现场走了一圈之后,对该企业生产现场布局井井有条、物流有序、整洁文明,十分惊叹, 感慨地说,中国也有这么好的企业!通过客商在现场的一眼目睹,消除了疑虑,增强了对企业产品质量和准时交货能力的信心,把临时的“试用”合同,立即改为正式的全年供货合同。
例2, 一位外商准备与某企业进行合资,在桌面上已谈好了,双方均很满意。会后, 外商到该企业现场走了一圈,对“脏乱差”的现场十分不满,嘴上不说,心理嘀咕。下午再到桌面上商谈时,外商的口气一下子就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这理由、那理由,一 字不提现场的事,拒绝了合作,弄得企业领导莫明其妙。事后才知道是企业“脏乱差”的现场惹的“祸”,使“煮熟的鸭子飞了”,后悔莫及。
由此可见,重视生产现场管理的意义是多么的现实,多么的深远和巨大!
企业的声誉和信誉也是赚钱的资本。如果企业的声誉越高,就会门庭若市,生意兴隆,生产热火朝天。反之,则会冷冷清清,生意萧条,生产难以正常或开工不足,日子难过。
从生产现场的作用来看,企业要生存、健康、稳步地发展,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吸引更多的用户或客户,获取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就必须搞好生产现场,提高生产现场管理水平。
二、生产现场的主要特点
通过对生产现场主要作用的分析,就能知道,“集合性”、“验证性”和“橱窗性” 是企业生产现场的主要特点。
1、集合性
企业生产现场中的人、机、料、法、环、质量、能源、资金、信息和管理等十要素的各项活动都是以实现生产经营目标为宗旨,把生产现场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生产活动全过程中,按照职能分工的作用和专业管理具有的功能来完成自己的分目标——职责和任务。在整个生产物流现场中,各个专业管理相互配合、协调与制约,构成一个各个要素相对独立又具有一定有机联系的、较为复杂的系统管理工程。所以生产现场是企业生产“十要素”的集合性场所。
这种集合,不是杂乱无章的随意混合,而是企业根据产品生产需要,实行的一种分工 性集合。代表生产活动“十要素”的各个专业管理,都是为着企业生产现场的一个共同目标和宗旨——生产质优价廉的产品而形成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序、有章、有机的集合。或者说,生产现场中的“十要素”及其各项专业管理, 是产品生产过程在现场中的一种分工与协作式的集合。
2、 验证性
企业制定的生产经营总目标,各项专业管理(主管部门)制定的分目标及其实施方法和计划,以及为各项活动正常、有序展开或运行而建立的各项技术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和管理规章制度(统称为企业制度),还有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管理者所作出的各种决策等的科学性、合理性、正确性和可行性的鉴定和论证,都是通过生产现场的实践来完成的。这些管理通过生产现场实践的运作和验证,既能提高人们对客观现实的正确认识,促进各项专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还能逐步提高管理者们在活动运过程中的预防能力和决策能力。这些就是现场验证性特点的反映和表现。
验证的主要作用,一是反映活动的运行状态。它既要反映活动运行过程的现状,又要反映活动运行的结(效)果。这就是现场验证的客观性。
二是提供活动状态的证据。在活动的评审过程中,在寻找和分析活动整体或局部成功或失败(不足)的根本原因过程中,现场为其提供了客观存在的各种活动信息凭证。这就 是现场验证的基础性。
三是标准与现实的对比。通过活动在现场中运作反映出来的实际情况与管理者制定 的企业制度或作出的决定——“标准”进行对比(照),就能进行科学合理、实际可行的对比分析,查找原因,进行优化改进。这就是现场验证的对比性。
3、橱窗性
橱窗,就是人们从窗外目睹、了解室内情况的位置。国内外来宾、客(用)户和上级领导要了解企业的情况,一般都会到生产现场走一走,看一看。由此可见,生产现场,就是人们目睹、了解企业的“橱窗”。
从生产现场的橱窗作用和市场竞争的势态可知,企业为了赢得市场的良好信誉,提高企业在用户心目中的地位和知名度,扩大消费市场,除了质优价廉的商品、满意的服务并大作花钱的广告之外,常欢迎国内外来宾、客(用)户和上级领导来企业现场参观、访问、 实地考察或指导工作。这是企业向广大用户展示自己形象、增强用户购买企业产品信心的有效手段、途径和方法。这就是企业生产现场橱窗性特点带来的作用和效应。
三、生产现场管理的综合性
1、基本含义
生产现场管理,简单地说就是以生产经营为中心,为生产用户满意的商品而对生产各个要素活动实施的协调、调度、指挥的统一管理之简称。它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整体(全局)性管理活动。
广义的生产现场管理,包含六大内涵:
一是企业通过具备现代化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人材,运用现代化管理思想、组织、方法和手段;
二是从生产现场整体功能和作用出发,对汇集于生产现场的各项专业管理进行科学合理、实际可行而有效的计划、组织、指挥、调度、协调(服务)、控制和激励;
三是以生产经营——市场用户的需要为中心,促进生产各要素实现最佳优化、最佳配置与协调,在生产全过程中达到统一、一体化;
四是完全、充分地发挥出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进而形成生产现场整体的最佳功能;
五是采用多品种、小批量、转产快、准时化的精益管理生产物流方式,实现优质、低耗、均衡、高效、安全、整洁文明生产;
六是及时满足市场用户的需要,为企业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等。
有的企业在机构设置过程中,注重的是职能分割——条块管理,忽略了整体功能的落实。这是对“生产现场管理”含义理解、认识不正确的结果。这种不足,在一些企业的机构设置中就可看出。它的最大危害,就是“内耗”,生产现场难以形成最佳的整体功能, 降低了企业适应市场的应变能力。
企业在优化生产现场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掌握好各项专业管理与生产现场管理之间的正确关系——个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生产现场管理是一个整体性意识极强的综合性管理,是一个由相互影响、制约的众多要素组成的有机的、极为复杂的集合性系统工程。各项专业管理一定要服从生产现场整体功能——生产用户满意产品的需要,发挥其有效的个体功能,搞好优质快速服务。
生产现场管理,是一个较新的概念、边缘科学。强化它,既不是削弱和淡化各项专业管理,更不是取代或把它们混杂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管理科目。而是要起好生产现场各项活动的牵头与“统帅”、协调(服务)作用,强化各专业管理的整体(全局)意识,促进 大家共同努力、协同配合,搞好相互之间接口部位的协调与衔接管理,减少或避免相互间的“碰撞”或“内耗”,全力以赴,高效、低耗、优质地完成生产任务。
2、管理的基础性
由于生产现场管理是一个有章、有序的集合性管理,通过对生产现场中某些不足部分的分析,就可知道是哪个专业管理引起的。即是说,哪个专业管理存在不足或有缺陷就会在生产现场中表现出来。这就是生产现场管理的基础性。
企业的各项专业管理,例如生产组织、工艺质量、设备工装、安全生产、物资供应、 生产物流、人事劳资等管理活动都汇集于生产现场,并以生产现场作为各自的出发点和落 脚点。它们又根据各自的管理职能和特性对生产现场提出各自的要求,把生产现场作为搞好本专业管理的基础。由此可见,客观现实形成了生产现场管理的基础性。
企业的实践证明,有效的生产现场管理是实现企业生产目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及其素质、声誉和经济效益的有力保证,是发展生产力、理顺并完善各要素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条件。
生产现场管理,在企业内部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在企业外部是社会市场的基础。企
要生存、健康地发展,就必须加强生产现场管理。只有提髙生产现场管理水平,才能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才能改善企业素质和生产经营状况,才能提高企业在激烈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3、管理的综合性
有关生产“十要素”的各项专业管理活动都汇合、集中、运行在生产现场,并构成了企业生产现场管理这个有机的整体,从而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企业的生产能力、 市场竞争能力和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以及企业的素质、管理水平、员工精神面貌等,均可通过生产场直观地反映出来。所以,有人把企业生产现场管理喻为一个多棱镜——具有综合性反映的特点。
从生产全过程来看,生产现场管理是一项从投入到产出的全过程管理;
从生产各要素来看,生产现场管理是一项人、机、料、法、环、质量、资金、能源、 信息等十要素的全过程的全面性管理;
从产品目标各要素来看,生产现场管理是一项品种、质量、数量、时间、成本、利润等多目标的管理;
从汇集于生产现场的各项专业管理来看,生产现场管理是一项众多因素集合性的组 织、协调(服务)与综合性的管理;
从管理的二重性来看,生产现场管理是一项合理组织生产力、完善生产关系的优化管理等。
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从整体性的大局出发,对生产现场中的各项活动进行综合性的思维和决策。
各项专业管理,既是企业产品生产活动高效运行的一种行为分工,又是科技、生产高度发展的产物。在抓生产现场管理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强化各项专业管理,又要避免各自为政,相互间产生“撞车”与“内耗”的不良现象,还要抓好环节与接口管理,使各项活动协调、有序、高效地运作。同时还要注重生产现场的整体(全局)管理,满足用户需要的实现。
我们抓生产现场定置、整洁、美化(环境)等文明管理是为了营造一个环境优美的生产现场,为现场的专业管理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为了巩固良好的生产现场,其它专业管理也应为营造良好的现场添砖加瓦,否则营造的良好现场就难以有效保持和巩固。
企业生产现场的实践证明,在生产与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在社会化生产大分工的今天,没有哪一项专业管理能独立地完成企业产品生产与现场管理的优化目标。各项专业管理,只有在优化自己的同时,还应优化相互间的接口与平衡(匹配)管理,才能完成生产 现场管理整体优化的目标。这种“优化”,一般都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否则,就是一个失败的优化项目。
由上可知,生产现场管理就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管理。
4、 管理的复杂性
生产现场中存在许多活动,例如计划、调度、统计、采购、贮运、物流、设备、能源、技术、设计、质量、理化、检验、安全、劳资、环境……。为使这些活动能有效运行,还设置了许多职能部门,有的企业组织机构多达几十、上百个。这些众多的活动(专业管理) 与部门,在生产现场中相互纵横交错,既存在内在的密切联系,又存在着相互之间的影响与制约——外在联系。它们各自还存在着相对的独立性,按照各自的“轨道”(企业制度) 运行,既有运行的共同目标——生产现场管理的总目标,又有各自的分目标,从而形成了生产现场的复杂性目标体系。
众多的部门机构与众多的专业管理项目都活动在同一个现场、同一时段,千头万绪。 每个活动涉及的因素多、内涵深、范围广,相互之间又存在有机的密切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都能制约、影响其它活动和现场整体功能的正常发挥、目标的实现等。这就是各项专业活动运行的复杂性在生产现场中的体现和反映。
在实现生产预定目标的过程中,生产现场成为各个专业管理与各部门相互间的矛盾之落脚点、交叉点、混合点、结合点和突出点。人的惰性、隋意性、自私保守与情绪不稳等不良现象也会混合、交错在生产现场之中。如果各个部门及专业管理配合、协调不佳时, 也往往会在生产现场中出现“碰撞”或推诿、扯皮、拖拉等“内耗”现象。如果这些问题 克服或处理不及时,将会导致生产现场管理整体功能与作用的降低。这就是矛盾的复杂性 在现场中的反映。
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往往是多个因素的合成之结果。在处理与协调时,如果稍不留意或处理不当,就会人为地打破相互之间的平衡而产生新的矛盾或焦点,弄得不好还会导致生产过程中断,严重者还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这就是处理问题的复杂性,在生产现场管理中的又一体现和反映。
为了使活动在生产现场中的各项专业管理与各个部门机构,处于最佳的配合或受控状态,按一定的规范性、标准化规则运行,减少或避免“撞车”与“内耗”,增强生产现场管理的整体功能和作用,就必须建立、健全、完善企业制度。企业就像一个较大而复杂的火车站,各个活动的企业制度犹如站内的各条铁轨,各项专业管理就在各自的“铁轨”上运行。这就是企业制度在生产现场中的主体与统管作用。企业只有建立、健全、完善了各项专业管理和现场整体配合与协调管理的企业制度,才能把较为复杂而庞大的现场管理活动变为若干个较为简单、明了、有序、相互联结的小活动。
一个大中型企业有成千上万个企业制度,这就意味着有成千上万个活动在生产现场中运行。这就带来了协调、指挥管理的复杂性。
5、 管理的整体性
生产现场管理是企业各项专业管理在生产现场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内容、众多因素的整体管理活动。生产现场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优质、均衡、高效、稳步、低耗、安全、整洁文明的生产,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这就是企业各项专业管理与各个部门共同的努力奋斗目标。生产活动“十要素”中缺少哪一个,这一目标就难以顺利实现。因此,企业各个部门——处(科)室、车间和班组及每个成员,都应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树立以生产经营为中心的思想和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观念,在生产物流过程中相互协调配合,听众调度指挥,服从安排,才能提高生产现场管理水平,才能充分发挥生产现场管理的整体功能和作用,企业的大目标才能有效实现。这就是生产现场指挥的统一性。
例如要使一个作业工位能够正常地运转,就必须使设备、在产品、能源、工艺、工装、物流、检具、现场、员工、辅具等满足产品作业加工对它们的基本要求。如果缺少哪一样或哪一项达不到规定的基本要求,工位的作业就难以正常、有序地进行。由此可见,一个 作业工位有效、顺利、正常的生产作业,就是生产现场管理各要素有效、协调配合的结果, 也是全体员工牢树整体观念的结晶。
企业一定要注重全体员工,特别是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整体性观念的强化教育。只有他们牢固地树立了全局观念,当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他们才会以生产大局为重,共同协调、积极配合、同心协力,急生产所急,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生产顺利进行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避免“撞车”,减少“内耗”,才能确保生产目标顺利实现。
在各项专业管理的重大决策过程中,同样要注重生产物流现场的整体性管理与全局观念,才能避免这个领导的决定那个领导来推翻,这里解决的事、那里又不执行,才能形成既统一又协调、无冲突的管理与行为,才能作出符合企业全局或整体要求的决策。
企业实践证明,领导的一个“圈圈”——决策,如果符合企业整体利益,就能给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反之,就会使企业损失惨重或一蹶不振,甚至倒闭。所以生产现场管理的全局思维、统一计划、统一评审,多个方案、一个决策的整体性管理非常重要,切不可轻视,不能一人说了算,一定要科学论证。
这些就是现场整体——全局观念的基本要求,也是生产现场管理整体性特点的反映 和需要。
6、管理方法的多样性
活动不同,管理的方法也不同。一个活动,只能实施一个管理方法,才能获得成功; 多了,必然导致混乱,带来不良的影响和损失。
生产现场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相对独立且又存在有机联系的活动与管理,例如物流、 安全、生产、技术质量、定置整洁……。它们都有自己的管理方法,不可能采用同一个管理方法。这就是生产现场中不同管理方法的并存,也是现场管理方法多样性特点的反映和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