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诗歌】No.81411期B版||七亘履踪 ​作者:张旭东

广
欢迎阅读
《广州诗歌》平台自创建以来旨在发展平民文学!大众化阅读,大众化创作,展示平凡心灵最美好的一面。我们努力为华语文学贡献力量。欢迎您的阅读!愿您记录自己奋斗历程中的点点滴滴。愿您展示自己平凡人生的出彩亮点。愿我们一起为平凡生活歌唱。
诗是我们命运的悲欢离合。--广州诗歌
七亘履踪
作者:张旭东
天,渐渐地破晓了,层层叠叠的群山笼罩在一片朦胧的轻纱之中。这时,突然从山的另一面飞起了一只大鸟,它扑棱棱的拍着翅膀尖叫着,划破了这无边的寂静……
王近山嚯地站了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土,嘴里骂道:“狗日的小鬼子,到底来不来?害的老子挨了一晚上的蚊子咬,真窝火!”。他抬起头望了望已经泛出鱼肚白的山顶,急的只嘟囔……
在这个八十多年后的初夏黎明,我只身来到位于晋冀交界的七亘村,满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寻问那一代共产党人筚路蓝缕的深深履痕。
冥冥之中,我依稀看见了八路军三八六旅七七二团布防的阵地,听到了“一代战将”疯虎王近山回荡在山谷中吼声。
红日,快要在山顶升起来了,天上红云朵朵,山际云海连绵,它用粗大的画笔抹出了淡淡的绯红,继而慢慢地向四处晕染,染红了小半边天。红,还在扩散着,越来越红,越来越大。太阳终于缓缓地露出了早已胀得通红的脸庞,一脸迷茫的环视着群潜伏在山谷两侧精神饱满的战士们,仿佛在问:“你们在干什么?你们在为谁守候?”
这是一九三七年十月的下旬,北方山地的庄稼已近成熟,处处是一片收成在望的甜丝丝气味。山上山下满眼的葱绿,还有似有若无飘过来的阵阵花香,长尾巴雉鸡拖着灰黄相间的尾翎绕着灌木丛飞翔,不远处的村庄升起了袅袅的炊烟……
望着这一切,王近山心里想到:要不是这群可恨的鬼子们,这个村可真让人迷恋呀!这山,这树,这方水土,还有这份宁静。他正琢磨着,突然从望远镜里看见一队黄色人马顺着山梁拐来拐去,若隐若现的向着他们埋伏的阵地而来。
王近山轻轻地猫下身子,右手慢慢地解开灰布军装的第三个扣子,掏出了怀表,时针正指向了九点。他悄悄地吩咐身边的通讯员:“传下话去,让大家伙睁大眼睛稳住,没我的命令谁也不许开枪”,说着,他麻利的扳开了驳壳枪上保险,用枪管顶了顶软软的帽檐。
兵书上讲:“善战者以地险,以势胜,故曰,兵因地而强,地因兵而固”。其实早在几天前,当时的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和三八六旅旅长陈赓,已经悄然进驻这一带地方观察地形,派出侦察部队搜集情报,组织后勤保障。素有“战神”之称的刘师长,在获悉日军的第二十师团辎重部队,宿营在相距七亘十公里左右的测鱼时。他果断下令:“此地是测鱼通往平定的咽喉要道,鬼子肯定要途经七亘迂回包抄,我们在这里设伏一定会把鬼子吃掉”。
我回视烽台垴上随风摇曳的密林深处,仿佛又看见了开国元勋们运筹帷幄的铁血忠魂,看到了当民族危亡之际,他们为国、为民的热血担当。当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不幸重合时,是许许多多的共产党人毅然抛下双亲父老,迎向了挽狂澜于即倒的弹雨枪林。
战斗,在这个丹桂飘香的季节打响了。十月二十六日上午九点多钟,日军的辎重部队在骑兵的护卫下,大模大样的行进在七亘西山的山路上。大约三百人的队伍,每人手里牵着一批牲口,上面驮着弹药和军用物资,后面还有将近两个连的步兵掩护压阵。只是让这些侵略者们始料不及的是,被歼灭的宿命已经笼罩在这个山谷与这群狂妄种族的人身上。
“打”随着指挥员一声如狮吼般命令下,机枪、手榴弹、汉阳造、老套筒冒出火舌,密集地弹雨倾泻出一个东方古老民族集聚已久的冲天怒火。一时间,日军被拦腰截成三段,烟尘四起的战场上,鬼子瞬间乱作一团,骆驼、骡马和鬼子在狭窄的“新阁”山腰间左躲右闪,狼狈至极。有的鬼子跌落进路旁四、五十米深的河沟里,有的被打成了蜂窝状,有的哀嚎着倒在山石旁……
这时一声嘹亮的冲锋号划破了天宇,八路军如同猛虎下山一般冲向了正在垂死挣扎鬼子队伍。三营十二连四班战士共产党员杨绍清,像一条出水蛟龙似的跳出战壕,左右拼杀,一个人与七个鬼子厮杀,杀死六个,刺伤一个,他自己虽然身上三处负伤却依然不下火线。另一边的四名战士虽然枪上没有刺刀,但他们毫不畏惧,用枪托和鬼子兵扭打在一起,有的战士不幸被鬼子砍到在血泊中。一个稚气未脱的八路军战士,身上中了五、六处刀伤,但他仍旧拼出全力,用头撞向一个鬼子,而后重重地扑在鬼子身上,张开嘴巴把鬼子的鼻子硬生生的咬了下来……
那是你吗?那是你们吗?我矗立在七亘观景台上,望着曾经烽火硝烟的抗日战场,望着对面随风摇曳青松与翠柏,真的好像又看到那一张张年轻消瘦却刚毅十足的脸。他们目光炯炯,他们生龙活虎,他们勇猛果敢,他们被迫发出的吼声,依然在新世纪全球动荡的回音壁上久久地回响。
看着堆积如山的战利品,陈赓旅长一拳打在王近山的肩膀上:“你小子这一仗可是打得呱呱叫!”。附近的村民听说八路军打了胜仗,纷纷地跑来祝贺,陈赓旅长还把缴获的日本压缩饼干、罐头送给村民们尝鲜。其中有一个叫董三元的村民,还把巧夺下鬼子的一挺轻机枪送给了八路军。
听着一位路过的老者向我讲述起这段并未被尘封的往事,我的眼睛不由得湿润了。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呀?军民鱼水情深,何惧豺狼虎豹?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凝聚起民众,像刀,像剑,成为了全民族抗战绵绵不绝的力量之源,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我翻阅七亘战役的诸多史料,读到了刘师长在二十七日上午对参加七亘战役指挥员说的那番话:“鬼子在七亘被我军打击切断了补给线,会认为咱们不会重复原样的章法,我断定他们还会经过这里向前方运输军火。兵法上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兵者,诡道也,我们何不反常理而用之?”
军神刘伯承深广的军事远见与胆识,再次激发了战士们抗击倭寇的报国之心,于是在是年的二十八日午夜,七七二团第三营再次趁着暗夜,“马摘铃,人衔枚,卷旗束甲”潜回七亘,埋伏进高岭、石门关、烽台垴一线。
还是在几乎同样的时间,日本兵的辎重部队再一次重演了他们覆灭的噩梦。当一声刺耳的尖啸顺着来复线划过寂静的山谷,战斗,再一次打响在这个明末清初以来志士仁人不畏民族压迫,蓄志反抗异族统治的传奇之地。此起彼伏的手榴弹爆炸声好像惊雷一般,在沟壑间激起经久不息的巨大回响,裸露的青石溅起的石屑四处飞散,像旋风一样在空中翻卷,子弹尖叫着密密麻麻地泼向鬼子们的身上。喊杀声、咆哮声震颤着大地,仿佛把积怨已久的愤怒自丹田喷涌而出,是那样高亢,那样的酣畅淋漓……
一阵阵和煦的清风吹来,拂乱了我的长发,还有我激情澎湃的思绪。放眼望去,今天的七亘绿树成荫,松柏叠翠,像一个和平安详老人,注视着来来往往的朝圣者。但那矗立在山巅的纪念碑,安卧在青松翠柏间的烈士陵园,长长地七亘大捷纪事碑,还有那雉堞逶迤的长城垛口,仿佛依然在告诉我们这里曾经发生过的,载入世界军事史册的“重叠设伏”出奇兵的经典战例。
今天,我追寻七亘大捷的足迹,不仅仅是为了重温这段令人振奋的抗战过程,而是在寻问中华民族近百年的沉沦与百年的复兴,这是过去对未来、大树对根须、有限对无限的深邃追问。
在民族危亡,生灵涂炭的岁月里,是共产党,也只有共产党勇立潮头,担当起救民众于水火的历史使命。他们在内外矛盾空前尖锐中一往无前,在各派力量较量中不畏艰险,他们所展现出的全部能量,在世界史上留下了深深地印痕和履辙。
历史是兴衰,也是命运。他以无可争辩的史实告诉我们,一个民族的非凡气质与伟大复兴,正是在这样一个坚强政党力量的激发和凝聚下,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
历史是机遇,也是挑战。共产党人和群众在战争中结下的血浓深情,成为了改变整个民族命运的坚定基石。穆九义捐粮十万担,董中医舍命救伤员,樊根维兄弟精心护伤兵,桩桩件件,殷殷期望,何尝不是寄托着无限的信任与感激?
历史是镜子,也是明灯。我们何不在新时代的复兴路上汲取抗战同仇敌忾、全民团结的丰厚营养,在共产党的指引和映照下,用扎实的脚步追逐梦想,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明天。
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行!征途路漫漫,整装再启程!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也必将为文学事业而做出草根的奉献!热爱,志趣,是生命最光彩的部分!感谢有您感恩有您!感谢一路有您……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
     作者:编委会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也必将为文学事业而做出草根的奉献!热爱,志趣,是生命最光彩的部分!感谢有您感恩有您!
编委会集体奉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