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名将岳钟琪兵败被捕,雍正为何没有杀他?
1734年十月,雍正接到一份兵部的议奏折子:岳钟琪,“斩决”。
雍正思虑再三,改“斩决”为“斩监侯”,罚银七十万两。
如此,已经在大牢里吃了两年牢饭,以为必死无疑的岳钟琪活了下来,并在十四年后再次立下盖世大功。
雍正杀人是不手软的,为何对岳钟琪手下留情呢?
岳钟琪兵败
岳钟琪的罪,是“用兵不速、用人不当”、“负恩误国”。
岳钟琪用兵,素以果决、灵活著称,是怎么摊上这些罪名的呢?
原来,岳钟琪用兵才能深得雍正倚重的。
尤其是雍正登基之初,在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的作战中,岳钟琪的效率惊人,“仅旬有五日,成功之速,为史册所未有”。
所以,虽然年羹尧是主帅,但雍正认为岳钟琪实际功劳最大,并在解决到年羹尧后,雍正最倚重岳钟琪。
雍正登基的前五年,主要着手解决内部问题,到雍正五年,他开始准备对准噶尔用兵。
当时,朝臣大多反对对准噶尔用兵。认为准噶尔上下团结,正值鼎盛,现在讨伐“天时未至”。
支持用兵的,只有张廷玉和岳钟琪。
雍正深信岳钟琪之能,见岳钟琪也支持,遂任命他为宁远大将军,统领西路军,希望他能像平定青海作战时一样“长驱直入”、速战速决。
作为一个汉人(且非旗人),岳钟琪得以统领满汉兵将,这是史无前例的殊荣,足见雍正对他的期待。
志得意满的岳钟琪或许想不到:这是一次稀里糊涂的作战。
岳钟琪此次进军的时机应当是选得不错的。
因此,噶尔丹策零听闻雍正要用兵,十分惊恐,遂实施“缓兵之计”,遣使向雍正求和,并表示愿送回罗卜藏丹津。
雍正误中“缓兵之计”,下令“进兵之期暂缓一年”,并召傅尔丹、岳钟琪回京商议,改由提督纪成斌、副将军巴赛分管西、北两路大军。
结果···得到可趁之机的噶尔丹策零利用西路军主将离开,防备松懈之机,突袭了科舍图卡伦,劫掠了清军的骆马牲畜。
这次事件,挫败了清军的锐气,也宣告:雍正中计了!
虽然当时岳钟琪已奉诏回京,不在军中,但事情毕竟发生在他的军中,一肚子怒气的雍正开始对岳钟琪不满。
比折损牲畜更糟糕的是:噶尔丹策零的“缓兵之计”得逞,已经作好了应对的准备。
在袭击科舍图卡伦作战中,噶尔丹策零意识到:岳钟琪的西路军汇集了陕川劲兵。遂调整方略:对西路军,准噶尔军以牵制、袭击补给线为主,不做大战,集中兵力与北路军决战。
由此,岳钟琪原本“长驱直入”的策略陷入了泥潭:敌已有备,大军难以急进,在吐鲁番盆地的酷暑中苦不堪言。
噶尔丹策零的骑兵又袭击岳钟琪的粮食运输,使清军粮草、驼马尽失。
岳钟琪被迫调整方略,下令就地屯垦,并上奏军机事宜十六条。
屯垦、军机十六条,是要转入坚壁防守。
原本力排众议,指望岳钟琪长驱直入、速战速决的雍正气不打一处来,痛斥道:你这些建议,“无一可采之处”!你不是说要长驱直入吗?怎么不长驱直入了呢?
随即,雍正又痛斥岳钟琪筹度无方,先后派伊礼布、石云倬为西路副将军,分岳钟琪的权。
此后,准噶尔军集中兵力,在和通泊大战清北路军,并大破清军。
岳钟琪遂采取“围魏救赵”之策,袭击乌鲁木齐。
尽管清军进军顺利,但准噶尔军早已经撤走,清军实际斩获不多。
这一次,雍正表彰岳钟琪:进退迟速,俱合时宜,其属可嘉。
不过,这似乎只是雍正在大败之后,振奋士气的举动,其对岳钟琪的不满依然不减。
随后,准噶尔军袭击哈密。岳钟琪派兵进攻:一路直接攻击救援,一路设伏歼敌。
结果,由于副将军石云倬行动缓慢,未能设伏成功,反而被敌人劫掠了大量的物资。
此败后,雍正再次斥责岳钟琪,而一些大臣也纷纷上奏,弹劾岳钟琪。
不久,岳钟琪被调回京城。
旋即,在连番弹劾下,岳钟琪被交兵部议罪,下狱!
岳钟琪之罪
岳钟琪此次西征,确实陷入泥潭,打得非常挣扎。
雍正是在力排众议的情况下发起西征的,其压力非常大,打得这么难看,面子上实在挂不住!
不过,平心而论,此战,最大的“罪人”,正是雍正本人。
雍正指望岳钟琪长驱直入,自然是要“兵贵神速”。
从噶尔丹策零的惊恐、求和看,当时的准噶尔准备不足,岳钟琪立刻进兵,局面应该是截然不同的。
可是,刚要开始行动,雍正就中了“缓兵之计”,误信对手的谎言,草率地下令“暂缓一年”。
什么样的战机,能有一年的“保质期”呢?
更低级的是,雍正居然把千里之外的两位主将调回京城,只委托其他将领代为管理军队。
如此,管理松懈,被敌人挫了锐气!
坦白来说,岳钟琪当时奉诏回京,留下坐镇的将领纪成斌是雍正指定的,岳钟琪既无用兵之失,也无用人之过呀!
但是,雍正却由此迁怒于岳钟琪,不再信任。
到岳钟琪回到军中时,战机已失,兵锋已挫,当然不再具备长驱直入的条件了!
岳钟琪针对实际情况,调整部署,也是自然之事。
然而,雍正初则倚重岳,一有挫折,就严加切责,并派人分了岳钟琪的军权,削弱了岳的指挥。
在最后哈密作战中,迟缓不进,贻误战机的,正是雍正派去分权的副将军石云倬!
此次作战,岳钟琪确实也有一些不当之处。
比如:早先或许过度迎合雍正,自言能“长驱直入”,陷入僵持后,又在运输线保护上部署出现问题,被准噶尔骑兵袭击了牲畜、物资。
这个阶段的作战中,清军西路无功,北路惨败。和通泊之战后,京中旗人家家带孝。
雍正总要给一个说法!
然而,弹劾奏章中所列举的“用人不当,进兵不速”,其实都是雍正之“罪”。
懈怠被袭、贻误战机的人,都是雍正指派的,进兵不速,更是从雍正中“缓兵之计”开始的。
汉人岳钟琪,也就替雍正背上了锅了。
雍正需要人背锅,但雍正并不是庸主。
或许,最初时,雍正有迁怒于岳钟琪的怒气。
时过两年,两年间,清军打赢了额尔德尼昭之战,赢回了颜面,噶尔丹策零主动求和。
面子挣回来一些了,怒气消一些了。
岳钟琪到底有多少过错?到底该不该杀?雍正心里是最清楚的。
因此,懈怠失牲畜的纪成斌被斩了,贻误战机的石云倬被斩了,实际上并没有太大过错的岳钟琪活了下来。
当然,岳钟琪没有被处决,还因为他“政治上可靠”。
可靠的岳钟琪
史书记载,雍正是在“念及前功”后,改为“斩监侯”的。
历史一再表明:政治上不可靠,前功越大,越危险;政治上可靠,前功才可能发挥作用。
岳钟琪,经受过考验,已经得到了雍正的信任。
岳钟琪,是岳飞的后人。
在清代,这是一个十分微妙的身份。
一方面,岳飞又已经成为忠义的象征,清帝也推崇其为忠诚的楷模。
另一方面,岳飞所抗的金,正与满清一样,都是女真人。
岳钟琪接替年羹尧为陕甘总督后,他成了反清复明志士争取的对象。
他就任当年,成都就又一个老百姓沿街高喊:岳公爷带川陕兵造反啦!
其后,一个叫曾静的人写信给岳钟琪,称他为“天吏元帅”,表示:岳武穆的后人掌重兵,应当为宋、明复仇!
岳钟琪全部汇报给雍正,并在雍正的许可下,佯装接受“邀请”,套取情报。
最后,岳钟琪把曾静、吕留良等人全部抓出!
如此,岳飞的后人算是表明了态度!
他出卖了所有希望他“为宋、明复仇”的志士,坚定要作满清的“忠臣”。
因此,雍正说岳钟琪“忠诚乃自天成”。岳钟琪这个岳飞后人,继承了岳飞对朝廷的忠诚!
此外,作为汉人,岳钟琪在朝中没有任何可靠的人脉、靠山,唯一的靠山只有雍正!
所以,岳钟琪在各类事件中,全部坚定站在雍正一边。
雍正小诏检举年羹尧,岳钟琪坚定支持雍正,供出年各种罪状。
雍正要西征,岳钟琪也坚定支持雍正西征!
而且,与跋扈的年羹尧不同,岳钟琪十分有“自知之明”。
还是科舍图被袭一事。
科舍图被袭,是满洲将领怯战导致的,但他却反而诬陷一个汉人将领,以此推卸责任。
纪成斌查明真相,想把这位满洲将领斩首。
岳钟琪正好回到军中,大惊:你不想活了吗?满人是国家旧人,彼此关系紧密。我们汉臣怎么与之相抗?
于是,为满洲将领松绑,好言劝慰。
虽然雍正随后指责这一处置,强调一视同仁,但毫无疑问,这样小心谨慎,表明了岳钟琪确实不会给雍正制造威胁。
如此,雍正没有特别要杀岳钟琪的理由。
将才稀缺
自年羹尧事件后,雍正朝的将才出现了一定的下滑。
如果说岳钟琪有一些失误的话,那同时期傅尔丹等将领就是表现拙劣了。
因此,雍正极度渴望将才。
额尔德尼昭之战后,雍正给表现出色的将领策凌的奖励可谓“过分”:晋封为和硕超勇亲王,授靖边左副将军,进屯科布多,经理军务,并分土谢特汗部38旗中的20旗给他,建赛音诺颜部,与土谢特汗部、车臣汉部、扎萨克图汗部并列。
可以说,策凌确实表现不错,但给予如此重赏,颇有“千金买马骨”之意。
因此,留下岳钟琪,将来再图用,是必要的。
事实也证明:雍正的刀下留人确实颇有意义。
后来,平定大小金川之战,清军连续换将,就是一筹莫展。
乾隆请出岳钟琪,才最终解决问题!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说的正是岳钟琪!
总的来说,与年羹尧等人不同,岳钟琪在政治上是得到了雍正信任的。
由于以岳飞后人身份欺骗、出卖支持他的反清志士,因此,岳钟琪再无反清的条件。
岳飞后人的身份,由此变成了大清忠臣的标志。
因此,雍正没有特意要杀岳钟琪的理由。
相反,岳钟琪的“罪”,大部分是替雍正在“背锅”。
雍正需要处分岳钟琪,来为连战不利问责,来疏导因战败而愤怒的旗人情绪。
然而,雍正并不是昏君,不会真的杀掉忠诚且有将略的岳钟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