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被抛弃的成年人如何增加安全感?

“我不爱他,甚至很嫌弃他,但是又不敢离开。我不知道一个人该怎么活……”小丽哭着对我说。
小丽从小父母离异,父亲不愿意管她。继父虐待她的时候,母亲为了维持婚姻,装作看不见。所以她一直有深深的被抛弃感。
她说:“从小,我就感觉自己是不被喜欢的。我需要非常努力,才能得到一点点爱。我觉得自己一直是一个被抛弃的孩子,所以只要有人给我一点点温暖,我就会倾尽全力对他好,然后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我很想改变这个模式,但是我走不出来。我老公脾气不好,也不爱工作,我觉得对他的感情已经耗尽了,但是又离不开他……”
为了不被抛弃,小丽选择了无限度的隐忍。
有多少人像小丽一样,因为不敢面对一个人的生活,而选择和一个不爱的人在一起,甚至选择一段具有伤害性的关系呢?这背后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呢?
我们在小的时候,都会依赖于年长的成年个体(通常是父母)提供照顾和保护,因此幼年时期的关系模式,往往为我们今后的亲密关系奠定了一个原初模型。

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提出了依恋理论——对孩子而言,重要的问题是:我所依恋的对象在附近吗?他接受我吗?关注我吗?如果孩子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为“是”,他们就会感到被爱、安全和自信,更愿意去探索和交际。
但是如果孩子对这些问题的答案是“否”,他们会体验到焦虑,会去搜寻甚至呼喊,直到重新建立与依恋对象的亲近,又或者直到精疲力尽。这样的精疲力尽,在心理学中也被称为“习得性无助”,孩子会感到绝望和抑郁。
许多在亲密关系中害怕被抛弃的人,都是因为他们的内心存在着这样的不安全感:我不被接受,不值得被关注,如果我依恋的人离开,他将不会再回来。

在爱情中,他们也有一些典型的表现,比如:
很难信任他人,没有安全感,害怕自己不值得被爱;
总是讨好和取悦他人,甚至不惜用性留住一段关系;
哪怕身处虐待性的情感关系中,也不愿意分开;
总在焦虑和抑郁状态之中,而且有强烈的分离焦虑;
害怕被抛弃的恐惧一旦出现在关系当中,就会引发我们许多自伤伤人的行为。有些人会不断地自我否认,总是和比自己差很多的伴侣在一起,又或者由于太过轻率地开始而被骗。也有人走向另一个极端,他们选择不投入,始终保持距离,甚至很难相处,用这种方式保护自己……
如何疗愈害怕被抛弃的恐惧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这种恐惧往往属于过去,而并不属于当下。
弗洛伊德曾经提出,如果在孩童心理发展的某个阶段,他们得到过分的满足,或者受到挫折,就会导致“固着”。
“固着”在心理学上,是指一种对刺激的保持程度,或不断重复的一种心理模式和思维特征。产生固着的人会认为事情始终是过去的那个样子,无法正常地进入心理发展的后续阶段。

例如,一个孩子很小时,母亲或父亲确实离开过ta。但这种离开有可能是迫不得已的,比如他们要去工作养家,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而且他们离开之后往往还会回来。但是孩子往往只会记下伤痛,而忘记那些温暖和陪伴——毕竟,记住伤痛才能让我们更好地自保,更好地生存。因此,在孩子的世界里、在他们有限的认知中,会认定自己就是被抛弃了,甚至认为父母根本不爱他们。
一旦孩子的感受固着在这里,当他们走入其他关系,也仍会感到自己永远都有可能被抛弃。然后,他们会被卡住,无法敞开去爱,甚至冰封自己——这样就不会再受伤了。
孩子沉浸在伤痛之中,并不会看到父母虽然白天在外面忙,但是心中一直装着他。又或许在人生的某一段时间里,父母有自己的苦衷,他们不得不先解决自己的问题,才导致自己被忽视……
这种被抛弃的恐惧,来自那个小时候的“我”,是一种幼年的认知、观点和感受。它与当下无关。
前面写到的小丽,渐渐明白了父母在他们的世界里确实也都有苦衷。
当她意识到,自己不是一个被抛弃的孩子,她的父亲母亲始终都在,在她心里,在她的血液中,这份连结怎么也剪不断。父亲母亲给了自己生命,这已经是一份大礼,除此之外,他们也一直都在尽力而为,就忽然释然了。
当我们疗愈了过去的伤痛,尤其是我们与母亲之间的伤痛,许多恐惧便会自然化解。因为,母亲是生命的源头。与母亲的关系,是我们的第一段关系,也是我们一生中经历的,最亲密的关系。
家族系统排列的创始人伯特·海灵格先生曾说:
“只要有某个时间造成了我们与母亲的分离——哪怕是很短的时间——痛苦都会留在我们的里面,并在余生萦绕于心。它会在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中闪回,在我们对彼此的共同期望里浮现。
它影响了爱的流动与敞开……我们心里想走向他人,正如经历分离痛苦之前,也想走向母亲;可是走向他人的每一步都会唤醒身体和灵魂深处的记忆,那种许久以前分离的痛苦。所以,哪怕心里深深地渴望走向他人,在现实中我们还是会退缩。我们在内心深处,成了对他人来说难以亲近的人。我们关闭了自己。”
海灵格也为我们留下了一段冥想,帮助我们化解这份冰冻的伤,带你走出被抛弃的恐惧:
“首先,我们回到内在,回到与母亲痛苦分离之前的时刻。那时候我们在各个方面都与母亲很亲近,与她在一起感到很安全、很舒服、很放松。我们回到母亲的子宫里,跟她合一,跟她的血液、呼吸、心跳浑然一体,感受着她的期待、关心、恐惧、希望,以及准备冒着生命危险将我们生下来的意愿。
忽然间,她的子宫变得局促狭窄,尽管那是我们的家,现在也不得不出来了。在巨大的挤压下,在生与死的挣扎中——对我们和母亲都是如此,我们生到这世界上,见到第一缕阳光。
突然间,我们就在那儿了,置身另一个时空,但马上又回到母亲的臂弯里,聆听着她的心跳,紧贴着她的胸膛,吮吸着她的乳汁,在她的怀里沉沉睡去。然后是漫长而不间断的照顾,母亲或父亲日以继夜地看护我们,确保我们安然无恙。
当他们不在身边时,其他人例如奶奶、年长的姐姐或叔叔、阿姨会来照看我们,我们是这个大家庭里的一员。这是一段多么丰盛、快乐的时光啊!
现在,让我们对这段时光完全地敞开,在心里给它们空间,感受自己在家中被亲人精心呵护、无比安全的感觉。心里带着这些幸福的体验,我们注视着母亲的眼睛,她现在站得离我们有一点距离。我们面对着她,感受经历了分离的痛苦之后,我们的内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回忆生命之初的欢乐时光吧!母亲给了我们深深的爱,日复一日,一次又次,我们发现自己一直想靠近的人,就是母亲啊。现在就鼓起勇气,朝向母亲移动那么一小步,跨越了分离伤痛的一小步。一旦成功地迈出这第一步,我们就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停下来,再度看着母亲的眼睛,一直看着,直到再次找到勇气和力量迈出下一步;然后,再一步,一步步地,继续靠近她,直到再次幸福地倒在她的臂弯里——我们终于回家了。
经历了这个过程之后,现在转过身,去面对我们曾经抗拒过的人。尽管受到对方的吸引,却由于早年分离创伤的发作,我们终至掉头而去。
这些人里面包括人生伴侣,也包括那些我们会与之分享生命的人。
想象与他们隔着一段距离,站在我们面前。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想起回归母亲的路,尽管有种种使人退缩的恐惧、体验和感受,我们仍然勇敢地向前迈出一小步。
我们给予自己需要的时间,直到朝向他们的移动完成为止。”
请你耐心地做完这个冥想,我们将能够敞开自己,抚平创伤,不再被恐惧牵绊,也准备好迎接成熟、完整、幸福的人生。
恐惧就像黑暗,它只是爱的缺失。我们无法摆脱黑暗,除非把光带进来。
(0)

相关推荐

  • 为你读书—陪伴孩子终身成长06远离劣质的亲子关系

    为你读书-[陪伴孩子终身成长] 今天分享第六部分 家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杀手,家暴摧毁了孩子的安全感和对母父母的信任,让亲子关系变得很紧张,孩子充满着恐惧去学习,这是很多人的常态. 为什么当我们的孩子不 ...

  • 命里注定的婚姻

    常有人问,为什么恋爱与婚姻之间的变化如此巨大?那个人的变化同样如此巨大,根本理解不了.我们今天就讲讲你的婚姻为什么变化,并且从一出生就注定了. 中国民间早就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

  • 很多人害怕“长大” 顶着成年人的皮囊做尽孩童的事

    文:凡默(原创) 二级心理咨询师|一级婚姻咨询师 塔罗师|占星探索者|能量疗愈师 1 几日来觉察到,身体与心都需要旅行,六月的巴厘岛之行取消后,并无远行计划,疫情不稳定,短期不可能远行,开始迈出小区的 ...

  • 成年人最大的安全感,我觉得应该是,有能力赚到足够的钱

    大家好,我是黄宇风. 好久都' 买了迈不开脚步国际化成功和v不必故不u据uvv                               没有刷微博了,今天去刷了一下,刷到了安全感这个话题,下面有一 ...

  • 刘会凤:精力自由,是成年人最大的安全感

    刘会凤日更的第197天   1 我拼尽全力,却感受不到一丝价值   小玲前两天给我打了一个电话,明明工作已经拼尽了全力,但是到处都做得不好,被自己的甲方和合作伙伴疯狂吐槽.她最近很崩溃,一边打电话一边 ...

  • 害怕被抛弃的心灵创伤影响我的婚姻很多年!

    作者/陈春 首先说一下参加工作坊的心态. 这是我第三次复训亲密关系重建工作坊,以前的心态基本都是"我要学习,我要成长,我要突破,我要证明自己的进步(最好老师看到我的进步并表扬我)" ...

  • 15岁男孩殴打父母、辍学早恋、害怕被抛弃,心理干预后能浪子回头吗?(上)

    - 15岁抑郁症女孩滥用毒品.酗酒.疯狂购物,令父母绝望,她怎样走上复学康复之路?(上) - 15岁抑郁症女孩却滥用毒品.酗酒.疯狂购物,令父母绝望,她怎样走上复学康复之路?(下) 在该患者晓茜的系统 ...

  • 孩子也会“皮肤饥饿”?父母不起眼的小动作能消除饥饿增加安全感

    很多家长觉得和孩子的沟通有问题,甚至是陷入了僵持之中.那有可能,我们并没有满足孩子的天然需求. 同时,家庭教育的基石,是亲子关系.先有关系,后有教育.父母与孩子关系不好,孩子与爷爷奶奶亲近,往往就是长 ...

  • 边缘性人格障碍:害怕被抛弃,所以要控制

    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一种容易被忽视的心理疾病.为什么是"被忽视的心理疾病"呢?因为现在我们越来越多地发现,在咨询中,我们的来访者并不是以边缘性人格障碍这个问题的主线来找心理医生的,他们 ...

  • “讨好”与“害怕被抛弃”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老师,我想问一下,如何才能够让别人接纳我呢,感觉我的室友都不怎么喜欢跟我在一起." "嗯,那平时你们有闹过矛盾吗.生活中有没有一些日常的互 ...

  • 56岁艾滋女子自述:我隐瞒丈夫5年了,内心痛苦但害怕被抛弃

    感染艾滋后,有人第一时间向伴侣坦白,有人却千方百计隐瞒. 前段时间,新闻曝出一名上海男子隐瞒艾滋病,怀孕妻子闹离婚,最后法庭判决撤销两人的婚姻关系. 这件事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网友讨论的热情高涨,但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