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人格塑造的“黄金期”,错过就晚了!
孩子的很多行为和心理问题,都源于12岁之前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方式。 幼小时的耳闻目睹决定人的观念,决定一个人做某事还是不做某事,其判断与选择的关键就在于人的观念。
确实,12岁之前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父母就是作画的人,白纸变成什么样,关键在父母。这时候父母对孩子的管教,就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人格和人品的形成。
记得去年,湖南某镇曾发生一起惨烈案件。作案者吴某康,也只有12岁,却持刀杀死了自己的母亲。
吴某康是个留守儿童。父母在他半岁的时候,就把他留给爷爷奶奶照看,双双南下打工,很少回来看孩子,通常一年也就回来一两次。
当母亲决定回来管教他时,他已经成长为所谓的“问题儿童”。因为不服母亲的管教,而选择暴力对抗,以至于悲剧的发生。
一般而言,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或心理问题,比如逃学、撒谎、网瘾、顶撞父母、离家出走、动辄自杀、还有打架伤害、参与抢劫等行为问题和相关的心理问题,都源于12岁之前。 当你发现孩子身上出现种种“毛病”时,再行动已晚——心理发展“有关键期”。
所以,孩子个性成长最好的滋养,一定是12岁之前,父母给予的好教养。
王菲从李嫣6个月大时,就开始上课学习“如何做好父母”,参加了上百次的课程,每当女儿自卑,王菲总会坚定地告诉她:你很美,没什么不同。 李亚鹏更是爱女儿典范,一有时间就陪女儿爬山、做植物观察、带着女儿做慈善。两人还曾亲力亲为,为李嫣举办多次画展……
12岁之前,是父母对孩子的最佳教育期,那么这个时候,父母到底应该怎么做?
美国斯坦福大学曾做过一个研究。
研究人员让7—12 岁的孩子听一些录音。录音里面的人讲的全部是没有意义的火星语,而这些声音里面有一个是小孩自己的妈妈。 令人惊讶的是,所有的小孩都能毫不费力地从一堆火星语里面辨认出妈妈,即使妈妈发出的声音不到1秒钟。 研究发现,妈妈的声音不但促孩子听觉区活动变强,同时刺激了许多其它区域,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表达力安全感。
在孩子12岁之前,依恋现象一直存在,依恋现象与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小越重要。 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与心理控制力,不在父母挣钱有多少,也不在父母多有知识,更不在父母的事业有多成功; 只在你为他生命的初期付出的辛苦有多少;在你为他依恋时期(指12岁以内)的相伴时间有多少。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