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 | 贾康先生在环球时报论坛上的发言节选
善于守拙,韬光养晦,决不当头,这样才能有所作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还远远不够,中国现在的进一步发展遇到的是质量怎么提升的严峻挑战,处理不好,比喻式的‘’中等收入陷阱‘’在等着我们。前面发言专家包括外国专家提到的制约,我想再补充一条:不要认为政府的强势让我们打开局面之后,便可以让我们一路强势下去。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之后,廉价劳动成本、自然资源开发低成本都在离我们远去,资本虽雄厚了但找不到投资对象,不给你的实体经济投资。这时候对我们受到的制约怎么突破?要依靠全要素生产率。西方人特别强调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在中国怎么发展,进而来支撑我们的高质量的发展?关键要有制度环境,我们现在受到强势政府往往违背科研规律对于科研工作者的实际约束,这几年非常清楚---党中央国务院开了会发了文件,强调科研规律,激励科研人员创新,显然都是有所指的。到了这个阶段,中国的钱学森之问还远不能解决,我们有很多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制造,但原创性的东西太少。我们自己要成为制造业强国,碰到了一系列矛盾制约,必须要有科技创新能力综合提升。一个芯片事件把我们打回原形,扑朔迷离的华为,也使我们要破解分析,认清怎么能让科技创新现在受到的制约得到突破。政府强势自我感觉得心应手的这些东西不改变,我们可能会在发展中失速。
贾 康 介 绍
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中国财政学会顾问,中国财政学会PPP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发改委PPP专家库专家委员会成员,北京市等多地人民政府咨询委员,北京大学等多家高校特聘教授。199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带头人。多次受朱镕基、温家宝、胡锦涛和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同志之邀座谈经济工作(被媒体称之为“中南海问策”)。担任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财税体制改革”专题讲解人之一。孙冶方经济学奖、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和中国软科学大奖获得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曾长期担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1988年曾入选亨氏基金项目,到美国匹兹堡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2013年,主编《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发起成立“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和“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任首任院长、首任秘书长),2015年-2016年与苏京春合著出版《新供给经济学》专著、《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以及《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获评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央视的“2016年度中国好书”),2016年出版的《供给侧改革十讲》被中组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国家图书馆评为全国精品教材。2017年领衔出版《中国住房制度与房地产税改革》、《新供给:创新发展,攻坚突破》、《构建现代治理基础:中国财税体制改革40年》等。根据《中国社会科学评估》公布的2006~2015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6268种学术期刊700余万篇文献的大数据统计分析,贾康先生的发文量(398篇),总被引频次(4231次)和总下载频次(204115次)均列第一位,综合指数3429,遥居第一,是经济学核心作者中的代表性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