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嫪毐之乱的背后,是嬴政深不可测的帝王心术
说起秦国历史上有名的“嫪毐之乱”,大家一定有所耳闻——一个王太后豢养的面首(男优),随着自身权力地位的日渐高涨,竟然欲壑难填,动起了鸠占鹊巢的念想。
不过,到底是“术业有专攻”!
即便嫪毐是一名顶级男优,可以用他的庞然大物将车轮运转如飞,可是说到底,他也只是一名男优,像政变这种高智商的事情,嫪毐注定是做不好的!
(秦王嬴政九年)
四月,上宿雍。己酉,王冠,带剑。
长信侯毐作乱而觉,矫王御玺及太后玺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君公、舍人,将欲攻蕲年宫为乱。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战咸阳,斩首数百,毐等败走·····车裂以徇,灭其宗。
以上百余字,就是《资治通鉴》中关于“嫪毐之乱”的全部记载。
乍看之下,“嫪毐作乱”这件事的本身,远没有那些野史趣闻更值得我们深究。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不知道大家在读这一段史料时,有没有想过这么几个问题:
第一、很多史料都说,嫪毐作乱是为了让自己与赵姬的儿子登上秦王之位;可是,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嫪毐作乱的地方是在秦都咸阳,而彼时的秦王嬴政却不在皇宫大内——他去了嬴氏故都雍城,完成自己的“成人礼”了
(四月,上宿雍。己酉,王冠,带剑)
也就是说,只要嫪毐的脑子正常,他作乱的第一步应该是控制秦王嬴政,而不是无脑地去攻打一座空空如也的
蕲(qi)年
宫。
那么,当时的嫪毐究竟在攻打谁?就很值得我们思考了。
第二、史书上所说的嫪毐作乱动机到底成不成立
?也就是说,即便是嫪毐成功击杀了秦王嬴政,那么,他的儿子能不能成功上位秦王?
如果不能,那么嫪毐作乱的真实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
很显然,这两个问题才是嫪毐之乱的关键。
在说清楚这两个问题之前,我们还得搞明白另一个问题:嫪毐的权力根基在哪里?他凭什么可以发动政变?
按史书上所说,嫪毐作乱之时,是假传王命(矫王御玺及太后玺)发动了自己封国内的宿卫以及门客,去攻打蕲年宫的。
也就是说,他的权力来自于“矫诏”。
可是,我们都知道:其实,
嫪毐的权力来自于
他背后的那个女人;对不起,说错了!是来自于他身下的那个女人——
赵姬赵太后
。
太后幸之,封毐为长信侯,以太原为毐国,政事皆决于毐——《史记·始皇帝本纪》
小编认为,不论是后世史书明文记载的封建王朝,还是在史料缺失的夏商周时期,我们都应该有这样一个共识:
那就是在帝王年幼之时,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整个国家的权力,都会不可避免的会落入外戚之手
(帝王的母亲)
。
所以,关于嫪毐的权力根基,我们可以这么概括:
嫪毐的权力来自于赵太后摄政之权,而赵太后的权力来自于他的儿子嬴政。
也就是说,不管是出于赵太后的亲情考虑,还是出于嫪毐本身的权力的生存逻辑考虑,赵姬与嫪毐都不应该去刺杀嬴政。
肯定会有人说:真笨!等嫪毐杀了嬴政,他自己的儿子坐上秦王,嫪毐就不用依靠别人了!
可是,有这种可能吗?
显然是没有的!
回顾整个春秋战国史,即便有“三家分晋”、“田齐代姜”的先例,可那也是某个家族,经过上百年、几代人的积累才完成的。
靠嫪毐谋反时,那几把被人轻易干掉的枪,想要完成鸠占鹊巢的操作,不要说上百万的秦军不答应,就是秦氏王族的势力,都可以轻易将其捏死!
说到这里,我们几乎可以百分之百肯定:
嫪毐之乱不是奔着秦王嬴政去的。
因为,这样不仅不符合嫪毐的自身利益,更与他后来攻打“空城”的举动相违背。
那么,嫪毐到底是冲着谁去的呢?
其实,史书已经给出了我们答案:当时和嫪毐死磕的人叫昌平君(
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
关于昌平君的故事很复杂,在本文就不再深究了,我们只需要明白一点:
他是楚国人。
为什么小编要强调平定“嫪毐之乱”的昌平君是楚国人呢?
其实具体原因,小编在前文已经说过了——(王太后)外戚干政。
从秦昭襄王时期的芈八子(宣太后),到秦庄襄王、以及秦王嬴政早期的华阳夫人,在秦国的朝堂上,楚国的势力一直不容忽视(有华阳夫人的支持,始皇帝的父亲子楚,直接可以从一个庶子上位秦王,就是最为有力的证明)!
可问题是,到了秦王嬴政这里,他的母族却成了赵国人
(赵姬)。
这件事的直接结果就是:
以这两个女人为首的外戚集团必然会为了权力,而相互绞杀。
所以,在彼时的秦国的朝堂上才会出现两个派别不同的相国:
吕不韦(赵姬一系);昌平君(华阳夫人的亲属)。
到了这里,事情似乎有点明了了:赵姬之所以会支持嫪毐作乱,因为嫪毐本来就不是奔着赵姬的儿子嬴政去的,而是去攻打楚系“政敌”的——
这也从侧面解释了,明明嬴政不在咸阳,嫪毐为什么还要攻打皇宫(嫪毐是奔着华阳夫人去的)。
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既然嫪毐之乱,是秦国朝堂上的新兴的赵国势力与老旧楚系势力的一次政治搏杀,那么,为什么秦王嬴政没有支持自己的母亲,反而去支持了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华阳夫人呢
(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
?
很显然,这不是楚国势力裹挟年轻的始皇帝去“大义灭亲”,而是年轻的秦王在自动自觉。
因为,不久之后,在秦国朝堂的上的楚国势力也被干掉了(史书上关于昌平君的所有记录,也都被人刻意抹去)。
我们试想一下:
如果秦王嬴政当时支持自己年轻力壮的母亲
(赵国势力)
战胜了自己即将入土的奶奶
(楚国势力)
,那么,接下来会是什么结果?
不用细想:始皇帝的太爷爷秦昭襄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当年,以芈八子和魏冉为首的楚国势力,在秦国庙堂上战胜了秦惠文王王后为代表的魏国势力,拥立了嬴稷继位。
而后,虽然秦昭襄王名义上做了56年的秦王,可是前40年,他都是个傀儡,秦国所有的一切都是芈八子和她的弟弟魏冉说了算!
40年!你认为拥有雄性壮志的始皇帝,会愿意做那么久的傀儡吗?
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已经成年(可以亲政)的秦王嬴政,选择“大义灭亲”,去支持和自己没有没有血缘关系但已经垂垂老矣的祖母(楚国势力),扳倒自己年轻力壮母亲(赵国势力),绝对是最优的选择。
其实,史书上的第一句话,就在无意间暴露了真相:四月,上宿雍。己酉,王冠,带剑。
长信侯毐作乱而觉。
注意这个“觉”字,很显然,在秦王嬴政离开咸阳的那一天,有人将嫪毐要作乱的消息,刻意放了出去。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嫪毐只能仓促出击(这可能也是其快速败亡的一个诱因)。
而秦王嬴政最为此事最终的受益者,便“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此事最大的嫌疑人。
整件事情归纳起来就是:嫪毐之乱肯定是真实发生的,不过此事不是篡位
(要杀嬴政)
,而是大秦朝堂上赵国势力与楚国势力的一次火拼。
而始皇帝非常有可能早就察觉到了此事的端倪;按照常理来说,嬴政应该选择帮助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母亲赵姬,可是如果始皇帝一旦那样做,等待他的非常有可能就是长达几十年恶毒傀儡生活。
故而,为了权力,年轻的嬴政借力打力,给自己的母亲和奶奶玩了一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戏码。
因为,在不久之后,随着赵姬的倒台,曾经权势滔天的吕不韦也因为进献嫪毐一事,被清算罢相,最终自裁;
再不久之后, 华阳夫人薨逝,而她所代表的的楚国势力,也随之烟消云散。
原本属于始皇帝的权力终于全部回到他的手中,从那一天开始,秦王嬴政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去一统天下了!
相关链接:
一件从垃圾堆里抢救出来的文物,揭开了昌平君到底是谁的千年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