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穴位经络调月经,疏肝养肾、益气活血

最近月经有点问题
有的人是错后几天
有人是提前几天
有的人是量少,三天就结束
还有的是量多,有时候一个月会来两次
……
其实这些月经问题
是“月经不调”的表现

规律的月经是女性身体健康的表现。生活中的各种原因,有的是工作压力过大,影响到了情绪;有的是生活不规律,熬夜、暴饮暴食;还有的因为减肥节食,饮食不节,影响到了月经。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
 

中医认为,月经先后无定期多为肝肾之郁所致,调理重在疏肝调肾、除积消瘀。案例中的女士月经量延期,且量少。牛妈用了董氏特效穴的方法(妇科穴、心灵穴、上三黄穴、下三皇等穴位),不仅改善了症状,且效果明显。

下面,将其中用到的穴位及功效给大家做一个分享:

妇科穴

取穴:手背,大拇指第一节外侧,距中央二分半处,从掌指横纹起,每上二分一穴、至第二节横纹止,合计五穴。
穴性:调经理带,宜通下焦。
主治:子宫炎、卵巢炎、不妊症、经痛、月经不调、月经过多或过少、阴痛肿痛、赤白带下、阴吹、产后风症(月闪风症)。

心灵穴

取穴:于桡侧手腕曲肌腱和长掌肌腱之间取穴。手掌朝上,手腕横纹中央直上一寸五分为心灵一穴;手腕横纹中央上二寸五分为心灵二穴;手腕横纹中央上三寸五分为心灵三穴。
归经:入心经,心包经。
穴性:通畅心络,宽胸散滞。
主治:心律不齐,心脏内膜炎,心肌梗塞,心绞痛,胸闷,胸痛,头晕等。

下三皇穴

下三皇穴指:天皇穴,人皇穴,地皇穴。
天皇穴:膝胫骨内侧下缘直下一寸处是穴。
地皇穴:内踝骨上缘直上七寸五分处是穴。即人皇穴直上四寸。
人皇穴:内踝骨上缘直上三寸五分处是穴。
穴性
天皇穴:清热化温,疏调下焦。
地皇穴:疏肝解郁,补肾益气。
人皇穴:调气通经,益肾健脾。
主治
天皇穴:胃酸过多,反胃(倒食症),肾炎,糖尿病,尿蛋白异常等。
地皇穴:四肢浮肿、糖尿病、淋病、阳痿、早泄、遗精、滑精、梦遗、尿蛋白异常、小便出血、子宫瘤、月经不调、肾亏之腰痛等。
人皇穴:淋病、阳痿、早泄、遗精、滑精、腰脊椎骨痛、头晕、手麻、糖尿病、小便出血、肾亏之腰痛背痛等。
配穴:下三皇穴配通肾、通胃、通背,为肾亏、肾炎、糖尿病之特效穴。

上三黄穴

上三黄穴指:天黄穴,明黄穴,其黄穴。
天黄穴:大腿内侧,明黄穴上三寸。
明黄穴:大腿内侧的正中央处。
其黄穴:大腿内侧,明黄穴下三寸。
穴性
天黄穴:疏肝清心,益肾补虚
明黄穴:宁心安神,疏肝利胆。
其黄穴:疏肝利胆,祛风通络。
主治:天黄、明黄、其黄是指面黄,眼黄,身体黄,此组穴位调理肝胆,肝主舒泄,肝气不畅,肝气郁结而影响到女性生殖系统,及各种精神病症,肝主筋,肝藏血。具体来讲,如月经不调、闭经、赤白带下、不孕症等;以及抑郁症、肝痛、脂肪肝、肝腹水、胆囊炎、胆结石痛、眼昏、眼胀、眼痛、肝区不适等。

三重穴

三重三穴:小腿外侧,外踝尖直上七寸向前横开一寸处,三重二穴直上二寸处。

三重二穴:小腿外侧,外踝尖直上五寸向前横开一寸处,三重一穴直上二寸处。

三重一穴:小腿外侧,外踝尖直上三寸向前横开一寸处。

穴性除积消瘀、破气行血。
主治:甲状腺肿大(伴有心脏症状),眼球突出,扁桃腺炎,面瘫,口歪眼斜(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痞块,肝病、脾脏炎等。

火主穴

取穴:足背,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叉口下缘陷中,即十四经肝经之太冲穴后五分处。
穴性:通利下焦,疏肝理气。
主治:骨骼胀大、心脏病之头痛、头晕、肝病、神经衰弱、心脏麻痹、手脚痛、子宫炎、子宫瘤、难产。
注意:孕妇不适合刺激此穴位。

火硬穴

取穴:足背,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之间,距跖骨与趾骨关节连接缝后五分处。
穴性:通利水道、强心定悸
主治:心悸、头晕、胎衣不下、骨骼胀大、下颏痛(张口不灵)、强心(昏迷状态时使用)、子宫炎、子宫瘤、难产、有强心之作用。
注意:孕妇不适合刺激此穴位。
经验:头痛、眼睛胀痛,本组穴(火硬、火主穴)可和手上灵骨、大白穴配合,疗效佳。

当然,生活习惯的改善也很重要,饮食起居要规律,早睡早起,适当锻炼;饮食清淡,不偏食肥甘厚味;天冷时,要适当添加衣物;整理好自己的情绪,适时倾诉。

除了以上董氏奇穴外,还可以还可以按摩或刺激十四经穴中的合谷、三阴交、气海、子宫、关元、太冲、肝俞等穴位,对于月经先后不定期或痛经,也有很好的效果。
注:在家用穴位调理采用按揉即可,如需针灸请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穴位图来源:微信小程序“牛妈学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