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十七)脉象与表里

【原文】师曰: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

这一条辨讲的是如何运用脉诊来做诊断依据。我们脉上面有寸、关、尺。这里讲是寸脉,是阳脉,寸脉指的就是上焦,就是表。

按脉的时候,手轻轻碰到皮肤表面上,就感觉到了脉,这个寸脉是浮脉,代表病在表。如果是浮脉在后,这个后表示是尺脉,尺脉浮起来的话,而尺是指下焦,指的是里,我们就可以知道病是在里,

“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像是腰痛无法走路, 呼吸短促等里病。下身腰痛,脚不能行的时候,摸他的尺脉都是浮脉,如果他的尺脉一直往上走,往上浮,往尺泽走,那就是两脚都不能行了,如小儿麻痹或者是下身瘫痪的人,尺脉都是浮的。脚不能行的,尺脉都是很大的的,越往尺泽方向浮的时候,表示病越在下。

平常我们要检查病人的脉,查浮脉的时候一定是摸寸的脉,特别是右的寸脉,因为肺主皮毛。寸脉浮起来就是感冒了,就是麻黄汤证,桂枝汤证,或是葛根汤证。

如果寸脉的浮脉透过关再透到尺部时,脉形一直向下透下来,就表示说病由上而往下,表示表热已经传入里了,太阳表热有时会传少阳,有时又会进入阳明。会进入里是因为失治造成,或是病人本身一向肠胃就不是很好的缘故。

如果进入中焦肝胆部位就会出现少阳证,有时会从太阳一直进入阳明成为里实热之证。如果跑到膀胱里面去,就会造成小便不利,如何知道病已经进入膀胱了?当病人出现腰背强时,代表病毒是顺着皮肤表面上在走,当它顺着脊髓的足太阳膀胱经一直下去跑到我们的肾脏里面,再进入膀胱泌尿系统时,就会短气而极,此时小便就会淋痢刺痛不顺畅了。

(0)

相关推荐

  • 基本知识和概论

    一.基本知识 足太阳膀胱经:其脉上连风府,和督脉相通:下连腰肾,和肾相连.经别散布于心.太阴主内,太阳主外. 足太阳膀胱腑:膀胱,气化津液.居于下焦,气是通过太阳之经行于体表,温暖肌肤,抗御外邪,所以 ...

  • 三焦经脉解伤寒论(1)

    伤寒论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一.这一条,是众所周知的太阳病提纲症. 提纲症,意思是,凡是该经为病的,大多会有提纲描述的症状.因此,太阳病,基本上都会有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提纲症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十五)脉象与四时

    [原文]师曰:寸口脉动者,因其王时而动,假令肝王色青,时各随其色.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时色脉,皆当病. 当医生,一定要能分阴阳,能分阴阳的医生就是好医生,很多医生是不会分阴阳的,西医就不会分阴阳. 寸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二二)表里缓急

    [原文]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原文]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瘤疾也. 在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一)霍乱

    在正式进入之前,倪海厦老师是把伤寒霍乱篇放在金匮来讲,在介绍伤寒论的时候,六经辨证很清楚,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后面就多了一个金匮,因为当初的伤寒和金匮,还有伤寒杂病论,这是一本书,后来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二)霍乱

    夏天很热,湿热很盛,流汗多,为了解暑热,坐在冷风下,吃冷凉东西,由于湿热炽很盛,影响了肠胃的蠕动,这样造成了肠胃的负担,不消化,食物在肠胃里发酵,而引起了上吐下泻,这样也是引起霍乱. [原文]伤寒,其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三)霍乱

    原文:下利后,当便鞭,鞭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不愈者,不属阳明也.利止,恶寒脉微,而复利,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大便必硬.如果大便硬而胃口好,这是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四)霍乱

    [原文]: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理中丸方 人参.甘草. 白术 .干姜各三两. 上四味,捣筛为末,蜜和为丸,如鸡子黄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五)霍乱

    [原文]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这里是说里症之吐利好了以后,如果病家还有身痛等表症时,我们就该帮他解表,解表用桂枝汤就可以了. 病人有身痛,有以下几种情形: 痛在皮肤→麻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六)霍乱

    [原文] 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方  甘草二两炙,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附子大者一枚, 生去皮,破八片,猪胆汁半合,上四味,以水三升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七)伤寒论总结

    伤寒论里总共有113个方剂,这么多的方剂,可能要记住,还真是有点难度.倪海夏老师给我们一个总结,帮助我们记忆. 113个方剂,实际上,只有3个方剂: 一.辛散→麻黄.桂枝→袪寒 二.寒泻→石膏.黄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