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儒 赖俊权‖梁伯聪:教书育人名满天下

梁伯聪:教书育人名满天下

文/轩儒 赖俊权

赖俊权/摄

千年城邑,历史苍茫;山明水秀,文脉舒张。嘉应自古人文蔚起,文风鼎盛。据《梅州院试》载,自宋以来,代产伟人。南宋绍兴年间,梅州知州方渐说:“梅人无植产,恃以为生者,唯读书一事耳”(见《舆地纪胜》),可见文人与文化在梅州的重要性。今天说的,是梅州历史上最后一批秀才之一,他同时又是林风眠的老师梁伯聪先生。
鹤和楼,鹤龄益寿,和气致祥
春天的梅州城,万目葱茏,百花繁盛,城区四处都有供人们娱乐、休闲、健身为一体的生态公园和广场,绿树成荫,人头攒动,国泰民安,大大提高了城区人居环境生活质量。梁伯聪故居鹤和楼就隐逸于都市的月影塘珍珠公园。

鹤和楼 边上的珍珠公园刘文杰/摄

梁伯聪先生(1871-1945)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习书,学问渊博,他参加清末最后一期科举考试,为梅州历史上最后一批秀才。梁伯聪曾祖父为清嘉庆进士,官至礼部郎中;祖父、父亲皆为官。父号心镜,字鉴三,清巳酉科举人,内阁中书升用知县,任福建上杭县知县。梁氏书香世家,家学渊源,藏书甚丰。梁伯聪自幼博览群书,立志传扬国学,毕业后任职省立梅州中学国文老师,学不厌、教不倦,其人格、修养及循循善诱的教学精神,甚得学生尊崇。
梁伯聪于光绪甲午年(1894)考取秀才,“以学优补廪,不求仕进”,而以教学终其身,他是一位能书擅画的秀才,为梅州教育界一代宗师、著名教育家、诗书画家。他先后执教嘉善女子中学、女子师范、省立第五中学、省立梅州中学。其中在梅州中学的执教时间长达34年,以国文、图画启迪多士成材,“退休后获教厅颁发长俸,邑中有史以来第一人”。著名画家林风眠、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开山鼻祖李金发、教育学家钟皎光、孙亢曾等为其学生。
1903年,梁伯聪开始修建鹤和楼,总建面积约3000平方米,主体建筑坐西南向东北,左右不对称,形状不规则。鹤和楼前有一口池塘,是三堂一横枕式走马楼结构的建筑,门楼梁檐瓦底左右有彩绘立体灰塑双狮装饰,墙壁彩绘荷、松、仙鹤、梅花鹿等精美图案。推开大门,穿过绘着“鹤龄益寿和气致祥”图的屏风门,为小巧庭院,中堂前拜亭为水泥筑造,右前侧有小斗门通往杂间。穿过庭院为上、中、下堂及横屋,横屋右前侧是内花园,花胎后建一进二层之私塾。全屋中西合璧,甚是精美,保留卷棚、雀替等古建筑元素,集穿花、雕花、阴刻、描金、彩绘等工艺,以仙鹤、荷花、牡丹、麒麟、狮子、鲤鱼及古代人物等民族传统图案为主题装饰。
鹤和楼糅中西风格于一体,反映了主人审美情趣与创新开放的思想;私塾,寄托了主人崇文重教的初衷,既有古代庭院的神韵,又极具客家特色,蕴含着主人精心构造幽静典雅的居室文化环境,以此教育子孙、熏陶后代苦心。至今踏步参观浏览,也不时称赞当年主人建造时的匠心独运。
此屋的另一名人梁浣春(1864-1949),也即梁伯聪的堂姐,她是清末民国初年梅州著名女教育家,创办并担任“嘉善女校”校长、县立第一女子高等小学校长、梅县县立女子师范学校校长。
林风眠的恩师,致力地方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追溯客家人迁移与停留的踪迹,总会被那些渊源故地里,涌动流传的风情风物所感动,不由生出震撼、慨叹、赞赏以及躁动不安的涌动色彩。
据刘奕宏老师《梅州中学的往事》资料,1920年,才成立16年的梅州中学印行了一份《全校同学录职员表》,记录教师26人,就有秀才老师梁伯聪等。
梅州中学于1904年创建,由清末著名外交家、诗人黄遵宪创办。1912年东山初级师范学堂、嘉属官立中学、务本中学堂、梅东中学整合并改组为公立梅州中学。1921年改称省立第五中学。1949年改为广东梅州中学。学校培养了叶剑英元帅和谢晋元等40多位将军,李国豪、江欢成、廖万清等8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林风眠、李金发等600多位教授级专家学者、国之栋梁。
梁伯聪擅长诗、书、画,淡泊名利,教学之余,常以诗、书、画陶情。当时林风眠、李金发是他的弟子。林风眠出生于1900年,原名“凤鸣”,后改成“风眠”,意“凭风而眠”。林风眠从小就对色彩有特别浓烈的兴趣,9岁时,他凭着一幅《松鹤图》,成了远近闻名的神童画家,15岁到梅州中学念书,遇见了他平生第一个伯乐——梁伯聪先生。梁先生诗画并举,倾囊相授,并鼓励他不要囿于国画,大胆学习西画。其教学方式甚为特别,授国画,每将学生习作逐一展示,命学生给分。一次展示林风眠的画,问众弟子该给多少分?有的说90,有的给满分100,唯梁伯聪毫不吝啬地给出了极高分:“不恰当,应给120分!”众人愕然。梁伯聪说:“满分是臻完美,另给其完美以外的20分,是奖其画天才横溢,画内另藏意境;假以时日,其必成大器。”后来林风眠果然成为中国现代顶级大师,誉满海内外。
梁伯聪毕生致力地方教育,以其严谨认真、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培养了众多杰出人才。昔孔门弟子三千,贤士七十有二,梁氏执教数十载,桃李满门,英才辈出,他对人对事谦恭慈祥礼让,从不发怒,同时生活节俭,不饮酒、不吸烟,其七十自寿联有云“四时闲作业,人来问我,祇知花鸟怡情。” 他生平力戒奢侈浪费,以“日求三餐,夜求一宿,粗茶淡饭,一生清福”。梁伯聪于1945年在家中病逝,终年74岁。
今天,当我们漫步在梅城街头,“梁伯聪体育馆”、“梁伯聪纪念大楼”和“梅州中学伯聪分校”,这些都是纪念这位曾经为梅县教育付出杰出贡献的著名教育家、诗书画家、一代宗师梁伯聪先生。
百年兴废论梅州,梅县风土二百咏
梁伯聪先生擅长诗、书、画。他的诗作,质朴无华,情感浓郁,充满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显现出深厚的国学功底,又融汇了客家民歌的纯朴风格。他的遗著《梅县风土二百咏》,为长篇叙事诗,全篇201首,记述客家人文,梅州华侨,文教科举,历史事件,风景名胜,城市建设,本地物产,官场旧制,梅州人物等。诗中记风土、道民情、观鉴戒、言得失,对客家人文历史考订甚详,极具存史价值。
此书撰于民国初年至抗战末期,原为手抄本在客家民间流传,由其亲属梁挺生、梁京熹于1969年9月1日在香港出版,一纸风行。《梅县风土二百咏》一书,用诗歌形式反映了梅县教育文化事业的变迁和发展,对抗战期间的民情民生多有描述,其中许多诗句勾起我们这过往岁月的强烈共鸣。梁诗被誉为“半部嘉应州志”,是了解梅州客家风土人情的重要文史资料。
据梁诗载,梅城江北老城区及周边城郊,旧时有嘉应州60个姓氏的总祠堂。一个姓氏除了总祠以外,还有若干分祠、家祠。梁伯聪《梅县风土二百咏》自注称:清光绪初年查核城内有祠宇85处。这些大小祠堂,是一姓一族供祖祭祖、聚众议事、教育子孙、婚丧喜庆、文化娱乐、践行族规的场所,是凝聚一姓一族的纽带,是实现社会自治的重要一环。
直到今天,穿越梅州老街“一城两坊”,沿着窄窄的小巷走进这片红杏坊社区,散落的池塘被古色古香的建筑包围,仔细看这些建筑的名称,联科第、醉经居、仁风楼、贻谷楼、鹤和楼、节操楼、都察院、秋官第、活泉书室……无一不散发着浓浓的书卷气息。
那些烙满岁月印痕的古道、古寺、古庙、古亭、古建筑,仿佛在招手,向我们频频提示。
岁月的长河不断向前流淌,也许老城的一些事物终将变成记忆。黄遵宪、林风眠,林风眠老师梁伯聪先生,以及梁氏的十八世祖梁慎桢,嘉庆十六年考中进士,官至内阁中书、礼部郎中,后人称为礼部公;梁慎桢的六子梁心镜在道光二十八年考中举人,在福建任州官,人称刺史公,包括后来,梁家与黄遵宪家族以及其所在的攀桂坊黄家之间开始频频通婚,梅城两大书香之家由此被人称为“上市梁,下市黄”,以及梁家民国本地著名女教育家梁浣春的故事等等,都如雷贯耳,一一传颂,也充实着文化梅州“千年嘉应情 诗画梅江梦”的历史内涵。
未来已来,但历史不曾远去。站在时光的路口,静听年华如水,悄然而逝,回首历史,老城有太多难忘的最美历史记忆,有写不完的故事,梁伯聪先生以及老街里的任何一个故事,这些就像萦绕在游子心中的一个个情结和乡愁,是值得骄傲的,它的一切展现着梅城曾经的繁盛和昌荣,也彰显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开放的胸怀,值得缅怀和记忆。
作者/轩儒  赖俊权
内容来源:梅州日报梅江周末、梅江宣传、梅江之声
(0)

相关推荐

  • 梁德新║曲折的读书路与我的写作历程

    曲折的读书路与我的写作历程 文/   梁德新 我是个平凡的人,中学退休教师,如今年届七十,数十年来读书爱书伴随着我的人生历程.我对客家文化有兴趣,在我退休前后的二十年间,在客家文化园地里耕耘,先后任市 ...

  • 论客家人的宗族文化与公尝文化

    生活在闽粤赣边地区的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到处可见,那些百人居住的围龙屋都是同宗,也有聚族而居的千人村庄.如梅县松源镇有王姓人家约万人都是同宗,开基祖是王念四郎于明宣德年间(1430年)由福建武平县迁至松源 ...

  • 大师的历程(二)| 一百张图片纪念林风眠诞辰120周年

    客名君按:今年是林风眠先生(1900年11月22日-1991年8月12日)诞辰120周年.林先生的求学过程是怎样的?他怎样从一位乡间石匠家庭走出,靠一种刻苦耐劳的精神,进入艺术的殿堂?这中间有他的天赋 ...

  • 18年前的特大暴雨,梅州城北房屋被淹,梅县华侨中学师生积极抗灾

    2003年5月16日.17日,梅州遭遇罕见的持续特大暴雨,梅州各县受灾严重,梅州城区也不例外.5月17日,因上游某水库大坝意外决堤,梅州城北一片汪洋,许多居民的房屋被淹.地处城北教溪口的梅县华侨中学也 ...

  • 轩儒 赖俊权‖圣人寨闲初堂 五代蝉联科甲

    喜欢历史文化的人,可能知道近代外交家.教育家梁诗五(1843-1911年)是出色的梅州人,知道他出自梅城三大书香世家之一圣人寨闲初堂(另外两大书香世家为禄善堂和留馀堂),对梁诗五高祖直至他本人,连续五 ...

  • 轩儒 赖俊权‖盘龙桥李屋,文武两解元【推荐阅读】

    盘龙桥李屋,文武两解元 文/轩儒 赖俊权 从东山书院顺着时光梅州,沿着新修的栈道溯溪而上,在十里梅花盘龙桥一侧,也就是今天中国客家博物馆的背后,东山大道和周溪河裹夹着的这一"金带揽腰&quo ...

  • 轩儒 赖俊权‖梅城江南人文煜【推荐】

    梅城江南人文煜 轩儒  赖俊权 梅州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之一,是客家人南迁的最后一个落脚点和衍播四海的出发地之一,与赣南.闽西等并称闽粤赣边区客家大本营.梅江区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qu ...

  • 赖俊权‖一树梅花天地春 【散文】

    一树梅花天地春 图文/赖俊权 初见潮塘,是在程贤章老师的文字里:"在梅江广袤的原野,山川村落,我仿佛遇见一群群南迁的祖先,他们结伴穿过万水千山:我仿佛看见来客都做官的宋代诗人杨万里,坐着牛车 ...

  • 赖俊权‖福禄岌上是吾乡【客都原创】

    福禄岌上是吾乡 文/赖俊权 这是我一天之内多次探访的地方,当天上午与一群热爱生活的文友走马观花,来不及细细品读,午饭过后,一种意犹未尽的吸引驱使我再次前往,到了晚上,我仍然和村民在促膝谈心.聆听他们创 ...

  • 梅州历史上最后一批秀才梁伯聪【人物简介】

    梁伯聪(1871-1945年),广东梅州梅城城西梁屋"鹤和楼"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习书,学问渊博,他参加清末最后一期科举考试,为梅州历史上最后一批秀才.梁伯聪于光绪甲午年(1 ...

  • 赖俊权‖一方厚土城之南,人文富庶家园美

    一方厚土城之南,人文富庶家园美 文/赖俊权 其实我是幸福的,一直住在梅城江南大坜一带.我们的母亲河梅江从发源地一路奔腾而来,经梅江区长沙镇至三角地,到梅城嘉应大桥.剑英纪念大桥.梅江桥.东山大桥.浮桥 ...

  • 赖俊权‖约亭顶上古风浓

    约亭顶上古风浓 文/赖俊权 从深圳回梅后,我一直住在江南,也许这里大道通衢.四通八达,方便我有空之时随处走走.梅江区三角镇上坪村约亭顶,有一排近千米围龙屋,蔚为壮观,由刘.丘.叶三族联袂至此开基而成, ...

  • 赖俊权‖“一城两坊”并蒂花开【上】

    "一城两坊"并蒂花开(上) 文/赖俊权 有人说,散步是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之一,在行走中熟悉城市的历史和格局,走进当地人中间,感受他们的生活,用脚步丈量风景,一步步靠近城市的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