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台寺的松。
跨进山门,就入了戒台寺。
这里是北方保存辽代文物最多也是最完整的寺院了,保留了佛塔、经幢、戒坛等辽代佛教中十分罕见的珍品。
就在最近,因为大修寺内的千佛阁,从地基中还发现了一个刻有佛经的辽代石板,非常具有研究价值。
看到这个新闻,感觉戒台寺简直就是个宝藏寺庙。
这就是法均的墓塔和抱塔松,松为油松,松科松属常绿乔木
虽说戒台寺建于隋,但唐就颓败了。真正为人熟知是在辽代,因为一个叫法均的高僧。至今他的墓塔仍在寺内。被一株老松怀抱着。
传说,抱塔松本是天上神龙的后裔,是玉皇大帝派来保护高僧法均的。
地黄,玄参科地黄属多生草本植物
年深日久,神奇的地黄从松树上开出花来,而且是从保护老松的缝隙中生发而出。
这是法均的衣钵塔,塔内有法均和尚的度牒、衣钵等物,和墓塔毗邻而立
辽道宗年间,法均重整寺院,创建了菩萨戒坛,广度四众。当时不仅辽境辖下民众来此,南方宋土之人也多来此受戒。
寺内的戒坛,规模是在辽代形成的,人称“天下第一坛”,是中国佛教史上最高等级的受戒之所。
九龙松,白皮松,松科松属乔木
寺内有株“天下第一松”,守护着“神州第一坛”,始终不渝,就是眼前这株九龙松。一树九干,九条硕大的枝干如九条银龙腾空而起,向苍天铺展而去。
这位有着一千三百多年树龄的千岁爷,是株白皮松。有说是来自唐代,有说是来自辽代,不管植于哪个朝代,都是古白皮松之最。
植物有灵,这株松树已经成为四里八乡闻名的许愿树。
天王殿后的白皮松,又名蟠龙松、虎皮松、白骨松、美人松等
戒台寺的天王殿后面还有一株白皮松,自然造化的树皮斑驳,引得我们一众围着,边看边感叹。
天王殿后白皮松的树皮,注意上面的树皮正在起翘,脱皮
就像穿着一身迷彩衣的白皮松是我国特有的松科树种。
幼树时树皮是灰绿色的,很光滑。等长大后,树皮就开始了不规则的块片脱落,露出其中的内皮。
天王殿后白皮松的树皮
内皮淡黄绿色,老树树皮淡褐色或灰白色,就形成了眼前这些色块组成的天然图景。
生命的样子,让人浮想联翩,在上面找找能看到什么。
天王殿后白皮松的球果和针叶
很多古建寺庙都种有白皮松。
北海团城承光殿前有株植于金代的白皮松,树龄八百多年。乾隆觉得它像守护团城的勇士,将它封为白袍将军。还为它赋诗一首:“五针为松三叶栝,名虽稍异皆其侪。牙槎数枝倚睥睨,岁古不识何人栽。”
栝(guā),就是白皮松。白皮松的针叶三针一束,球果卵圆形,所以白皮松也叫三针松。
从山上俯视天王殿后的白皮松
特殊时期,戒台寺的殿堂都不开放。放弃了室内,游人又少,反而更多地发现了戒台的松之美。
大雄宝殿前的凤尾松,是油松,松科松属常绿乔木
清人赵怀玉曾对戒台古松感慨到:“潭柘以泉胜,戒台以松名。遥看积翠影,已觉闻涛声。入门各相识,俯仰如相迎。一树具一态,巧与造物争。”
戒台寺中“巧与造物争”的松有凤尾松、卧龙松、活动松、听法松、莲花松……
上面这张就是大雄宝殿前的凤尾松。五六百年的树龄,线条流畅,舒展倾泻,像美丽的凤尾。
大雄宝殿前的凤尾松,是油松。
油松也是中国的特有树种,又叫红皮松、东北黑松、短叶马尾松。
大雄宝殿前的凤尾松完全舒展,线条优雅,都延续到了大殿左侧的迦蓝殿。
红皮松(油松)相比白皮松,非常常见。也大概因为这个原因,大家对它往往视而不见。难得在戒台寺安静地感受到了油松的松风松韵。
自在松,也是油松
戒台寺中还有一个著名的“寺中花园”——牡丹院。那是道光六子,人称“鬼子六”的奕䜣为避政治倾轧,躲在戒台寺十年之久中扩修的。
牡丹院也关着,遗憾不得入。从那里拾阶而上,就会看到一株自在松(上图)。
也是五六百年的树龄,岁月磨砺出了它的仪态有致,逍遥安然,平淡之中更显自在。
自在松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给戒台寺写过一首诗:“据此相看如一梦,因缘还欠戒台松。”
对于戒台名松,越写越觉得片语只言不足表达,看来还是要去再访的。
生如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