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精微之中体味纯粹 于宽广之中遇见幸福
We are all in the gutter,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在混浊的世界,找寻出口的亮光。
后生可畏,说的是那些心中有志向,眼中有光亮,脚下有大道的年轻人吧!借鲁迅先生之语,寄语青年人!
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哪一条好,是明明白白的。——《二月十九日在香港青年会讲》
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必须有了真的声音,才能和世界的人同在世界上生活。——《无声的中国》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正猛士,将更奋然前行。——《纪念刘和珍君》
所以我想,在青年,须是有不平而不悲观,常抗战而亦自卫,倘荆棘非践不可,固然不得不践,但若无须必践,即不必随便去践,这就是我之所以主张‘壕堑战’的原因,其实也无非想多留下几个战士,以得更多的战绩。——《两地书》
人们因为能忘却,所以自己能渐渐脱离了受过的痛苦,也因为能忘却,所以往往照样再犯前人的错误。——《娜拉走后怎样》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热风·随感录四十一》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从五月份一路走来,今天也是我们四个月纪念日,每天分享、践行和服务,读书会的伙伴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节奏,四个月的时间我们完成了第一本书【禅解了凡四训】的共读。
近期有时间,我就会把伙伴们的学习感悟分享出来,和大家一起见证伙伴们的点滴成长。
我始终认为,书写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你能顺畅的表达,就能自如书写。书写是表达在纸面的语言,而它将见证我们一路来的成长。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感恩愿意分享的伙伴们,感恩肯挑战自己的伙伴们,正因为他们的勇气,才能有我们得以欣赏的机会。
今天分享的是辛龙琦伙伴的文章,我最先认识了孩子的妈妈,感恩母女俩对我的信任和厚爱,看到她的文笔,感慨现在的年轻人不愧是祖国的希望,看看她的学习感悟吧!
杨绛先生说,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且看精微之处如何见纯粹。
鲁迅先生说,人生很窄,得失只在方寸间。人生很宽,成败犹在千里外。且看如何在宽广中遇见幸福。
题目的想法来源于这两天听静静阿姨分享让我感触很深的两句话:
“人的内在世界越大,他从外界所感知到的东西越精微。”
“一个人内心世界的丰富程度,决定了他在外界世界感知到的幸福的程度”
在我的理解来看,当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不断充实和丰盈的时候,俗世的鸡毛蒜皮、恩怨是非在他那里不过是游戏。
可以作为一种浪漫的情调去看待,丝毫不会动摇他那颗轻松自如、快乐自在的心,这使他更愿意、更倾向于着眼生活中精微的美好,去体察,去身体力行,进而把精微做到纯粹。
这时的他就能比常人更容易感受到幸福,因为,幸福在他眼中无处不在。
私以为这与读书会创建的意旨,与静静阿姨日常琐事中充满情调与意趣的分享所传达出来的,那样一份点滴小事中充满感恩的,简单的幸福不谋而合。
这也是静静阿姨近段时间的分享带给我的最大收获。
其实,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哪会有这么多波澜壮阔。
大部分人都置身于烟火红尘,背负着生活的担子,饱尝着人情冷暖,历经着风物情长,悲喜消磨。于是,浑噩度日者有之,蹉跎挥霍者有之。
不走心地对待生活的人比比皆是,而后却又反过来怪罪于生活。你对着生活这面镜子以满目愁容,可想而知生活必定回馈以愁云惨淡。
有位我非常敬佩的师者曾这样教导我们:我们当前所经历的日常并非天经地义的负担,而是各种机缘构成的一种值得珍惜的东西。
这就是在提醒我们,每一种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人、事、物都不知道是多少世修来的缘分。
与其或不情不愿,或熟视无睹地任其流逝永不复返,不如用一颗感恩的、知足、接纳的、大我的心去欣赏和拥抱。
我们会发现万事万物都有其美之所在,总不会一无是处。
就像黑格尔所说,“存在即合理”。
与其一直在负面消极的业力的车轮中彷徨打转,不如以一种发现美的心态和追求美的姿态去抓住美,靠近幸福。
正如宁静平淡的生活对于五柳先生陶渊明来说是“心远地自偏”,那么,幸福自在、充实有为的生活于我们而言岂非“心开天地宽”?
我们会发现,自然,人世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让人发自内心地快乐,此刻,幸福离我们还会远吗?
现阶段的我一直畏葸琐屑,惧怕负担,其实抛却这颗仍待成熟的心来讲,追寻幸福自在乃至圆满觉悟的人生的同时,何尝不是一种自我雕刻修缮,不断追寻光明,致以良知,追求圣贤之道的过程。
而“道”在何方?静静阿姨告诉我们,道,不在高处,而在低处。
《庄子 外篇 知北游》中也提到:道无处不在。在蝼蚁,在稊稗,在瓦甓,在屎溺。正是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之中!
道的追求必定不易,因此才须我们去接受,去体味生活琐事带给我们的修罗和历炼啊!
换句话说,既已知晓这些都是通往大道的必经之路,那么这条路本身还有什么可畏惧的呢?
因为真相是,在光明的世界里,黑暗中的问题原本就不存在!
于精微之中体味纯粹,于宽广之中遇见幸福。
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
相信在追求美好与幸福的路上,心存善意,致以良知,我们与大道早晚复相逢!
——辛龙琦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有趣的灵魂总是相似的。
在成长这条道路上,
没有年龄的差距,只有心地的高低。
人和人的差距从来不在年龄、阅历上,
而在感悟和沉淀上。
一个不放弃生长的姿态,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