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诗歌王国——千年衰退的主要原因(一)
浅析诗歌王国——千年衰退的主要原因(一)
作为习诗之道上的苦苦求索者——为诗是“寂寞中扑捉人心灵光,孤独中茁壮人生情怀,矛盾中挣脱人性枷锁”的“良心事业”。愚曾写过一首《五绝·诗》:“不是半生痴,难成一首诗。诗儿同长大,褒贬置何词?”来表达这种苦衷。
作为诗歌王国的信徒——从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诗经》到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从魏晋风骨到唐宋高峰……我们是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憧憬“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的;我们是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夯实“定心广志,余何畏惧兮”的;我们是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中,享受“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的……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超脱,壮我筋骨;是“心远地自偏”、“清泉石上流”的淡然,怡我性灵;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登临,舒我境界……
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几千年文化未从间断过的中国人——我们澎湃的血液里始终流畅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乡愁,深深地钟爱着这方故土;我们铿锵的脚步踏着唐诗宋词的平仄,切切地感悟着东方神韵。当我们吟到“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时,那齐奔心头如电闪雷鸣般的是几千年华夏文明的思想精华;当我们读到“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时,那尽收眼底如烟消云散般的是几十年人生往事的功名利禄。在源远流长的世世代代诗意熏陶中,身为炎黄子孙,怎能不为此感到自豪?
然而,“崖山之后”,尤其是工业革命几百年来,我们保守了,我们僵化了,我们落后了,我们挨打了。作为诗歌王国,那新产生的飘荡在神圣东方上空的“风什”,也在渐渐衰变中飘零了……那么,衰变的原因是什么呢?作为一个在习诗之道上艰难地爬行了几年的初来乍到者,我只能凭直觉先近距离地用“我与笔”,从切身感受的人和事中,默默剖析反思:
我与笔
当我为名而握笔的时候
笔成了权柄
人成了附庸
我把自己变成匕首
插在布满关系的格子上
笔尖挂着荣誉的旗子
尽写虚伪的责任
当风变向后
自己瞬间成了炮灰
被微风 阵风 暴风吹得无影无踪
当我为利而握笔的时候
我把铜臭的墨水
涂满交易的纸币
文化使命
艺术天使
时代精神
学术良知
统统待价而沽
唯独信仰全无
良心不值一文
当我为情而握笔的时候
各种情缠绕笔身
争先恐后当先锋
我用尽一生之力
写下力透纸背的个个情字
却不料
人情薄如纸
亲情 友情 爱情
虽说谁都离不了
但标题党 八卦文 色情词
始终随着痴男怨女纷纷扰扰
背离本真
当我为心而握笔的时候
我与笔合二为一
和万物融为一体
此时此刻
名——因真而求
为无虚名而求无垠
利——因善而悟
为无私利而悟无穷
情——因美而书
为无忤情而书无悔
此心此境
我——何虑不开眉
笔——何处不写诚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特别重视教育的中华民族,始终将诗作为主要启蒙教材,每个人从孩童时代起,就在诵读背记中使得诗意沁心润腹: “人间情网千千结,九曲回肠韵律诀。日月锦心涵暗香,山川绣口咏诗阕。” 也正因为如此,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一样,在世代相传的几千年岁月中,对诗歌女神的钟爱一直亘古不变。
中国人对诗“兴观群怨”,就像对待自然界“风花雪月”一样,已将生命情感随时令深深地包裹在诗意中。也许每个中国人尤其是为诗者,对诗都有一个或清晰或含糊的总体印象。但若进一步追问:到底诗是什么?这也如同追问“时间是什么”一样,若不问,谁都知道;若一问,似乎谁都答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此刻我就陷入了这一两难境地,在一种不可言喻且不得要领的朦胧中感到:
诗是最白的生命素描。诗之情志雅趣皆源于诗心,就像“道法自然”一样,须采取素描手法,用生活底色坦诚地向生命本色告白。生活的斑斓色彩在素描中呈现,生命的永恒意义在留白中品味。沿着孔子“思无邪,言无忌”的旨意可直白地概括为:“顺天意——思无邪,接地气——言无忌,道真谛——心之灵,扬正义——情之志。”
诗是最实的生活积累。每一首诗都是诗人一生实实在在经验的瞬间爆发。为人越实在,做事越踏实,生活越厚实,诗意爆发的空间就越大。
诗是最旷的人生情怀。真正诗者,那孤寂的诗魂不屑与世俗虚名为伍。心中诗意的远方,一直有一叶他独有的情怀“方舟”,永远载着他清高的背影,渐渐消失在时代背景中……至于在世能否被认可,历史将如何评价其诗,似乎都是“浮名于我本虚舟”。因为他只忠于自己的“良心”——推动历史前进的最大精神力量。
诗是最近的心灵逼视。没有心灵的苏醒、真情的袒露和与时俱进的觉悟,任何词采华瞻、形式完美的诗作,都是假古贤“衣钵”,装自己“虚荣”。为诗是“良心事业”,只要你植根良心,与灵魂对话,人人都可以成为诗人;当良心不值一分,为功名、铜臭而写的诗,首首都不过是矫揉造作的应时应景之作。
诗是最真的文学样本。在没发明文字前,人类祖先就以舞蹈、图腾、图画、雕塑、语言、音乐等形式写诗。所以,诗歌——灵魂之声,是最初开启人类求真、求善、求美价值形态的人生逻辑行为;是以意境横跨政治、经济、科学、历史、社会、自然的最广阔的文学形式;是以语言贯通宗教、哲学、信仰的最纯粹的人性标本。诗歌,是社会矛盾的思想抗体,是人类进化的精神指南,其语言张力、自由想象力和价值凝聚力,就像大自然“无价之宝的诗”——“清风明月”一样,是最真实的文学样本。
诗是最高的艺术形态。这里我从艺术专用术语之外来表述,诗歌是中华民族的“同心结”,虽然历史总是在高低中起伏,但不管是高潮还是低谷,中国人总是将诗及诗人抬至极高位置,而历史上几个鼎盛时期的诗人及其作品也都作出了极好的回应,诗祖、诗圣、诗仙、诗佛、诗豪、诗鬼、诗神等诗人的形象,在中国人的心中何曾暗淡过。因为诗歌本身就是艺术殿堂上那颗最璀璨的明珠,一直照亮着人们的心灵。
当我直面现实,在心里构架了对诗的总体认知,沉思诗歌王国自“崖山之后”,诗歌渐渐衰变的原因,反观自己越来越清瘦的背影,我内心又不禁凄凄吟唱:
吟诗
面对人性矛盾
性太烈
无法调和——就寻情
情太涩
无处稀释——就做梦
梦太玄
无能把握——就吟诗
诗太多
无人欣赏——就望月
月太远
无力接近——就坚守
面对生活重担
清贫日子 原封不动
案头山水 岁月相送
从天涯到故乡 越走越静
从诗唐到诗心 越吟越重……
面对自我心灵
我顺着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是人性深层次的原因
尝试
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全的思想
用最浅的语言抒怀最隐的本质
用最低的姿态讴歌最高的意境
来唤醒在无边欲望中渐渐迷失的无辜自我
来拯救在无解问题中渐渐虚无的无奈自我
“崖山之后”,尤其是自工业革命几百年来,我国诗歌渐渐衰变,或者说中华诗歌难续辉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这是一个见仁见智、极其复杂的重大问题,也是一个常议常新、莫衷一是的开放问题。在此,我试着从人性历史、社会文化、思维行为等三个方面谈谈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