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村庄之中鲁岗

据《新市区地名志》所载:隋唐时期运粮河横贯此地,因该村建在运粮河的北路岗上,故名路岗,后改为鲁岗,因人口繁衍于清朝晚期分为东鲁岗,中鲁岗和西鲁岗三个村。中鲁岗村的位置大致在现在的水榭花城小区,前些年保定各地兴起了编写村志和家谱族谱的风气,有一朋友笑谈曰:要说编村志呀,中鲁岗出过啥名人我不知道,我知道中鲁岗埋过啥名人,那可是个状元郎!他说的状元郎名刘春霖,字润琴,号石筼。刘春霖何许人也?他是清朝最后一名状元,古文学家,史学家和书法家,他祖籍直隶肃宁,自幼聪慧,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标准的学霸“邻家孩子”,考中秀才后入学保定莲池学院,师从著名国学大师吴挚甫,十余年间学业猛进既而一路披挂又考取了拔贡和举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到北京参加殿试,一举拔得头筹获得一甲头名,得中状元。

就在刘春霖金榜题名后的第二年,清政府鉴于世界形势和迫于社会压力,宣布“停止科举,推广学校”,科举制度的废除使得刘春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他因此戏称自己是“第一人中最后一人”。

坊间一直有个传言,说刘春霖的状元是慈禧太后钦点的,本来刘春霖是排在第二位的,可慈禧太后看中了刘春霖名字中的“春霖”与籍贯中的“肃宁”两个词,认为这两个词很是祥瑞所以就提点刘春霖为状元了。我感觉这就是一个笑话,制造这个笑话的人有两点目的,第一是说慈禧太后昏聩拿着国事当儿戏。第二是说刘春霖才能不足以当状元,只是凭借运气而已。谣言的始作俑者是谁?我不说想必大家也心里清楚,有清一代政治谣言何其多亦,比如说雍正年间那个荒诞不经的“传位十四子”,再比如“顺治出家”,“雍正无头”……

我98年曾陪一外地来保出差的朋友拜谒过刘春霖墓,事前先通过新市区的同学联系上了鲁岗的信叔,当年我们俩在信叔的带领下在中鲁岗村西的玉米地里来回穿梭了多次才找到的,当时的墓地只有一个坟包,没有任何标志,透过薄薄的土层能看到水泥的穹顶,信叔说过去是有墓碑和石牌楼的,记得外地的朋友喃喃的说你们太不拿文化当回事了。

再后来随着城市住宅开发,刘春霖墓所在的中鲁岗村这块地变成了水榭花城小区,保定的父老乡亲们也没有忘记刘状元,在东风公园原保定八景之一的“东皋春雨”所在的高岗上建起了纪念刘春霖的“状元亭”,就算是状元公的回迁房吧。我常想刘春霖百年之后既没有魂归故里肃宁,也没有埋骨壮岁博弈功名的京师,而是他少年求学的保定,可见他心底深处是多么的热爱保定啊。

保定人民如此善待状元公其深层原因并不是仰慕他的学识与功名,而是佩服他的骨气与气节,韩愈在1400年前说过: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这既是燕赵儿女的精神画像更是燕赵儿女的精忠之心所在。“心中小不平,酒可以消之,胸中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也”,我们的状元公没有剑,但可以以笔带剑,1934年伪满洲国总理大臣郑孝胥带着溥仪的“诏书”来北平邀请刘春霖前往就任伪满洲国教学部部长之职,刘春霖不为高官厚禄所动,严词拒绝。1937年刘春霖同科进士与好友王揖唐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曾携带礼品登门邀请他就任伪北平市长,谈话中刘春霖从藤椅上猛的站起来,将一杯茶泼在地上,怒斥曰:我绝不依附外国人!你们这些筋骨软的东西!并当场与王揖唐绝了交。王恼羞成怒伙同日寇将刘春霖抄家赶走,后王揖唐又被日寇所逼托人给刘春霖带话,只要就任伪职,便可回家且马上归还家资,但流落街头的刘春景抛出了一句掷地有声的话:宁为华丐,不当汉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