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观察到的港人听音乐会的审美取向|FantasticNoClassics
犹记得,我在最初听现场音乐会的年月里,香港地区的重点场次演出,特别是海外大团的抵港巡演,还远比内陆市场要来得更多更频。毕竟,作为自由贸易港的中国香港,相较内陆的西方古典音乐演出市场,要开放得更早一些,尤其是在上个世纪八零年代末,位于尖沙咀的香港文化中心落成以后。
港英政府时期的香港,当时,英国的各大职业乐团就有了时常造访香港的传统,这一传统延续至香港回归以后,甚至延续至今。无论是西蒙·拉特尔&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CBSO)、弗拉基米尔·尤洛夫斯基&伦敦爱乐乐团(LPO),还是多次到访的伦敦交响乐团(LSO)等等。包括香港管弦乐团(HK Phil)的前音乐总监,也在很长一段时间,由英国籍的指挥家大卫·艾德顿来出任。
那么,港人听音乐会的审美取向如何呢?其实,跟内陆乐迷(*听众)也并无二致,无非就是推崇大牌的西方古典音乐家,一旦碰上有明星音乐家,或知名国外乐团到访,那么,所对应的演出场次,一经开票,便会迅速在城市电脑售票网(URBTIX)被“秒光”。比如:安妮·索菲·穆特、叶甫盖尼·基辛、美岛莉、郎朗,甚至于久石让这种。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