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眼中的君子

孔子眼中的君子

孔子在《论语》中,对君子和小人作了很多的描述,其中“君子”一词共出现107次,“小人”一词出现24次。概括起来,圣人孔子眼中的君子是有很严格的标准的:

第一个标准是“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14”)。

第二个标准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16)。

第三个标准“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4.11)。

第四个标准“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7.37)。

第五个标准“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12.16)。

第六个标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3.23)。

第七个标准“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13.25)

第八条标准“君子上达,小人下达”(14.23宪问)。

第九条标准“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15.21)

第十条,“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16.8,此条不敢苟同,如果按这个标准,社会不会发展进步到现在。)

此外,提到君子的还有: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而》1.8)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学而》14)

君子不器。(《为政》12)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八佾》7)

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里仁》24)

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公冶长》16)

文质彬彬,然後君子。(《雍也》18)

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雍也》27)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阳货》)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阳货》)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宪问》)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卫灵公》)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宪问》)

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宪问》28)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卫灵公》18)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19)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卫灵公》20)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卫灵公》21)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22)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卫灵公》23)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季氏》7)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季氏》8)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10)

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32)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