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华:从工艺和造型上区别辽金与宋代玉器的差别
(接上期:如何区分宋代与辽金时期玉器的制作风格)
辽和金作为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就其文化性质而言,既有鲜明的北方民族游牧文化特征,又受到强大的中原文化影响。
陈国公主墓中出土的玉琏盒
虽说辽金政权并不受汉人欢迎,但他们却相当地崇拜汉文化,这也就是所谓的“当蛮横的民族征服先进的民族时,却被先进民族的文化所征服”最真实的案例吧。
契丹和女真两个都曾是游牧民族,但是建立政权后,就立即开始仿照汉文化制,建立起一套汉化特色的统治秩序。
宋代时期的玉冠 震旦博物馆
在文化上的影响更是不用说,相信任何一个朝代也无法遮掩宋代文化的光芒,在这样强大的文化影响下,他们很善于吸纳中原的传统汉文化特点,并与自己游牧民族的本土的文化相融合,形成具有独特色彩的游牧文化,这一点在玉器发展中表现是很明显的。
辽、金两个民族的统治者,与中原历代帝王一样非常重视玉器的制作和生产。
这也是我们前文表述掠夺玉匠的一个原因,与两宋的玉器制作相比,辽金时期的民间用玉、制玉水平丝毫不亚于两宋时期。
宋代的花鸟佩
所以也不排除玉匠流入民间的可能,加上当时的北京也属于辽地上京所在,丘处机的制玉和培训也使得玉匠的技艺得到普及,特别是骨子里还是因为受到两宋文化的影响,辽金时期的玉器逐步独树一帜,自成一统,形成了中国玉器发展史上具有独特风格的玉器象征。
从目前考古发掘和传世品看,辽金时期出土的玉器并不是很多,但却具有着鲜明的特点。
辽代的上层用玉主要有玉辂、玉带、玉簪及玉束带等。
金代用玉较之辽代更为辉煌,为了加工制作精美的玉器,金代的内廷甚至建立了专门的玉器加工场所“玉作”和“制造册宝所”,以满足统治者对玉器的需要。
目前我们通过考古发现,提供大家可以在博物馆里见到的金代玉器有着玉镂空双鹿纹牌饰、玉嘎拉哈、白玉镂空花蕾形佩饰、玉人、玉鱼和玉马等,都是反映了女真族的生活习惯。
这些玉器其制作或碾工粗犷,抛光不足;或琢磨精粗不一,水平不等,但都代表了其当时北方玉器制作的普遍水平。
金代的花鸟佩
辽金时期的玉器风格,相比起宋代的玉器匠人制作,似乎更善于继承盛唐的遗风。
从目前我们掌握的玉器实物资料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来,唐代时期玉器的那种大气灵动的制造风格,在宋代时期的玉器制造上是很少见的,但却在辽金时期的玉器上有所发现。
一方面可能是受盛唐的文化影响深刻,另一方面也许是对盛唐时期的那种强盛和繁荣的一种怀念和向往吧。
辽金玉器具有更加浓郁的生活气息,这种气息个性鲜明,奔放豁达,比之宋代文人社会的谨慎规整,更与大唐的气质相近,这是不言而喻的。
辽金时期,南宋政权与北方两个民族共存,两方的玉器既有共同点又存在着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辽金时期的玉绶花带玉佩
第一,玉材的选用皆以透闪石为主要材料
从传世的辽金玉器来看,其用材多以青玉、白玉和玛瑙为主。尤其是和田玉的使用,达到了一个高峰期。
辽金时期使用的和田玉,选材极为严格,所用者皆纯洁温润无瑕疵,这也跟他们的审美和所占据西域运送玉材的通道有关。
辽金时期的羊胫骨可以看出玉质的莹润
具备了地域的优势,辽金的材质之美,堪称典型。
在和田玉透闪石中主要有白、青、碧、墨、黄等色。
除此之外,各民族还使用一些其他矿物制造玉器,辽、金地区多见水晶、玛瑙、琥珀等材料的器物,而在宋代器物中也见有少量的水晶、玛瑙器。
墨玉使用也是当时的玉器制造风格
第二,辽金两代玉器题材和传世品并不多
在题材及器物类型方面,南北方的玉器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带饰、佩坠的使用,小型动物的雕琢,鱼、荷叶、鸳鸯、人物等纹饰的使用。
经过考古发掘,目前可以确认的辽金玉器主要有装饰品类、观赏陈设器、日用器具三类。
差异在于宋代玉器中的仿古器皿、剑饰等种类的作品在辽金玉器中尚未发现。
辽金玉器的一个最大特色是民族性极为明显,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辽金玉器主要有春水玉、秋山玉等,艺术价值极高。可以看一下我以前专门写过介绍“春水”和“秋山”的文章,这里不再重复。
秋山佩中留皮琢磨是其工艺特点
第三,辽金玉器的工艺,其主要表现在镂雕和留皮上
在加工方式上,辽金时期和南宋两方玉器制造都采用了透雕、镂雕工艺,但南北方的玉器在加工方式上又有不同,金代的透雕玉器及镂雕玉器加工工艺上,较多地使用了实心钻琢孔的工艺,而管形钻和桯钻使用仅见于个别的器物上。
辽金的镂雕工艺与皮色留存的工艺是辽金玉器的创新之作
其特征为:雕刻简洁,刀法粗放,不甚追求造型和形象的细部刻划,而主要注重整体形式上的统一、简明、完整,以坚实有力的线条,使形象有精劲、剔透与浑然一体的效果。
将镂雕与俏色完美结合的秋山玉佩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