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何为脑卒中?预防方法有哪些?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它是由于大脑里面的血管突然发生破裂出血或因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缺血、缺氧而引起,临床上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种;缺血性卒中包括脑梗塞(或称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

脑出血患者多表现为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半身瘫痪甚至昏迷不醒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很快死亡。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或脑血管畸形破裂引起,一般发病较急,头痛剧烈,以中青年人居多。

缺血性卒中一般症状较平缓,绝大多数患者意识清楚,表现为半身瘫痪或无力、言语困难、肢体麻木等。

脑卒中症状有这些

无论是出血性脑卒中还是缺血性脑卒中,对安静或活动时突然发生的下列症状,必须高度警惕。

全脑受损害症状:头痛、恶心、呕吐,严重者有不同程度的神志不清,如迷糊或昏迷不醒。

局部脑损害症状:脑的某一部位出血或梗死后,出现的症状复杂多样,常见的主要有:偏瘫,即一侧肢体没有力气,有时表现为没有先兆的突然跌倒;偏身感觉障碍,即一侧面部或肢体突然麻木,感觉不舒服;偏盲,即双眼的同一侧看不见东西;失语,即说不出话,或听不懂别人及自己说的话,不理解也写不出以前会读、会写的字句;眩晕伴恶心、呕吐,眩晕即看东西天旋地转或觉自身旋转;复视,即看东西成双影;发音、吞咽困难,说话舌头发笨,饮水呛咳;共济失调,即走路不稳,左右摇晃不定,动作不协调。

这些症状有时单独出现一个,有时同时出现多个。“时间就是大脑”,一旦突然出现上述症状,必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紧急送到有条件的医院救治,避免延误治疗。

脑卒中危险因素有两大类

一类是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糖尿病、年龄超过50岁。

另一类是一般危险因素,如:阵发性视物不清;突发性耳聋;呼吸睡眠暂停;牙龈经常出血、肿痛,牙龈萎缩;心脏病史;直系亲属中有过脑血栓或心脏病史;缺乏体育运动,每周不能坚持3次每次至少30分钟的体育运动;吸烟;大量饮酒;摄入过多油腻食品;腹型肥胖;经常久坐、熬夜、精神压力过大。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两类危险因素中,如果有2项主要危险因素,或1项主要危险因素+2项一般危险因素,或有过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情况的,需要做脑血管病筛查。

预防脑卒中的“三早”

预防脑卒中,应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控制血压、控制血糖;保持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正常;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减盐减油、适量运动、心理平衡、减少熬夜;适量补充叶酸;如果出现卒中症状,请及早送医、专科诊治,特别是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

缺乏体育运动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更是增加死亡风险的独立因子。规律的有氧运动能降低慢性病患者45.9%的全死因风险,一般的轻体力活动、断断续续的体育锻炼,不能达到预防脑卒中的作用。为达到有效水平,建议进行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周总时间不少于150分钟,运动程度中度及以上(运动时心率达到120次/分以上),如慢走、慢跑、游泳等;如果辅以肌肉强化(抗阻)训练,效果更佳。

不过专家提醒,虽然预防效果与规律的有氧运动强度、持续时间正相关,但仍需强调个体化选择运动种类、强度、频率及持续时间,循序渐进并且不暂停原有慢性病药物治疗,老年患者尚需注意运动安全。已具有一项或多项心脑血管危险因素者需进行最大运动负荷检测,结合临床意见选择个体化运动处方,并在运动期间定期监测;而处于原有疾病药物控制不佳或出现不稳定情况,则需暂停或减少运动程度;有急性或慢性脏器进行性衰竭、冠心综合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状态时,应避免或立即停止运动,及时就医;已发生过脑卒中的患者也应注意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逐渐加强恢复锻炼,预防脑卒中复发。(记者谢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