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蹈仁义,宁死不屈节!历史上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二)陈容

汉未三国风起云涌,英雄辈出。家喻户晓的豪杰俊才数不胜数。本文记述的只是个小人物。三国志里只记载了短短几句。但慷慨之气却并不稍让。

陈容,东汉广陵射阳(今江苏宝应)人。少时专注于读书,因钦慕臧洪之才,愿与交友,加上两人同乡,便跟随臧洪到东郡担任郡丞。

藏洪:字子源。广陵射阳人。汉匈奴中郎将藏旻之子。因为父亲的军功被举为孝廉,后来补为丘官长。中平未年,辞官回家,被广陵太守张超征召为郡功曹。本来藏洪也是忠义之士,并且很有才能。但三国志里有传。这里就不详细表述了。只当个背景板。。。

汉末董卓专权,各路诸候酸枣会盟准备讨伐董卓,却都自认才能不够,也可能是怕当领头羊。不肯登坛领誓,共同推举藏洪领誓。不过这次会盟最后因各怀心思,不了了之。后来袁绍委任臧洪出任青州刺史和东郡太守,臧洪也表现出了很强的治政能力,使东郡得到恢复和发展。

后来张超趁曹操征陶谦时反叛,被曹操围攻于雍丘,臧洪准备率军援救旧主张超,可却被袁绍拒绝。后来城破,张超一家被灭族,臧洪对袁绍充满怨恨,在东郡自立,不服从袁绍领导。袁绍知道后,亲自带兵围困臧洪所在的东武阳城。此时的战争形势是袁绍兵多粮足,而东郡却孤城无援。

 臧洪派陈容私下向昔日盟主刘和求救,想保住东武阳城和城中军士、百姓。刘和给袁绍写信劝和,陈容人还在路上的时候,东武阳城失守,臧洪被抓到邺城。陈容抵达邺城。以陈容的身份,想要直接见到袁绍,本来是件困难的事情,毕竟他不过是臧洪的一个部下,并没有什么名声。但陈容这次来,却不是以臧洪的手下来乞求,而是顶着刘和信使的名头,与袁绍议事。

  其实刘和的信就算来了,对当时袁绍的行为没有多大变化,袁绍估计也不会停止攻城。袁绍向来与臧洪亲善,摆了宴席,让他手下的将领都来见臧洪,对他说:“臧洪,我对你一向不薄,你为何这样反叛我?今天你服不服?”臧洪回答:我亲眼见你称张陈留(邈)为兄,那么我的府君张超就该是你的弟弟,就应齐心协力,为国除害,为何你拥着强大的兵力而看着别人互相残杀呢?可惜臧洪力量不够,不能举刃为天下报仇,又怎么能服呢?”袁绍原本就爱惜臧洪的才能,希望他服软,可以原谅他。听藏洪这么说,知道终不可用。于是杀了藏洪。

陈容正在坐上。站出来指责袁绍说:“将军做大事,要为天下扫除暴虐,臧洪本是忠义之士,也是你的部下,为什么要杀他呢?”袁绍面有愧色,左右的人把陈容拉出去说:“今天只杀臧洪,不追究你们这些属官,白白送死干什么!”陈容回过头来说:“仁义之道是固定的,仁义之士难道就是固定的那些人吗?遵循它的就是君子,违背它的就是小人。今天宁可和臧洪同日而死,也不与将军同日而生。”于是陈容、臧洪一起被袁绍杀害了。袁绍身边不少人对臧洪、陈容之死私下议论,怎么能一日杀二烈士呢。。。。

今天在有些人看来,陈容实在是很不识实务的。明明可以活下去,本来就是群丞,想必生活也不差,却偏偏为了仁义自已求死。但是人有万种,有人慷慨赴死,有人明哲保身。你会做什么样的人,只是取决于自已的选择而已。正象陈容说的:仁义岂有常。蹈之则君子,背之则小人!!

出自《三国志》卷七:魏书七:吕布藏洪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