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丨准确掌握谈话对象七种心理 2024-05-25 16:29:08 谈话,是对人心与人性的深刻把握。弗洛伊德指出:人的基本欲望是寻求快乐和逃避痛苦,人满足其基本欲望的行为一旦受挫,攻击便成为最原始、最普遍的反应。这就是心理学中“挫折攻击论”的理论基础。谈话对象在趋利避害心理规律的支配下,在强大的谈话攻势下,必然首先呈现畏罪心理,并伴随产生逃避心理、恐慌心理和戒备心理,以及侥幸心理和对抗心理等。抓准谈话对象的心理动态,也就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一、本能的戒备心理。这是一种原始的自我保护心态。正常情况下,人们在身处困境时,都会产生一种尽快脱离险境的思想意识。它是与生俱来的,是人们本能的意识表现。这种心理的产生包括主客观两个方面:客观上,谈话双方地位、处境、目的等均不相同,决定了谈话对象始终处于戒备和警惕状态;主观上,谈话对象普遍存在畏罪心理,害怕受到追究、处罚,出于其自卫本能而产生戒备心理。对此,我们可以首先与谈话对象自由交谈,不急于触及案件事实特别是细节。待谈话对象戒备心理松弛下来后伺机而动,适时将谈话引入正题。二、自然的抵触心理。抵触心理是谈话对象出于自卫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它是对抗谈话、逃避处罚的心理反应。谈话对象出现抵触情绪时,往往会使谈话陷入僵局。对此,我们应沉心静气,不疾不徐,耐心与其进行周旋,在形成相应的交流与沟通基础之后,对其抵触情绪产生的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瓦解,逐步削减、转化抵触心理,有效掌控谈话进程。三、强烈的畏罪心理。畏罪心理是谈话对象害怕问题被揭露而受到追究、处罚的一种心理。畏罪心理不仅直接阻碍谈话对象如实、彻底地交代相关问题,而且还会派生出侥幸心理、戒备心理,以及产生紧张、绝望等消极情绪。同时也应当看到,这种心理也可能成为其如实交代问题的动机。对此,我们应采取打拉结合的策略,在严肃指出问题的同时,明确给予其出路,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将其畏罪心理转化为争取宽大处理的动力源。四、明显的侥幸心理。侥幸心理是谈话对象自认为作案手段隐蔽,反调查措施到位,可以逃避处罚的一种自信的心理状态。具有这种心理的谈话对象,在谈话中极力试探谈话人员掌握证据的情况及谈话能力,以制定防御措施。或者以守为攻,辩解否认;或者缄默不语,守口如瓶;或者主动反击,寻找谈话人员问话中的漏洞。对此,我们可以直接反击,指出其侥幸心理赖以存在的基础已不复存在,也可以迂回侧击,适时点破,打消其侥幸心理。五、固执的优势心理。这种心理可能来自一个方面,也可能来自多个方面。优势心理是谈话对象过高估计和依赖“关系网”“关系人”“保护伞”对自己的保护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态度。持有这种心理态度的人一般有一定社会地位,有较为稳固的“关系网”,有的“关系人”“保护伞”可能与案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形成谈话对象的心理依托。他们或情绪稳定、态度顽固,对行为后果考虑较多,对“退路”抱有很大希望;或漫不经心,注意力集中于其他事情,不愿正面回答问题。对此,谈话人员应适时给予正面回应,或分化瓦解,或直言靠人不如靠己,促使其重新评估“关系网”“关系人”“保护伞”的可靠性与牢固性。在其进入矛盾状态时,打拉结合,摧毁其优势心理。六、清晰的底线心理。对具有清醒认识的谈话对象来说,一开始可能会存有一定的侥幸心理,但他们更注重于对各方大势的观察、分析和把握。可能进行一些对抗,但他们会始终把握对抗的度,保持斗而不破,既不想承担不配合的后果,又不愿轻易“缴械”。因为对抗不是他们的目的,而只是手段。通过一定程度对抗,摸清谈话人员对其情况了解多少、了解到什么程度,从而确定自己的底线,争取一个“最有利”的结局。所以,他们往往选择走一步看一步、一步一步往后退、步步为营的战术。即使那些看起来态度比较好的谈话对象,甚至是自动投案的谈话对象,也不是竹筒倒豆子、一股脑儿把所有的问题讲清楚。有的谈话对象甚至还讲条件、要政策,企图与组织讨价还价。对此,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将计就计、顺势而为,既严肃指出其问题,又给其指出一条明路,一步一步促其选择坦白。七、严重的失衡心理。有的人对于自己被查很不服气,甚至公开叫板,“别人为什么没事儿”“怎么就我倒霉”等等。这就是失衡心理的典型表现。有的人以为不止自己一个人腐败,所以一旦事情败露,组织对他采取措施,他就有一千个、一万个不甘心,心态瞬间严重失衡。对此,我们不必大惊小怪。可以先当会儿听众,让他说。再问他,也许你说的是事实,但是我们讲的是证据,你说有人也腐败,你可以举报。现在,我们要听的是你对自己问题的态度与认识,你把自己的问题谈清楚了,我们会给你留下专门时间和机会检举揭发。只要属实,组织的态度始终是鲜明的,不管是谁,不管地位多高,都将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几点:第一,设置了前提,先谈自己的问题;第二,光嘴说不行,还得有真凭实据,也暗示我们已经掌握他的真凭实据;第三,亮明态度,不管是谁,当然也包括谈话对象在内,只要搞腐败,就不会有好下场;第四,坦白交代、检举立功,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这样就有力、有理、有节地破解了谈话对象的失衡心理。上述心理状态,主要是由于谈话对象的个性特征、心理素质、作案手段以及思想意识、成长经历等不同而产生的,还要根据其不同的心理状态,因人、因事、因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切忌千篇一律。(黄璞 李永红)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海河清风 赞 (0) 相关推荐 谈话处于关键节点时怎样突破 在审查调查中,经过谈话人员的反复说理.教育后,谈话对象处于说与不说的临界点时,谈话工作将面临"临门一脚"的情形,处理得当则成功突破,谈话对象交代问题,处理不当则会功亏一篑,再突破可 ... 做实做细同志式谈话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我们党对待犯错误同志的一贯方针.采取同志式谈话方法,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始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要求.在审查调查中,要做实做细同志式谈话,既需精准把握其内涵,高效查清.处理问题 ... 《自卑与超越》:认可女性的价值,是婚姻幸福的关键 "做母亲是一件伟大且有创造性的事."--阿德勒<自卑与超越> 在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因素里,"母亲"这个角色是非常关键的. 作为母亲, ... 和孩子走心的交谈需讲究点技巧 这是领炫精炼的第580篇文章 有个妈妈说,有一天晚上,当她看到孩子在玩手机,她就和孩子说,"妈妈想和你谈谈."但孩子没搭理她.她又说,快开学了,你也该收收心了.孩子还是没有搭理她. ... 实训 | 准确掌握谈话对象七种心理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20年7月22日 作者:黄璞 李永红 文章要旨 根据心理学"挫折攻击论",谈话对象在强大的谈话攻势下,会呈现本能的戒备心理.自然的抵触心理.强烈的畏罪心 ... 【监察实务】准确掌握谈话对象七种心理 准确掌握谈话对象七种心理 文章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20年7月22日第8版 谈话,是对人心与人性的深刻把握.弗洛伊德指出:人的基本欲望是寻求快乐和逃避痛苦,人满足其基本欲望的行为一旦受挫,攻击便成为 ... 有图有话丨提高工作效率的七种习惯 你是否想过每周工作40小时的法律是怎么来的?而在重复进行某件的熟悉工作时,实际上我们完成工作的时间反而增加了?提高工作效率不是一夜练成的,改掉不利于工作的习惯才是更重要的! 来源:天下网商 | 图媒体 干货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有七种方法,还有一些特殊性质! 等差数列是常见数列的一种,可以用AP表示.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 而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 真正内心强大、能成大事的人,往往有七种心理素质 真正内心强大.能成大事的人,往往有七种心理素质,必为人中龙凤:多少人败在心理素质太差!牢记这七点,内心越来越强大,成功也不难. 一.有明确而坚定的梦想.一个人,内心之所以强大,心理素质之所以好,是因为 ... 想做销售冠军,必须马上“封杀”这七种心理! 一个人的内心强大了,做销售是自然会成功的! 内心的强大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清除一些不好的心态,在销售中,自卑.怯懦.猜疑等7种心态最要不得,要尽量让自己去除这7种心态,才能达到更好的心理状态. 1.怯懦心 ... 做销售,必须“封杀”的七种心理 一个人的内心强大了,做销售是自然会成功的!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的强大?内心的强大,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修炼的过程,也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清除一些不好的心态,在销售中,自卑.怯懦 ... UC头条:心理学: “施虐者”常用七种心理虐待方法, 你要小心了 心理虐待往往比身体虐待更可怕,因为心理的伤害往往伴随终生.有些人特别擅长对别人进行心理虐待,他们甚至已经掌握了一些套路,可以更好更容易的摧毁.下面心理学家总结出来的,施虐者常用的7种心理虐待方法.(1 ... 这七种心理,会不知不觉的偷走你的幸福 这七种心理,会不知不觉的偷走你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