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斗牛逼,就是国漫神作了?
以及命运、战斗、爱情等各种故事元素的在场。
不时出现的断肢、血浆,宣泄着一股大胆反叛的创作气质。
每个场景的美感,都足以让人屏息凝神,像一幅幅动起来的中国山水画。
这种风格的打磨确立,也有赖于《大护法》和《白鸟谷》的美术导演小月半的指导。
而神魔决斗,则是想象力和经费同时在熊熊燃烧的抽象夸张笔触。
但,《雾山五行》带来的震撼,也就止于此了。
如果说《雾山五行》的画风和武戏,倾注了林魂的个人美学风格。
那么文戏上,则是完全没有风格可言的要素填充。
故事上,选择了奇幻战斗番最常见的人妖对立、正邪大战——
神隐雾山上,金木水火土五大家族,负责镇压被封印的各路妖兽。
其中麒麟的鳞片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提升灵力,常常引来其他妖兽的觊觎。
某天,火行使者闻人翊悬为救其母私自打开了封印的巨阙神盾,小麒麟不慎走失。
这只行走的“唐僧肉”,注定会给人界和妖界带来腥风血雨。
妖兽祸乱、正邪大战,也是国产动画进入院线面对破圈风险时,最安全的创作选择。
比如这两年的《风语咒》《白蛇传说》《罗小黑战记》《哪吒之魔童降世》......
没有什么,是打一架解决不了的。
所有的矛盾被简化为终极大boss的威胁,鲜有作品可以兼顾故事情感的刻画。
即使是评价最高的《哪吒》,它将父权、血缘、孝道文化中的矛盾转移到人与妖的所谓对立与偏见上来,实际上也是一次思想深度的降级。
在那些高口碑的国漫续集里,比如《秦时明月》和《一人之下》,常见的粉丝抱怨就是:
故事越来越水,打戏越来越多。
打戏几乎成为了国漫掩饰故事短板的灵丹妙药。
有人说,一个战斗番不看打戏看什么?
打戏里可以看想象力、看技术水平、看审美积累,它当然是重要的。
但是如果没有相同水准的文戏做支撑,打戏再燃也是个炫技的花架子。
说到底,技术只是传达故事的手段,而不是本质。
动漫的第一任务是构建世界观。
《雾山五行》不能说没有世界观。
三集内容里,阴阳五行代表的守护神、八骏代表的人类、贪痴嗔代表的妖兽都出来露了个脸。
草草勾勒了这是一个妖被封印,人受神保护的的世界。
但是除了用传统文化元素为这些角色赋能外,他们的内在是空洞的。
神是怎样的,人是怎样的,妖是怎样的?
没有独属于自己的定义,而要靠观众对这些概念的既定理解自行想象。
在无数奇幻作品的熏陶下,人和妖的对立,在观众这里天然就是成立的。
而人和妖为何对立?
一句“不公平”太过泛泛而谈。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里,龙族作为反派所承受的不公平,是切实存在的。
上古时代,龙族归顺天庭,协助其镇压妖兽,最终获得了权力的认可。
但是妖兽的出身却让它们永远无法获得当权的信任。
生生世世都要用神力镇压海底妖兽,半步不能离开。
龙宫实为天牢,官职实为紧箍咒。
出身与阶级的难以逾越,是更加厉害的结界与封印。
这种不公,才能让我们更加理解妖的处境和义愤。
而《雾山五行》里,除了争夺麒麟神兽之外,人和妖都没有显示出一个更高的生存价值。
以及更复杂的矛盾。
至于男女主角——战斗属性最强的火行使者,悬壶济世的药堂大小姐苏小安,两人势必要承担起拯救苍生的重任。
导演努力想要用搞笑耍宝的桥段来使其形象生动。
一个说话贱兮兮:
一个颜艺惊人:
两个人的见面方式,也有着优雅画风难以兼容的三俗化风格。
但笑料并没有增强人物的可信度和立体感。
有限的时长内,没有足够的日常来表现主角的个性可以理解。
但是在最关键最可塑的情节点上,人物的心理刻画也被放弃了。
火行这个人物身上最大的冲突点在于:
他担着镇压妖兽的重责,却私开封印放走小麒麟,引起了妖界大乱的祸端。
并间接导致自己的母亲和兄弟的妹妹被麒麟抓走。
很明显,这是一个冲动自负、意气用事的少年形象。
但这一行为给他造成的压力和负罪感,并没有得到体现。
除了借酒鬼张之口的那句“那小子做错了件事,给自己烙印子”提示了一下之外,火行仍是一个缺乏重量的角色。
养养鸭,开开玩笑,唯一被突出的仍是开挂的战斗属性。
从那张干净俊俏的脸上,感受不到任何前史和故事。
所以在人物的心态和成长上,剧本给他烙的印子根本不够。
她本该面临一次重要的心理变化:
如何面对内心秩序的崩塌。
悬壶济世的承寿堂原来是虐待神兽的窝点,令人尊敬的父亲和叔伯原来犯下了贪婪的罪孽。
就像嗔兽一战给村子里带来了灭顶之灾,苏小安此前单纯的世界也遭遇了完全的颠覆和瓦解。
山婆临终前告诫她:不要相信任何人,包括你爹。
但是无论面对人类罪孽的象征——奄奄一息的小麒麟,还是被揭穿罪行的父亲叔伯。
苏小安都缺少一个消化事实、心理转变的过程。
而是很快学会在亲人面前伪装自己,投入调查。
当主角对自身的变故都没有足够的反应,观众又如何能够移情其中。
前三集里,着重描述了人、神、妖中的人这部分。
它最大的悬念就是,人类为了治病,囚禁了神兽。
当火行代表观众视角看到伤痕累累的小麒麟时,那本是对人性最沉痛的一记叩问。
但是本番并未形成这种震撼。
这不是靠渲染小麒麟有多可怜就能达到的。
因为,它少了撕破人性面具的那一下。
要批判罪恶,先要渲染美好。
世外桃源,本就最适合用来制造和谐共生的假象。
医者仁心,本就最适合用来掩盖人性的虚假伪善。
但剧中太多闲笔花在了尴尬笑料上。
导致注定要被撕毁的美,没有成功建立起来。
我们也就无法看到人性的转折点。
先前的好没看出来,后续的坏还没展开。
所以,当剧情靠反派嗔兽、吹哨人山婆一遍遍拷问人性。
便透着喊口号的干瘪和用力过度的尴尬。
人性如何坏,真的不要再用台词来提醒观众了。
当然会有很多人辩解,三集就是个序章,哪能看得出那么多东西来?
看不出来一定不是观众的问题,只会是创作者的问题:
要么是准备不充分,导致内容不完整;
要么是叙事没效率,做不到张弛有度、有的放矢。
由此导致的不入戏和缺失感,当然是可以进行批评的。
而不是让持不同意见者,在没有看到后续内容就先闭嘴。
文戏重要,还是武戏重要?
技术粗糙,思想空洞,哪个更难原谅?
每个人的偏好不一样。
但可以肯定的是,每部作品经过时间洗礼后,你最终记得的都是人物、故事和思想。
而再牛逼的武戏,也撑不起一部国漫神作。
《雾山五行》的技术和审美,让我们看到了国漫在“中国学派”之后所要重新寻找的中国气质的可能。
但比较遗憾的是,它仍旧没有想好,要用技术与热爱进行怎样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