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猜,四十年前的武侠电影是什么模样? 2024-03-19 08:15:08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产武侠风起云涌。多联合陆、港、台三股人马,少有独立制作产出。而口碑票房双丰收的《卧虎藏龙》,也大大刺激某导神经。诞出一部改编自“刺秦”故事的《英雄》,试图通过“舍身取义”消解暴力,以“舞”代“武”,重新定义武术。此举胆大有余,却底气不足。未曾意识到,反派人物消失,连带崩解了以“正邪对决”作为基础的武侠故事结构。但除了正邪对决这种基本元素外,武侠电影还有其他几种常见元素。第一式:打架过招基本靠吼。不管是高手对垒,还是流氓混战,出手双方总得“哼哼哈嘿”喊上几嗓。一是为调动观众情绪,二也是方便两方演员对戏。第二式:高手总有绝学秘籍。扎马步绕大树之类的基本功,虽然是武者必备,但对观众来说显然不够看。大侠行走江湖,没点绝招秘籍傍身都不好意思自曝师门。第三式:神兵利器再多不够。不谈仙侠派的御剑飞行,那算热兵器,跟作弊没啥区别。但好马也需配好鞍,但凡有点字号人物,没把倚天剑,也得弄个降魔杵。这兵器,就是侠者的脸面。第四式:一言不合就反重力。咱平头老百姓打架除了走就是跑,但偌大武林,总有些摆脱重力束缚的灵魂。窜房上墙那是入门,日行八百夜走一千也是常见。但其实,有一类武侠电影,却不靠这些元素博人眼球。虽然叙事不改武侠片基本套路,但真正亮点,却是其中浓浓的民族元素。今天要聊的这部电影,大多数人不曾听过。年代久远,网上也难觅清晰资源,却毫不输于《黄河大侠》、《独臂刀》等大作。获得台湾金马奖的首部武侠片——《路客与刀客》豆瓣评分7.6。只有78人评价,推想一下,看过的人不多。光环却不少:金马奖优等剧情片,最佳导演奖,最佳原创音乐奖等等。说这部电影有名,并非因为奖项或名头。《路客与刀客》就像五线谱上的连音弧,在香港武侠电影的转型期,继承了大师胡金铨的衣钵,承载了李翰祥的风格,且让国泰电影公司的招牌更加稳固。有趣的是,在这部小众电影里,动作场面虽精彩却鲜见,画面选景虽考究却粗糙,人物性格虽鲜明也单薄。最为画龙点睛的,却是故事中处处可见的北方元素。先看看故事,简单不揉私货的正邪交锋。与当时代作品不同,《路客与刀客》从大侠只身闯魔窟,变四股势力交织缠斗。故事开场,一位打更老汉穿行巡视,连贯长镜头带出整个场景氛围与人物。危机随人物之口显露,原是一股匪徒要进犯这安家大寨。所谓大寨,意指由围墙水路围绕的村镇,有粮有兵,有田有房,易守难攻。也是华北平原地区,兵荒马乱之时,老百姓自发组建的聚集地。靠河引水,以便防御匪患,俨然自给自足的小政府。这次来势冲冲的土匪,却非一般来头。大头领人送诨号“铁葫芦”,一身硬桥硬马横练功夫。更有绝招铁头功,据说三寸厚的寨门也能一头撞破。刀头舔血的混世魔王,一连踏平三座村寨,眼见安家寨就是下一猎物。这土匪在北方,就被称为“刀客”,也是片名来由。但安家寨也非纸老虎,墙高人多,兵精粮足,火枪大炮更是满仓满谷。还有看家护院师傅牛五,膀大腰圆,满脸横肉,一把大刀片子使得虎虎生风。但人一多,心就难和。这安家寨也非铁板一块,听闻铁葫芦威名更是人心惶惶。有人提议投降,有人则打算倒戈。内部不和,外部紧逼,重重压力将寨子团团困住。就像逐渐收紧的大网,把所有人都逼到一条道上。别看铁葫芦外表粗狂,却不是头脑简单的狂徒。他自知硬拼安家并非上策,请来狗头军师老二,伺机打入寨子内部。虽说这外来和尚好念经,但铁葫芦这阵营也并非铁板一块。众匪得知大当家请来外援,各有思量。这外人一副油嘴滑舌模样,生怕骗了自家银两。说完刀客势力,还剩下“路客”。虽然原指赶脚的行路旅者,但在片中,却代指游走四方的侠客。片中这路客贺大侠,也并非善茬。浓眉大眼,豹眼白面,典型硬汉形象。他与铁葫芦早结血仇,一路追踪而至。随身行李也是极简,就一只木盒,内里空空不知作何用度。也是命里该然,这贺大侠与假扮货商的老二一行人,在酒馆狭路相逢。无意中探听到老二暗度陈仓的计划,定下计中计。恰逢安家寨大集,各路行商走卒汇聚。鱼龙混杂,危机暗暗酝酿。几股人马于一处,摩拳擦掌,一番好戏即将出炉。但光是这些,还够不上“民族武侠类型”这一标签。真正的看点,还是其中四处开花的北方民俗。其一,把式场。所谓把式场,就是拳脚枪棒功夫的展示舞台。卖武艺走江湖的,总会在集市上围起一圈空地,摆上兵器架子,做点表演赚点盘缠。其二,卖艺乞丐。乞丐哪都有,但这能说会唱的职业乞丐也是北方特产。他们一般瞄准沿街店铺,或是打快板,或是唱花戏。任你哄赶都不动气,靠的就是荒腔走板恶心老板。其三,民间娱乐。木偶戏,拉洋片,这些现在只能在偏远乡村集会上看到的物件,大概是最能体现北方民间艺术的一种元素,但对当时人来说,这也算是一种奢侈的娱乐了。其四,武功招式。片中反派,说来也不是名门之后,都是些走江湖打把式的创业转行。善使的拳脚招术,自然脱不离油锤灌顶之类的路数。就像土匪里的大当家,除了一身蛮力,就靠的是这“铁头功”。当然,有人说亚洲电影大多有着黑泽明的影子,这部《路客与刀客》也不例外。香港武侠受武士道电影影响之深,单从这人物关系上可见一斑。画里画外,浓浓的《七武士》风格。就场面调度来说,香港电影大拿李翰祥的戏曲风格,在片中很是显著。人物出场下场,亮相定格,行走坐卧,有如唱戏般踏着鼓点节奏。摄影风格全然不合同时期武侠片明亮浓艳。大面积阴影贯穿其中,低调摄影技巧的运用,使得全片大段时间,都笼罩在一股阴森压抑的封闭中。虽然历尽时代变迁,《路客与刀客》中表现的民国土匪、侠客的人物习性,服装道具,粗犷之余也能见用心考究。而武侠电影中最关键的动作场面,在《路客与刀客》中处理的格外粗狂。相较于胡金铨为人赞誉的武打美学,这部电影里正邪交锋的场面,更为简洁利落。对垒,试探,走步,发招。看似需鏖战许久,却往往顷刻间就分出胜负。快速果断的快打硬招,完全不同那些充满暴风骤雨般连环踢打的动作电影。虽在细节处理上是有疏漏,但导演对招数的简化处理,配合速度感十足的剪辑,的确符合北方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豪爽情怀。当然,本片能获得金马奖,光靠这些也是不够。这就要聊聊本片导演兼编剧:张曾泽,国泰电影厂的当家干将。曾以一部《金马堡垒》拿下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基本功之扎实,在台湾导演中都属罕见。而他与邵氏公司的矛盾,在业内也尽人皆知。1972年,他曾加入邵氏电影,但因和张彻关系破裂,一拍两散各奔前途。就他的话来说,张彻表面对他客客气气,百般礼遇,但私下却到处挖他墙角。“我要拍《水浒传》中《大名府》那一段,你说你也要拍那一段,我退而求其次,选拍《一丈青》,你又说《水浒传》中所有情节你都要拍,我放弃《水浒传》改拍《吉祥赌坊》,你不但挖走了我的副导演,还拉我戏里的男主角去演大反派,实在是欺人太甚!”且不论这两位张导孰是孰非。这部电影从当初票房翘楚,到如今少人问津,就像武侠电影序列里的一点萤火。继承谁也好,延续谁也罢,无非都是形式上的一种沿袭。但其中真正具有时代意义的民族特性,如今却几已不复。这一脉既代表创新,又关注民俗的武侠片路数,浅尝辄止后随之熄灭,也是遗憾一种。而所谓“台湾武侠电影”,在这一刻,也走过了它的分岔路。 赞 (0) 相关推荐 射雕英雄传中,为什么郭靖和别人对战从来不用兵器?答案有三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武侠射雕英雄传中,出现了一位真正意义的大侠--郭靖.郭靖可以说是金庸武侠中,最配得上"大侠"这个称号的大侠,第三次华山论剑时,郭靖夺得" ... 内地武侠开山之作《白眉大侠》,难忘的幕后花絮 相信很多80后的小伙伴都难忘小时候电视上唱的这首歌:刀是什么样的刀,金丝大环刀--童年时候只知道看热闹,从来不知剧情演的神马,长大后有了怀念,再次重温,才真正明白故事内容,看着那熟悉又陌生的画面和剧情 ... 四十年前初听此歌就被震撼,它就是电影《人证》主题曲《草帽歌》 四十年前初听此歌就被震撼,它就是电影《人证》主题曲《草帽歌》 四十年前聚军营 生龙活虎小精英 而今重逢再相会 鬓发灰白成老翁 岁月无情人有情 举杯祝福心难静 怀念当日大熔炉 千锤百炼出好兵 pingpu 鼻炎,源于肝郁!四十年前的一张方子,疏肝治鼻炎,建议收藏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方剂学>.<杂病源流犀烛> 你好,我是中 ... 四十年前的中华美食纪录片,竟长这样!? 三联美食 天南海北,一起吃喝. 94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本文为「三联美食」原创内容 你最爱的美食纪录片是什么? 这是一条留言征集,精选留言将于稍后几天公布.如果你现在就想留言,可以滑到最下方,在文 ... 四十年前的“礼单” 入伍的前一天,过早白发萧萧的爸爸,要我和他睡一夜. 我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睡的记忆.记得童年时,爸爸妈妈嬉谑地学二姐孩提时的话:"我和爸爸睡,宝宝和妈妈睡,姐姐和奶奶睡.& ... 四十年前天津 来源:时间背后,如侵权后台留言删除 天 津 70年代 1970年的海河与海河广场 ▼ 1972年的天津街景 ▼ 1972年,尖山住宅小区 ▼ 1972年,住宅内一景 ▼ 1972年,理发店 ▼ 1 ... 四十年前老菜谱上的牛肉汤配方,加上9味香料,玩儿的漂亮! 四十年前老菜谱上的牛肉汤配方,加上9味香料,玩儿的漂亮! 四十年前的生产队,还是能吃饱饭的 一九八一年以前,农村还是生产队,一天吃完早饭,就到生产队等派工,在我们小队只是在春耕或秋收时,地里忙不过来,因要抢农时,才有的事. 庄稼要紧,可以说春耕种要抢天时,抢土头(湿度墒情),在适种季节必须抢 ... 王建新||四十年前的几件文秘往事 时光流逝,岁月潜行. 转眼之际,我国改革开放如白驹过隙,似弹指一挥,已经走过整整四十个春秋. 这四十年间,我国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辉煌照人,有口皆碑,丰碑高耸. 作为共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