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可以自己做主?
纪录片《比特币的崛起》
共识困境:拜占庭将军问题
共识,是良善社会的基石。这个道理,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有能力理解,但我们生活所在的世界,却共识稀缺,至少也可以说是明显不足。
请看看,我们难以达成共识的社会情境。
——人人皆有私心。为达到私己目的 ,有时会掩盖真相、以假乱真,有时会捏造事实、无中生有。有人还会心生歹念,坑蒙拐骗。这样人与人之间,自然横生一道“防人之心不可无”屏障。
——共识的前提是沟通,但人的语言歧义极多。无意有意地,说者经常词不达意,听者不乏误听误判,语言给我们平添阻力。
——人对世界万物的认知理解能力有限、错讹极多,且各人的认知理解之间,存在不小分歧。这也成为人类共识困难的一个显要原因。
——信息沟通渠道,还远远算不上畅通无阻,传递中的信息经常会被扭曲变形、延时、丢失、被窃取,共识表达往往难以整全着时地送达对方。更有甚者,有人还会利用沟通渠道的缺陷,去损人利己。
——共识的达成,通常形成契约,但违约带来的坏处,往往少于所得到的好处。守约方受到违约方伤害后,常态是获得救济的成本重、耗时多,打赢官司难执行。而一个共识被破坏之后,重建共识成本更重。总之,人类社会历经数千年至今,保护共识的机制,效力相当薄弱、极不稳定。
以上描述可以概括成一个词:共识困境。现在不少理论家认为,它是当今社会纷争不断、动荡不安的根本原因之一,更是人类建构良善社会的瓶颈。《区块链:重塑经济与世界》(下称《区块链》)描述的“拜占庭将军问题”(4~10页),说的就是人类共识困境。在区块链技术诞生之前,我们看不到实质性解决问题的希望。
中心化:控制、及其弊端
在过往的历史,中心化,可以看成人类应对“共识困境”的唯一方案。
当前人类社会的运行具有中心化属性。“中心的意义在于控制”(34页)。中心的承载体是权力,现实中的政府,各个行业、门类的管理机构,担负社会控制的职能,强制实施一定的游戏规则,解决由共识困境引发的问题。例如:制裁欺诈,裁判责任归属,维持既有共识。
社会需要维持最基本的秩序。如果任由共识困境的作用扩大不加制约,社会将趋于瓦解。不能不说,构建社会权力中心有必要。
不过,中心的权力性与共识的自愿性,矛盾与生俱来。中心的弊端显而易见。
——中心权力理应超越利益、守中抱一,但权力者是人,免不了存在自己的利益立场。这样就可能滋生腐败,导致实施社会控制公正性的偏离、利益垄断、利益分肥等后果。
——中心即中介(28页)。相当于在各方当事人中加入第三方,决定它需要消耗资源,会导致效率损失。
——在中心的权力性、利益立场、中介性混合作用下,社会改革、效率优化越来越难以启动或推进,本来应该创造共识可能性的中心权力,有可能滥用强制,压制自愿共识的努力。
《区块链》提到国际银行同业间合作组织SWIFT事例(95页),展示中心权力的具体弊端:利益垄断、延时严重、用户承担风险……而“不管用户对于跨境转账的抱怨有多少,SWIFT仍旧可以丝毫不予理会,因为天秤永远不会偏向用户。”(97页)
我们不妨把中心化看成人类社会的“共识机制1.0”,这种机制由权力者主导,逻辑一致性没有保证,属于人为控制系统。
由算法定义事实:一种全新共识机制
我们可以把区块链看成“共识机制2.0”,这是全新的机制,不要权力、中介,只需逻辑算法,寻求共识的各方就能够识别所有信息的真实性、整全性、着时性,并以点对点方式自愿达成共识。
区块链算法于2008年11月问世,作者自称Satoshi Makamoto(中译中本聪),此人真实身份至今不明。
这么看,区块链技术是一个具有逻辑一致性的“全局共享的图景”。《区块链》引用詹姆斯·A·唐纳德质疑中本聪的一份邮件,笔者以为能够启发读者理解:何为全局共享图景——
假设,有一群人希望达成的共识是“(本群)每个人都知道X”。那么——唐纳德写道:
“每个人都知道X,这并不足够。
我们需要让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知道X’”。(8页)
而如何“让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知道X’”?——这是实现全局共享图景的中心问题,如果不能解决,拜占庭将军难题不能破解。则不可能达成“(本群)每个人都知道X”的共识。
2008年11月14日,中本聪发出回应邮件,进一步阐明解决拜占庭将军难题的“工作量证明链”算法。(8~10页)
《区块链》对此项技术的概念、原理,解说很详细(199~217页)。以笔者理解,它可以看作一个由逻辑算法实现的、对人的行为事实的定义系统,此系统具有完全的独立性,无需人为因素介入,可以实现逻辑一致性的全局共享。借此,人们自愿达成共识的机会极大地增多,并能实现人际点对点的信用转移和价值转移。(84页)
无统治者的法治:分布式账本+物联网
区块链会给人类带来一个怎样的未来?它会怎样颠覆现有的社会?这是《区块链》讨论得最多的内容。
“区块链将构建完美的契约世界”。契约即共识,完美的契约世界,即完美的共识世界。笔者认为,这是最令人神往的前景。
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207页)加上物联网技术(39页),将开发出智能资产、智能合约、自动执行合约……之类属于完美契约世界的应用。
“智能合约是能够自动执行合约条款的计算机程序”(38页)。它将取代某些特定金融交易的律师和银行,它的潜能不只是执行资金转账,连汽车、房屋的门锁,都能够连接到物联网上,被智能合约打开。
让我们设想一宗购车抵押贷款智能合约,各方与履行合约相关的一切行为,将由逻辑算法记录并定义,一旦定义为违约(例如贷款人不还款),智能合约立即触发收回发动汽车的数字钥匙(41页),甚至触发人工智能驾驶,将汽车送回约定停车库。
这么看,区块链技术同时具有创造共识机会和保护共识机制两种潜能,“智能合约在未来可以解决所有的信任问题”(40页),所有合约都有可能变成“不会毁约的合约”。
到那时,人类社会实行无统治者的法治,利益垄断、腐败将被彻底清除。中介环节被省去,效率将极大地提高,共识成本极大地降低。
借助区块链技术,“你甚至可以想象一个不靠地理边界而是基于智能合约的法规和权益的国家,未来人们甚至可以自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虚拟国度”。(42页)
作者:禤 青(广东网际律师事务所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