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会满 |《中国金融》70年 • 70人特别谈
专栏推出次序以人物姓氏笔划排序;部分文字选自其在《中国金融》刊发的文章内容,推出前未经本人再次审阅。
| 本期人物 |
▼
易会满
中国证监会主席、中国工商银行原董事长
易会满谈重构银行资产负债表
破解过度依赖信贷是重构资产负债表的“局眼”,使一子活,全局皆活。降低信贷依赖不是要收缩或停摆信贷,而是顺应经济变化趋势,转变资产业务发展理念,摒弃“速度情结”和“规模迷思”,打造多资产协同互促的更趋平衡、更可持续、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的经营架构。
一是要统筹信贷与非信贷、增量与存量,建立全量管理、并轨运行的融资架构。随着国家、企业、个人融资结构和行为的改变,传统的贷款主导和增量切入的融资模式难以为继,银行必须加快融资业务转型,建立多维度、多层次的“大融资”业务体系:一方面做强非信贷融资,加强融资租赁、应收账款融资、理财投资、SPV直投等新融资手段的应用,使之与信贷融资一道,为实体经济、客户提供更为多元、更有针对性的融资服务;另一方面,重视和用好存量信贷,实行与新增贷款的全盘规划和动态管理,使信贷资产整体流转起来,成为盈利稳定、质量优良、运行通畅的一池活水。
二是要统筹被动与主动业务,建立层次多元、运行灵活的资产架构。相比发达国家同业,国内银行的非信贷资产往往是资金来源扣减信贷运用后的“轧差项”,缺乏主动性和稳定性,对冲信贷变动影响的能力较低。重构银行资产负债表,应合理发展各类主动型资产业务,提高投资资产、交易资产、同业资产和其他主动型资产在资产结构中的比重;应优化资金配置方式,按照边际贡献和风险水平对信贷和其他主动型资产进行整体规划,增强资产负债表运作管理的主动性,保持资产结构的多元稳健。
三是要统筹表内与表外业务,建立表内外资产有机衔接、协同运作的资产架构。未来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将以客户和市场为导向,不断拓展和丰富其外延和内涵,包括工商银行在内的部分银行表外资产规模将超越表内,成为影响甚至主导资产负债表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因此,无论是从盈利还是安全、从经营还是管理的角度,银行都应当把表外资产纳入到资产负债表重构的大局中进行通盘考虑。总的原则是:在有效隔离表内外资产和强化表外资产风险管理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表外的腾挪空间,积极通过资产证券化、资产交易等新手段、新工具,实现表内信贷资产合理“出表”,更好地支持银行降低信贷依赖、优化资产结构和控制总体风险。
四是要统筹投向与客户结构,建立新型信贷架构。重构资产负债表离不开信贷结构的优化调整,银行应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信贷投向优化,把握国家战略改革脉络,加大信贷资源向技术创新驱动型、社会需求升级驱动型、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型新兴市场的倾斜配置,积极推进信贷结构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健康养老、现代农业为主的方向转移;一手抓客户结构优化,主动适应未来承贷主体变化,积极创新信贷业务模式,更好地服务于轻资产企业、PPP项目公司、长尾客户等类型更广、需求更为特殊的客户群体,降低信贷客户集中度,夯实信贷客户基础,增强信贷接续发展能力。
从负债端看,重构银行资产负债表的重点和难点是要打破保守被动的负债业务发展框架,创新发展存款和主动性负债业务,拓展低成本资金来源,有效应对新形势下负债资金来源稳定性下降和成本上升的挑战。
一是转变存款业务方式。转变批发式的存款业务模式,实现存款产品化改造,丰富存款种类、结构,提高客户选择空间和资产组合配置能力。转变存款统一定价方式,根据客户价值贡献、利率敏感度等不同维度特征,实行差别化定价,提高存款定价吸引力。转变存款市场和客户定位,依托互联网等更为高效的渠道,加大对养老、医疗、新农村等新兴市场和长尾客户等潜力客户群的存款挖掘力度。
二是稳步发展主动负债。积极适应新经济、新市场、新主体发展和理财化带来的资金分流趋势,突破单一币种、等客上门的存款发展理念,以全球视野管理负债业务。密切跟踪利率、汇率以及各类资金价格的变化,跨币种、跨国界、跨市场广泛灵活吸纳资金。深化同业合作和跨市场机构合作,扩大非存款性资金来源。稳步发展保本理财、大额存单等主动性存款业务,提升存款发展弹性。加快负债二级市场建设,增强负债流动性,拓展负债业务管理空间和管理效率。
三是创新拓展低成本资金。充分把握渠道和技术变革条件下客户流动性、便捷性、安全性资金需求急速增长的趋势,改进短期资金管理模式,加强结算、支付、交易三类业务的平台、场景、产品体系建设,促进客户短期资金周转和有效沉淀,降低负债的平均成本。
——选自《中国金融》2017年第1期《重构银行资产负债表》
1. 2013年第12期,《支付变革中商业银行的责任》
2. 2015年第8期,《用大数据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3. 2017年第1期,《重构银行资产负债表》
4. 2018年第12期,《构建投融资一体化服务新机制》
独家冠名
▼
海纳数据,释放平凡数据的不凡潜力
支持单位
▼
支持单位
▼
支持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