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伯特·班杜拉:自我效能
阿尔伯特·班杜拉在治疗恐惧症患者的过程时,他发现自我效能概念(恐惧症个体以其自身能力缓解恐惧症)介导了行为和恐惧唤醒的变化。他发起了一项重大研究计划,研究自我参照思维在心理功能中的影响作用。尽管他继续探索和撰写与无数主题相关的理论问题,但从 1970 年代后期开始,他非常关注探索自我效能在人类功能中的作用。
1986 年,他出版了《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理论》一书,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人类功能的社会认知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适应中的认知、替代、自我调节和自我反思过程具有核心作用和改变。该理论将人视为自我组织、主动、自我反思和自我调节,而不仅仅是由环境力量塑造或由内在冲动驱动的反应性有机体。他的著作《自我效能:控制的行使》于 1997 年出版。
在所有影响人类功能的思想中,处于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是自我效能,“人们对他们组织和执行达到指定类型表演所需的行动过程的能力的判断。自我效能信念为人类的动机、幸福感和个人成就提供了基础。这是因为除非人们相信他们的行为可以产生他们想要的结果,否则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几乎没有采取行动或坚持的动力。许多经验证据现在支持班杜拉的论点,即自我效能信念几乎触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他们是富有成效的、自我衰弱的、悲观的还是乐观的;他们在逆境中如何激励自己并坚持不懈;他们对压力和抑郁的脆弱性,以及他们做出的生活选择。自我效能也是自我调节的关键决定因素。
当然,人类的功能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在从事构成他们生活的无数任务时所经历的成功或失败自然会影响他们必须做出的许多决定。此外,他们拥有的知识和技能肯定会在他们选择做什么和不做什么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然而,正如他们对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的质量做出判断一样,他们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如此。例如,想象一下,一个学生在学期论文中刚刚获得了 B 的成绩。就其本身而言,获得 B 级没有内在的因果属性。对于获得这样的成绩将如何影响学生,我们可以预测什么?努力完成该作业的“A 学生”与同样努力工作的“C 学生”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看待 B。对于前者,B 会失望地收到;对于后者,B 很可能会兴高采烈地收到。习惯了 A 的学生很可能会损害他的信心;熟悉C的学生肯定会增强信心。
班杜拉(1997) 关于自我效能信念在人类功能中的作用的关键论点是“人们的动机水平、情感状态和行动更多地基于他们的信念,而不是客观真实的东西”。出于这个原因,人们对自己能力的信念往往比他们实际能够完成的事情更能预测人们的行为方式,因为这些自我效能感有助于确定个人如何利用他们拥有的知识和技能。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人们的行为有时会与他们的实际能力脱节,以及为什么即使他们拥有相似的知识和技能,他们的行为也会有很大差异。例如,许多有才华的人经常(有时甚至使人虚弱)对自己明显拥有的能力产生自我怀疑,正如许多人对自己能够完成的事情充满信心,尽管他们拥有的技能并不多。信心和现实很少能完美匹配,个人在与世界接触时通常会以他们的信念为指导。因此,人们的成就通常更能被他们的自我效能信念所预测,而不是他们之前的成就、知识或技能。当然,如果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知识,再多的信心或自我欣赏也无法取得成功。
人们的自我效能信念不应与他们对其行为将产生的后果的判断相混淆。当然,通常情况下,自我效能信念有助于确定人们期望的结果。自信的人期待成功的结果。对自己的社交技能充满信心的学生期待成功的社交活动。那些对自己的学术技能充满信心的人期望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并期望他们的工作质量能够获得个人和专业利益。缺乏自信的人则相反。怀疑自己社交技能的学生甚至在建立社交联系之前就经常会想到被拒绝或嘲笑。那些对自己的学术技能缺乏信心的人在开始考试或注册课程之前会设想一个低分。这些想象表演的预期结果会有不同的设想:前者获得社会成功或更多的职业选择,后者获得社会孤立或减少学术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