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祠堂】 张坞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张坞村祠堂与人文历史
张坞村厅堂名为“光裕堂”,坐西朝东,三层两进。每层三间,共九间。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郡属“京兆郡”姓舒氏。厅堂内设戏台一座,在厅堂下层,坐东朝西,该厅堂始建于明朝初年,但戏台的创建,可能略迟。体材是木料结构。
厅堂内有匾额十块,上写:“光裕堂”,为国褒封,南田遗裔、瞻依、克谆道厚、指下生春、百世流芳、良善可风、舒氏家庙,神寿无疆。
上层厅,因木料结构,年久未修不牢固,于民国二十六年拆掉复建。至1982年冬季又因失火被烧毁。上层三间于一九八五年上半年重修。
张坞村舒氏家庙光裕堂楹联
光祖德以扬辉柱国称尊三代荣保青简史;
裕系谋而锡类台衡结掌两朝诰赠紫色封。
动业拟萧曹,当年再入三公府,
贻谋垂子孙,今日犹尊九德师。
炳屋钩衡东观仰嵩华之峻;
功垂国史中天瞻台斗之光。
礼乐衣冠地;
仁慈孝友堂。
于常悬祖德;
雨露床天思。
金炉不断千年火;
玉盏常明万载灯。
保四时而成康泰;
佑合社以妥平安。
威关叠叠千人仰;
福泽绵绵万代沾。
黄扉议政参元化;
玉佩成行引上公。
松筠早入尤轩錄;
彤管新增太师书。
福禄矣宜尔庶士;
威显哉佑我黎民。
艰难天步怀孤闷;
珍重王章慰母心。
书翻湘帙熊九熟;
彩耀华堂风诰新。
灵爽式凭千载叶;
精英昭格一堂春。
北斗思荣保静壶;
南山仁寿庆高堂。
龙章冠锡千秋峙;
燕翼
贻谋四代宏。
贞烈永垂千载史;
江陵待献七句诗。
历史:
张坞村,村落在山坞中,山坞名樟坞,村以谐音称张坞。地属山区。
张坞村舒氏为京兆郡,宗族堂名:光裕堂。
始祖千三公,在南宋中叶因遭兵乱,由都心塘北迁居上斯(后改名樟坞)。因与芝堰樟坞同名,改为张坞。至今世居二十二世,有700余年之久。村址座落是坐东南朝西北。村民房屋建造是沿凤凰山脚。
“甘露之变”的腥风血雨,从长安古城吹洒到各地。舒元舆第五子普光,适在晋陵(今常州)变名更姓,潜匿睦州(今淳安富昌村)。舒元舆的长子舒昌,字馀庆,为凤翔书记,速与离京不久的舒元舆的族子舒守谦联系上,火速赴兰溪将不满周岁的独生子舒道纪转移到安全地方隐居下来。其余次子舒曾、三子舒晋、四子舒旨亦改名埋姓,潜匿各地。元舆之弟元褒之长子善珍,闻难出走,改姓名为宋温,隐居都心塘北。始迁祖舒仲仁,北宋开宝年间自都心塘北分迁张坞村。
名人:
舒元舆(791~835)字升远,垷坦村人。少聪颖,唐元和八年(813)进士。任鄠县(今陕西户县)县尉,以干练知名。曾为兴元节度使裴度幕下书记,文檄豪健,一时推许。大和初(827)升监察
御史,转任刑部员外郎。纠察官吏不避权贵。曾云:“去恶犹农夫,稂莠须耘耨。恢恢布疏网,罪者何由逃。”大和五年(831)上书自荐,宰相李宗闵以为浮躁不可用,改任著作郎,分司东都洛阳。其间结识李训,引为知己。大和九年(835),升任御史中丞,旋以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李训同时拜相。不久向文宗进“太平之策”,即先除宦官,次复河湟,三清河北。文宗密许。大和九年十一月,宰相李训、王涯、舒元舆及节度使郑注以左金吾卫石榴树上有甘露为名,欲诱杀宦官头目仇士良。不料事败。李、王、舒、郑均被杀,史称“甘露之变”。大中八年(854)昭雪,敕文说:“杀身成仁,忧国忘家,雪其极冤,以报忠直。”次年归葬于白露山麓惠安寺侧。昭宗天复初年(901)复其爵秩,赐立祠祀,今白露山下乘仙庙世传即其旧祠。
元舆擅长文学,所作《牡丹赋》广为传诵。《唐书》有传。
舒元褒, 唐朝政治人物。宰相舒元舆之弟。进士第三人,擢贤良方正。曾官左拾遗。舒元褒对皇帝说:“近日宫中修造太多。”皇帝问:“何处修造?”元褒却说不出来。晏敬诬称宋申锡联络漳王,商议谋反。文宗询问官员意见。崔玄亮与舒元褒、蒋系、裴休、韦温等十一人都请文宗重新和宰相商议,并由适当的部门来调查。文宗怒气稍解。牛僧孺也说没必要谋反。终官司封员外郎。元褒卒后不久,甘露之变爆发,全族被诛。
舒道纪,自号华阴子,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唐末赤松山道士。能诗,工篆书。僖宗广明乱前,与诗僧贯休结识。乱后,二人又曾相逢。约卒于昭宗时,贯休有诗伤之。事迹见《禅月集》卷一一、卷一六及《金华赤松山志》。《全唐诗》存诗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