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上中国》序——说给世界听的江西故事
景德镇御窑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在人文日新的历史长河中,人杰地灵的江西是中华文化版图中的一方特出之地。景德镇,当之无愧称得上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秉承水土宜陶的天然优势,更有赖于无数人士开物成务的求索与创造,以1004年宋真宗赵恒因感于该地所产贡瓷色质如玉而以年号“景德”赐镇为转折点,这座“窑火通明两岸红”的南方小镇,创造出了天下称颂的传奇。
乾隆瓷母瓶
历经千年来奔流昌江、熊熊窑火的水火淬砺,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瓷器扬名四海,凭着代有超越、蒸蒸日上的制瓷业,成就其“千年瓷都”的巍然地位。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景德镇及景瓷更以其玉质金声、高品洁性,升华为中国文化的标志性徽章与符码。和柔软光洁的丝绸一样,玉骨冰胎的景瓷浑身散发出的典雅气质、精美神韵,折射出中华文化独有的人文内涵。不同的是,丝绸易朽而瓷器恒存。即使在历史的沧桑劫波中被重创成碎片,景瓷仍然顽强地闪烁着文明之光。“China”与“china”这一众所周知的称谓叠合,昭示着西方欧美世界长期通过景瓷这一内敛而高贵的器物来感受中国人文质地的历史。2014年,由国家文化部发起的首届驻华外交官“中国文化之旅”活动,就是在江西景德镇拉开序幕的。风靡世界的景瓷,为国人赢得多少骄傲与荣光!
令人尴尬的是,随着现代工业的转型、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全球化潮流的席卷,在农耕文明时代推陈出新而登峰造极、在新中国成立后顺应时代创获工艺新局的景德镇制瓷业,此后一直面临着国内其他新兴产地乃至域外的挑战,悲壮地陷入低谷。记得有志于重振景瓷的现代名人杜重远当年曾说,景德镇乃我国第一产瓷名区,亦世界瓷业之发源地,其景况之隆替,非特关乎民生之枯荣,抑且关于文化之兴衰,国人对此当甚关心。以昔鉴今,深谓前贤言语之沉痛。今天屡说“逝去的辉煌”的局面,着实让景德镇人坐立不安,也让他们困知勉行,努力寻找新的突围机遇以重振瓷都雄风。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
老树着花,馥郁弥香。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景德镇逐渐呈现出可喜可贺的活力生机。作为中国乃至全球唯一一个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5A级景区,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不仅完整地保留了全世界绝无仅有的传统手工制瓷技艺,而且还成功复原、复烧了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等景德镇历代典型瓷窑。全国乃至全球各地成千上万的艺术家,怀着朝圣的心情,追随前贤的旧踪,来到景德镇寻找艺术之梦与文化发展机遇。他们以特有的历史感受与艺术实验精神,融会绘画与瓷画,开创多种多样的瓷艺新形式,与时俱进地探索出文化产业化新途径。这种业态的新变与人员的汇集,形成全国瞩目的“景漂”现象,印证着在当下大面积都市化这一大背景下景德镇作为“千年瓷都”的恢宏底气与氤氲地气。它不仅意味着“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这一历史盛景的重现,意味着计划经济时代景德镇传统工艺衰败后的新生,更意味着一种在陶瓷工业与旅游产业、经济与文化产业、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等方面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伴随着现代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的文化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的宏观环境与发展机遇。2018年,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进一步完善。文化在拉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增加就业、提高国家产业整体竞争力等方面,以创意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这一时代大背景来看,景德镇可以说面临着自宋代建镇、新中国升级为省辖设区市以来的第三次利好的历史转折点。如何全面保护历史文化遗址遗产,完善陶瓷产业、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及旅游业的支撑服务体系、公共服务体系,通过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快文化产业创新,推动景德镇由工艺美术之城转型为艺术之都,提升其全球陶瓷圣地的影响力,成为摆在景德镇、江西省面前的一道大考题。景德镇没有必要去与别人攀比瓷业的规模大小、产值高低、人数多少,而是要守正创新,将完整复杂的古瓷业体系及其所蕴涵的“千年瓷都”非凡的文化底蕴这一得天独厚的历史资源赋予新的生命。这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挖掘阐发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融会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而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的一个典型个案,一次努力探索。
乾隆粉彩天球瓶
自从2010年到江西工作以来,我走遍了江西所有的县域,对这方水土优美的自然风景与悠久的人文历史感情日升,对景德镇作为江西特色独具的历史名城的发展与涅槃新生多有期待。作家、学者胡平先生,我此前知道他的作品以关注历史、思想深刻而广为读者称道。此次他以贴近现实与脚下热土的赤子情怀,深入调查,创作出长篇报告文学《瓷上中国》。作品将景德镇置放于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以及工艺、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维度中来考察,既展示了景德镇瓷业、瓷文化的辉煌历史,更对其当下探索求变的现实以及无限可能的未来进行探讨与呼吁。我能深切地感受到这本书的分量,感受到作者炽热的现实情怀、敏锐的问题意识与深沉的建设性思考。我把这部优秀作品不仅当作四千万江西父老求变求进的强烈心声的代表,更当作推动我们做好工作的一种鞭策与镜鉴。记得洪迈的《容斋随笔》中曾记载,北宋的浮梁县令许彭年为政清廉,从不以权谋私购买瓷器。高中状元、后来官至吏部尚书的浮梁人彭汝砺因此写诗揄扬:“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因官射利疾,众喜君独否。父老年叹息,此事古未有。”景瓷如美玉,这是一种巧夺天工、千古惊艳的工艺创造,更喻示与象征着一种洁身自好、不以官射利而为民造福的精神。每读至此,我不免由物及人,油然生出一缕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对天地造物的感恩与爱惜,也更明白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借阅读《瓷上中国》这本书的机会,写下以上感想,权作为序。
《瓷上中国》荣获“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