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抑郁症患者会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助心理治疗。但找到合适的心理咨询师,要受诸多因素影响,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以我为例,确诊抑郁症一年多,见了五个心理咨询师,也算是有些经验教训,今天和与大家分享。
01
2015年5月,正在读大学的我,因躯体症状过于严重,不得不去医院就医。诊断结果是中重度抑郁症,服药的同时,医生还推荐进行心理咨询。那时我不信任心理咨询,持消极态度,答应去咨询,仅仅是为“配合治疗”。出于经济的考虑,我找的第一位咨询师,是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A老师。从2015年5月到7月初,我都在A老师处进行心理咨询。A四十多岁,有主任的头衔。可是我感觉他对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基本是我想说什么,他便跟着我说;我沉浸在痛苦中,他也只能看着我哭。那时我仅仅把他当作可以痛快说话的对象。平日我的形象阳光向上,从不倒苦水,可是这次的抑郁症的躯体症状让我惊恐万分,和他的谈话能让我感觉总算是有个人能稍微理解我。不过有一件事我回想起来非常不满,即A老师没有遵守保密协议,仍然将我的情况告知了辅导员。我害怕学校知道了会要求我休学,幸而辅导员因为有类似经历,对我比较开明。到7月初,校内的期末考试开始了。在第三门专业课考试时,我终于无法支撑,崩溃了,放弃了剩余的五门专业课。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联系家长离开学校回了家。因为家在深圳,朋友帮我联系了一位香港的心理咨询师,中年女性B。她态度和蔼可亲,非常慈祥,做了很多记录。但也许是文化背景的差异,听完我的描述,B觉得我所经历的没什么大不了,很多孩子都跟我一样,不用担心。我顿时就产生了抵触,不想再继续。况且一小时1800的价格对我实在是太贵了 。7月底我坚持了原来的计划,前往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读暑期学校,学习国际政治。行前我联系了学生中心,校方表示我到伦敦后会给我做一个评估,再根据结果安排咨询师。评估安排在我到达的第一天,用英语简单聊了聊我目前的病情,然后安排了一位黑人小哥C给我做咨询。C给了我一个新角度,不问我过去,而是谈当下该如何专注未来。他问我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他说我对待朋友的方式并不正确;他安慰我社会上不是按部就班的,不要过于担心以后,等等。现在想想他可能只是打鸡血,但他的方式叙述出来却觉得很贴心,很有启发。尽管我希望能继续咨询,但离开伦敦后就不得不结束了。9月我本想正常返校开始新学期,然而返校三日,每天至少两次的惊恐发作让我根本无法正常生活,只能休学。当时已经认识十余位病友,其中一位推荐了她自己的咨询师D。因为目睹了她的好转,我决定一试。咨询师D是位中年女性,见了近二十次。她采用的是EMDR疗法,中文名叫“眼动脱敏再加工”,利用眼球快速运动来改变对回忆的认知。前几次合作得很愉快,主要是采取一系列方法让我趋于稳定,并收集了对我影响巨大的事件和节点。进入到EMDR后,首先对我想要加工的回忆进行评分,如对现在的影响程度、难过的程度等等。然后D的手指在我眼前快速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改变了对这个回忆的认知,比如,我认识到这不是我的过失。第一次选取了最久远的回忆,是比较成功的。但后来每到眼球快速移动时,我会沉浸在过去的回忆中无法自拔而导致崩溃。三次下来仍是如此,我开始对D产生了不信任感。D解释说,我还没有到稳定的状态才会这样,但我已经开始抵触,于是就结束了。后来了解到,这个疗法更适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让往事随风而逝》这本书就是讲述EMDR疗法的。今年2月底,我返校读书,又回到了A处。我的情绪已经比去年好很多,开始冷静地和他讨论我遭遇的事情该怎么解决。然而,五十分钟的咨询常常会出现近十分钟的空白,只因为A不知道该跟我说什么。不满于这段咨询关系,我开始寻找下一位咨询师。我先从网络平台上研究咨询师的履历、价格、时间,再看他们的视频和文字,了解咨询师的风格,最终选择了E。E从我日常生活着手,分析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引导我发现了更多以前没意识到的东西,我对她非常信任。比如,我会因为某场考试崩溃,感觉自己的人生被毁灭了。在E的引导下,我发现我的思维模式是:我变糟糕了——变糟糕的我是没有价值的——没有价值是因为自己没有以前好,所以得不到认可——我需要别人的认可才能获得成就感——因为小的时候获得了认可才能被关注。在此之前我是没有意识到考试崩溃原来还是和童年经历有关。虽然仅仅见了E五六次,但我对这段咨询关系很看好。
04
一是,选择咨询师,要多了解其背景和风格,减少选择误差。二是,要及时与咨询师沟通,有任何需求或不舒服的地方都要讲出来,看咨询师的反馈再决定要不要继续。本来生病就很难受了,多多沟通才能节省金钱和时间成本,避免增加额外的身心负担。
——————————
也许,你正感到孤立无援,即使身边有几个关心自己的人,却因为无法代入你的处境,总是不能被真正理解。我们希望可以有一个空间,让正在面临同样困扰的人聚在一起,彼此看见,互相支持。
所以渡过为青少年与父母们准备了团体支持方案!
每个团体参与人数大约在6-10人间,由2名带领者组织。带领者将由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一名有丰富青少年工作经验的青年辅导员搭档组成。
● 休学青少年支持团体:针对休学在家的15岁以上青少年
● 青春期自尊自信成长团体:针对13-15岁的希望重建自我意向的青少年
● 青年心理成长团体:针对18-24岁的青年
● 父母心理支持团体:针对在亲子关系中遇到困难并希望自我照顾的父母
● 积极情绪父母支持团体:针对希望获得心理支持,学习提升自身情绪与沟通能力的父母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