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读懂曾国藩人生“六戒”,成就一生

曾国藩“六戒”
自古圣贤可佩但不可学,唯有曾国藩可佩亦可学。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他一生的实践向我们证明了:一个资质平庸的人,如果真诚地投入自我完善,也可以成为超凡脱俗的圣贤豪雄。
读懂曾国藩的人生“六戒”,就学到了他的做人做事之道。

01

“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如果有一件事情一直都能获利,那么就要考虑是否要终止;当别人都在争的地方,我们就不要再去争了。
“久利之事勿为”是说人要懂得“见好就收”,不要幻想着一件事会一直得利,万物有生有死,有消有长。
方略书院

阅读利思考,思考益人生。方略书院致力于传播全民阅读理念,践行阅读生活!
60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凡是都不会例外,所以如果一件事一直获利,那么衰败或者亏损的时候就要到了。这时候务必保持清醒。
“众争之地勿往”说的是保身之道,别人都在争的地方,那么很可能就是危险的地方,容易招惹麻烦或者祸患。
《论语》上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也便是这个意思。当然,这句话里的“争”,也可以理解为“争利”。大家都去争抢的利益,我们自己就不要去争抢了,因为那肯定是薄利。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注意观察形势,不要让自己陷入险境。

02

“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不要因为别人的小缺点就忽视他的优点,不要因为小小的恩怨就忽略了别人的大恩。
《礼记》上说,“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喜爱一个人而知道其缺点,厌恶而知道其优点。
这就是告诫我们,在待人接物的时候,一定不要太感情用事,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孔子不喜欢管仲,说他奢靡浪费,太看重排场。但是在《论语》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没有管仲尊王攘夷,一匡天下,我们还都是披头散发的野人呢。
人只要做事就会犯错,不要因为别人的一点小过失,一点道德上的小瑕疵,一点小恩怨,就全盘否定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恩情。
在待人接物的时候,不要太感情用事,应该要客观、公正地看待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03


“说人之短乃护己之短,夸己之长乃忌人之长”。
经常谈论别人缺点的人,内心其实是借此在掩饰自己的缺点;经常夸耀自己长处的人,内心其实是嫉妒或者想掩盖别人的长处罢了。
经常讨论别人缺点,吹嘘自己优点的人,其实内心反而是不够充实坚定的。他们内心没有信心,所以喜欢打击别人,夸耀自己。这样的人就像纸老虎,往往一戳就破。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经常谈论别人的短处,夸耀自己的长处,不仅是情商低的表现,也必然会给自己招来怨恨,埋下祸乱的种子。

04

“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利益要懂得分享给众人,谋划大事最好自己拿主意。
利益,往往是众人都渴望得到的,如果谁独占了利益而不与大家分享,那么一定会招致怨恨,甚至成为众矢之的,想要成事,就必须懂得分享利益。
曾国藩在任期间,向朝廷举荐人才无数,官位财富毫不吝啬与下属分享。于是曾国藩招揽的人才最多,人心相对也最齐。
《战国策》上说,“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谋划特别重大的事情时,不要和大众商量,尽量自己拿主意。
因为自古以来,成大事的人都有不凡的格局和气魄,这样的人万中无一。和大众一起谋划大事,七嘴八舌,反而容易破坏信心,干扰判断。

05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天赋平平的人,一般输在懒上,天赋惊艳的人,一般都输在傲上。
对于一般人来说,没有什么天赋,只能靠自己后天的努力,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所以,最忌讳的就是一个“懒”。
那些天赋好的人,聪明敏锐,才气逼人,但是也因此容易孤傲自大,故步自封,所以,他们最忌讳的就是一个“傲”字。
曾国藩本身天赋不高,但是他却以一个“勤”字,成就了同时代天才们难以企及的事业和学问。可以说曾国藩正是普通人的榜样。
而如项羽、李自成等,占尽天时地利,却最终因为骄傲而败亡。

06

“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办大事主要是看格局和见识,才能只是辅助;凡是要做大事,一半在于人的谋划,另一半就要看“天意”了。
刘邦攻下咸阳,诸将都去抢金银美女,只有萧何封存了秦国的户籍、地形、法令。这些材料为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律令制度找到了可靠的根据,对日后西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萧何功不可没。
花盆里长不出参天大树,一个人的见识和格局,决定着一个人的所能抵达的高度。
大事,以识为主,见识上高瞻远瞩,才能先人一步。而“人谋居半,天意居半”则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是百分之百能成功的。
我们只能“尽人事以听天命”,把心态放平。不要因为有自己不能左右的的因素就不去努力,更不能因为自己努力了,最终却失败了而去怨天尤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