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疗便秘临证体会
便秘作为一个独立的证候,常并发于各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便秘长期不愈,可诱发肠癌;临厕努挣,又可导致肛裂、痔疮等病变。便秘亦是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和致死因素。西医对本症的治疗多采用对症治疗,多用泻剂,而中医药对便秘的治疗有西医无可比拟的优势。
便秘主要是大肠功能失调所致。《素问· 灵兰秘典论》曰:“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与五脏关系也十分密切。《素问·五脏别论》曰:“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脾胃运化、肺气的肃降、肝胆的疏泄、肾气的温煦都与大肠的传导有关。
一 经方治疗便秘的方剂
《伤寒论》:桂枝汤、麻杏石甘汤、桃核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大柴胡汤、小柴胡汤、麻子仁丸。《金匮要略》:枳术汤、厚朴三物汤、厚朴七物汤、大黄附子汤、肾气丸、白术附子汤。这些方剂与肺、脾、肝、肾密切相关,试述如下。
二 经方与四脏
1 肺气:桂枝汤、麻杏石甘汤
桂枝汤案
梅某,女,27岁,1987年9月15日初诊。
产后自汗伴便秘20余天。诉因感受风寒,终日自汗出,伴时时恶风,大便3-5日一行,艰涩难解,状如羊粪,但腹无所苦。舌淡苔薄白,脉来浮虚。
处方:
桂枝10g 白芍10g 炙甘草10g 炙黄芪10g
当归10g 肉苁蓉10g 生姜3片 红枣12枚
5剂后复诊,不仅自汗显著减少,大便亦较前通畅。效不更方,仍用前方5剂,1个月后随访,自汗得止,大便正常。--摘自《杏林40年临证手记》
按:本例便秘,前医治疗,服药则通,停药则秘。按营卫不和治疗自汗,发现随着自汗减少,大便亦随之逐渐通畅,终至正常。此自汗乃风寒侵袭肺卫,营卫不和所致。邪伤肺卫,营卫不和而汗出;汗乃津液所化,汗多则津液外泄,肠中津液随之减少,致肠道失润;“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失宣降,津液不能下还于大肠则便秘。
桂枝汤方解:
桂枝:辛温,解肌祛风,温通卫阳,以散卫分之邪;芍药:酸苦微寒,敛汗滋阴,养血和营;(两药配伍,一散一收,一开一合,在发汗中寓有敛汗之意,在和营之中又有调卫之功。)生姜:辛温发散,佐桂枝发散解肌;大枣:配芍药酸甘化阴以滋营阴;炙甘草:甘平,调和诸药,配桂、姜、枣辛甘化阳以 助卫阳。桂枝汤调和营卫,自汗得止,肺卫宣降功能正常,则津自还,肠自润,便自调,此乃治病求本之法。
麻杏甘石汤案
平大陆银行理事林农孙,年近五旬,因受风寒,虽经医治愈,而肺中余热未清,致肺阴铄耗,酿成肺病。自言咽连肺际,若觉痒则咳嗽频发,剧时连咳数十声,周身汗出,必吐出若干稠痰其嗽始止。问其心中常觉发热,大便燥甚,四五日一行。
因悟其肺际作痒,即顿发咳嗽者,必其从前病时风邪由皮毛袭入肺中者,至今犹未尽除也。遂为开麻杏甘石汤方(麻黄钱半,生石膏两半,杏仁三钱,甘草二钱)煎服一剂,咳嗽顿愈。后阅旬日,愚又赴北平,林农孙又求诊视,言至今已连服十剂,心中热已退,肺痒咳嗽皆愈,且饮食增加,大便亦不甚干燥。肺病从此竟愈。
按:肺与大肠相表里,为水之上源。本案患者因热邪伤肺,导致肺之宣发肃降功能失常,故见咽痒咳嗽频发;热耗肺津,阴伤火旺,则心中常觉发热;水液不能下达肠道,故见大便干结,四五日一行。麻黄、石膏清宣肺中之郁热;杏仁宣降肺气;甘草和中缓急。肺之宣发肃降功能正常,津液得以下达肠道,故大便亦不再干燥而通。
2 肝胆:小柴胡汤、大柴胡汤
小柴胡汤
《伤寒论》230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也。” 《伤寒论》148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手足逆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后有里…”
主治:阳郁气滞,少阳枢机不利,三焦气机不畅,邪气化热入里。阳气不能外达,手足冷,心下满,大便硬,舌苔白,或有水滑,脉弦细。运用于治疗肝失疏泄,胆火郁滞,枢机不利之便秘。肝胆气机不畅,升降失常。影响脾胃功能,导致大便秘结。
岳某某,女,34岁。8月22日 初诊。
患者因饮食不慎或遇凉则胃痛,喜温喜按,晨起口干口苦,平素易急易怒,时牙痛,手足不温,纳可,寐安,大便2-3日一行,偏干难解。舌暗红胖齿痕,苔薄黄,前偏少,脉沉。
处方:小柴胡汤加味
柴胡15g 黄芩10g 党参10g 半夏10g
炙甘草10g 百合20g 乌药10g 香橼10g
佛手10g 生姜5片 大枣4枚
8月29日复诊:药后诸证缓,胃痛未见,大便1-2次/日,成形。后加减用药2月余,以丸药善后。
按:小柴胡汤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柴胡助胆气生发,疏散胆火郁滞;黄芩清里热;二药合用,少阳之火从半表外疏,郁于半里热从内得清。党参、甘草、大枣益气补中,和枢机运转,利三焦通畅;半夏、生姜辛散以助疏肝解郁,且和胃止呕。故胆气条达,三焦和畅,枢机运转,升降协调,“上焦得通,津液得下”。则便结自除。
大柴胡汤
《伤寒论》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说明:邪由少阳热聚成实,兼入阳明,故去参、草之温补,加枳实、大黄行气通腑,且重用生姜至五两,重在和胃降逆、开结散饮。
付某,女,70岁,2012.8.13初诊。
主诉:便秘数年,加重10天。患者便秘多年,质不干,解之费力,胃脘及腹部胀满,疼痛,拒按,小腹胀痛,上牵及胃脘,偶嗳气,矢气少,口干口苦,胁肋胀痛,两天前感风寒,咽部不舒,偶白痰,小便频,量少,涩痛,纳寐差。舌红,苔黄厚而干,脉弦数。
处方:大柴胡汤加味
柴胡15g 黄芩10g 半夏10g 生甘草10g
熟军10g(后)白芍10g 枳实10g 火麻仁30g
杏仁15g 厚朴20g 炙甘草10g 生姜4片大枣5枚
二诊:患者自述服药一剂,大便虽干,但解之舒畅,腹胀大减,继服原方10余剂,症状基本消失。
按:本方是小柴胡汤去人参、炙甘草,加芍药、大黄而成。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兼见阳明里实,故去人参、炙甘草以免助邪增热;枳实、大黄:理气消痞,泻下热结;芍药缓解心下拘挛疼痛,并可滋阴养血而除烦,还可助枳实、大黄以泻热。生姜用量增至5两,以加强降逆止呕之力。诸药相合,可和解少阳兼泻阳明里实。
去学董氏针灸
3 脾胃:麻子仁丸、枳术汤
麻子仁丸
《伤寒论》247条:“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本方为润下的重要方剂。乃因胃肠燥热,脾津液不足,《伤寒论》称之为脾约。胃强脾弱,则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津液约制不能布行而肠道失润导致大便干结,脾受胃热,津输失司,使津液不行其常道,偏渗于膀胱则小便频数,此即脾约证。
方用麻仁、杏仁、白芍养阴润燥;大黄、枳实、厚朴泻热通腑;炼蜜为丸甘缓润。本方为丸剂,食服十丸,意在缓下,润肠通便。常用于:脾胃功能运化失常之胃热肠燥,脾约便秘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食欲偏旺,口干口臭,舌红苔黄燥,趺阳脉浮涩。用于胃强脾弱,脾约便秘。
枳术汤
《金匮要略》原文: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
组成:枳实七枚、白术二两。功效:行气消痞,健脾利湿。脾弱气滞,失于输转,致水气痞结于胃部,故心下坚,如盘如杯。临床常用于:腹满、心下坚的便秘。
邱某,男,70岁
主诉:腹满伴大便不通月余。刻诊:腹满,咽痛有痰色白,口苦伴异味,高血压病史,偶头沉,视物模糊,情绪低落,甲亢疾病治疗中。大便干,无力,小便频夜尿多。舌红胖苔黄中后剥脱,脉沉细。胃镜:萎缩性胃炎。肠镜:结肠黑变病。
处方:麻子仁丸合枳术汤加味连服十余剂药后自觉肠蠕动有力,大便日一行,质可。后用上方加减做丸药调理善后。
按:胃热灼津,脾运失常,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故患者肠燥便秘,质干,解之费力,小便频,方用麻子仁丸润肠泄热通便;又见腹胀满明显,而用枳术汤行气消痞,健脾利湿。麻子仁丸为治疗体虚者及老人肠燥便秘、习惯性便秘、痔疮的常用方。方中麻子仁和杏仁宣肺润肠,是常用治疗便秘的对药,取其“肺与大肠相表里”“开天气以通地道”之理。
枳术汤中生白术健脾补虚,补益脾气,治疗便秘时常用30g~50g。枳实主治胸腹痞满而痛且大便不通者。痞是不适感,满为胀满。即患者感觉胸腹部胀闷感、疼痛感、堵塞感。这就是张仲景所谓的“心下坚”“心下硬”。大便干燥难解,或数日一行,所谓“腹大满不通”、“脾约”等。枳朮汤主治的腹胀多伴见心下痞硬“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心下坚”为痞满之极,故重用枳实7枚之多,是为“水饮所作”,故配伍白术,白术为经方中治水之要药(如苓桂术甘汤、泽泻汤等)。胃下垂、肝硬化腹水等常见此方证。枳实促进胃肠蠕动,加强胃排空,为中药的胃肠动力剂;白术则可以把潴留在胃肠腔的多余水分回吸收入血管,再通过腎脏排出,为中药的白蛋白。故既有胃肠动力障碍又有水液潴留时,枳术汤为首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