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杂记 | 在火车写的火车事儿(20190803)
以前随手拍过一些照片,记过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回头翻翻,记起了很多旧事,边看边顺,修改了一些错字别字。
本文记于19年8月3日,在乌鲁木齐回潍坊的火车上写的关于火车的一些东西。
这次新疆之旅,最后选定火车出行。
最初研究的自然是飞机,探讨过多种线路,青岛乌鲁木齐,济南乌鲁木齐,甚至短途火车与飞机组合,从周边城市飞乌鲁木齐,或从青岛济南飞乌鲁木齐周边城市,最后还是选择了火车。
主要是经济方面因素,暑假高峰,机票价格比淡季高了很多,往返合计三千七八,感觉很是不值。
还是火车好,不管旺季淡季,都是一个价格。
近年来,出长途少,一般是飞机,感觉偶尔坐次火车,回味回味,也是不错的体验。
曾经,坐火车也是很显赫的事。
与周边几个县相比,益都通火车,有火车站,是一个很值得骄傲的事。农村老家离城里不到五十华里,当年村里很多老头老太一生的愿望,就是让儿孙用小推车推着进城去看一次火车。有些老太老太最终也没见过火车。
小时候,曾经跟父亲进城看过一次火车,对一个黑乎乎冒浓烟的东西拖着几十节铁盒子沿着轨道跑,感觉神奇的了不得。回家和小伙伴们一说,没几个相信的。
后来进城读高中,往返路上经常遭遇火车,有时过火车,堵在路上好长时间,对火车有了更多了解,也就不再神奇,甚至有点怨念。
第一次坐火车是到济南读大学,和父亲一起,坐的是青岛到济南的慢车。虽是第一次,现在却没有多少印象了,只记得票价四块多,我买的是半票,两块三。现在买只冰糕都五六块,想想那时物价真便宜;实际联系当时的收入,也不便宜。
后来读书期间家校往返及刚工作那几年出差,火车是主要的出行工具。回想一下,记忆最深的一是挤,二是慢。
有一年放寒假,车上人挤人,基本上是脚不着地,最麻烦的是上厕所,有两名公安专科的漂亮女同学被挤哭了,后来听说是尿裤子了。
还有一年开学,似乎是全国高校同一天开学,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涌到了车站,车停下,根本开不了门,有些同学爬窗户进去,没那个能力,早晨九点的车票,硬是晚上十点才坐上。
工作后有一年去无锡出差,从潍坊上车,直到南京才找到个座。那个年代,脑瓜灵活的人在车上做出租马扎的生意,很是火爆。
印象最深的某年去兰州出差,办完事回返,宝鸡附近有趟列车出了事故,把我乘坐的那列车堵在了天水,慢慢往前挪,硬是困了一天多。沿途村里老百姓,纷纷提着暖壶方便面高价售卖,一壶开水卖到十元。那时没有手机,无法与家中联系,该到家点家中没见到人,与兰州方面联系,说按时送上车了,让家里很是担心了一回。
除了挤,最让人难挨的就是慢,特别是慢车,基本上逢站必停,晃晃悠悠,牛车一般。偶尔坐次特快,时速七八十公里,感觉真爽。谁能想到后来的动车高铁,时速会达到二三百公里。
近几年偶尔乘火车出行,都是动车高铁,已经有很多年没做过绿皮车了。
这次火车出行,去是两段高铁,潍坊上午七点多出发,晚上八点左右赶到兰州,住一宿;第二天再乘高铁赶往乌鲁木齐,早晨八点多出发,晚上八点多赶到,好在有人接站。
接连两天十二个小时的高铁,挺累,明显不如飞机舒服。
回返也是两段,备选方案两种,一是乌鲁木齐乘高铁到兰州住一宿,第二天兰州乘高铁回潍坊;二是乌鲁木齐高铁到西宁,停一天,乘西宁到青岛的快车软卧回潍坊。最后想体验一把软卧的感觉,把第二种方案作为首选方案。
去的车票相对好卖,关键是返程的软卧很难买。到开始预售的时间,正在参加一个培训,手机登录12306网站,发现西宁到青岛的软卧还有12张,但手机不太好操作,等五分钟后赶到办公室电脑登录操作时,已经没票了。
浏览一下,发现兰州到青岛还有几张软卧,赶紧下定,将方案调整到乌鲁木齐到兰州和兰州到潍坊两段。
昨天晚上八点半赶到兰州,十一点四十五坐上这趟兰州到青岛的绿皮车,发现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妙。软卧比硬卧空间大,宽敞很多,解决了中铺上铺爬不上去的问题;四个人正好一个小包厢,私密性好。但存在一个根本问题,就是运行很不平稳,似乎不停刹车一样,隔几分钟就剧烈摇晃一下,让人无法安静入睡。
睡不着干脆不再睡,什么时候困了再说,可以随便躺着,总比直挺挺的坐着好。
对于这次出行安排,刘同志非常不满意,说还是飞机舒服,快,能早到家歇歇最好,深以为然。
长途出行,不考虑经济因素,首选飞机,高铁次之。
车过天水,天欲明。
睡不着,再躺会儿。
2019年8月
公众号ID:kbwdwys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