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百年魏启峰 六代侨批缘” 一文

评“百年魏启峰    六代侨批缘” 一文

——兼评陈胜生先生有关魏启峰批局其他文章

誉满南洋和潮汕地区的魏启峰批局,是一家典型的家族式企业。其前身“森峰启记” ,始创于1879年(清光绪五年)。在魏氏家族“承”、“先”、“立”、“茂”、“基”五代人的竭力经营下,历经百余年,在潮汕地区先后创建“森峰启记”、“启峰栈批局“、“魏启峰批局”、“万丰发侨批局”,在香港创建“榕记批局”,在新加坡创建“新峰栈批局”,形成一个以经营侨批为主,兼营土、特产的国际性金融网络。鼎盛时期经营的侨汇年总额约占全潮汕地区的50%,有潮汕“第二邮局”之称。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在侨批文化研究中,作了重大贡献。专家、学者们搜集大量侨批历史资料,出版《潮汕地区侨批业资料》、《潮汕侨批业档案选编》等重要著作。其中包括魏启峰批局历史资料,为研究者提供重要的研究依据。但是,一个自称熟悉魏启峰批局的陈胜生先生(笔名江宁) ,抛出“百年魏启峰   六代侨批缘”一文(以下简称陈文),干扰对魏启峰批局历史的研究。陈先生是东兴汇路开拓者的后代,在侨批研究中有一定影响,陈文曾被当成范文,在网上扩散,影响很广。陈文的错误陈述,以讹传讹,波及其他作品。为了避免讹传,贻误后人,我们将指出陈文中若干违背史实之处,并就存疑问题与陈先生商榷。

一、不了解魏启和历史及家族人事关系(省略对前人的尊称,涉及称谓处,以第二作者为第一人称。)

魏启和是魏启峰批局的创始人和直至解放初的负责人, 在魏氏家族企业发展中, 起着无人能够代替的重要作用。陈先生作为一个魏启峰批局历史研究者,对魏启和的历史和家族人事关系是如何陈述的。

(1) 有关魏启和逝世时间。

陈文说:“魏启和……1954年前后逝世。”

陈先生在其他文章中曾说:“魏启和……1957年逝世于香港”。

事实上,在香港魏启和的墓碑上,刻着其生卒时间为1885——1959年。

有关魏启和的逝世年份,只要问一下他的后人,即可清楚。陈先生宁愿用臆测方式,可见陈先生研究态度是很不严谨的。

(2)魏启和及魏基坚的关系。

陈文说:“魏基坚……,自幼长期与曾祖父、三叔父住在铺头,受到长辈思想的熏陶,”、“在三叔父的赞许下,……”。

魏基坚(1921——1998年)的曾祖父是魏履巧(1861——1924年)。从他们的生卒时间可见,陈先生之意是魏基坚三岁前便住在“铺头”,接受魏氏先辈魏履巧、魏启和的侨批业早期教育。但是,一个未满三岁的幼儿能接受多少侨批业知识呢?

魏启和及魏基坚是家族侨批业中两个重要人物,连他们的关系都不清楚的人,能说熟悉魏启峰批局吗?请陈先生查一下魏氏族谱。魏基坚的三叔父不是魏启和,应当是魏茂发。魏启和是魏基坚的三老叔(潮汕地区称谓,意为三叔公) 。

(3)魏茂硕是魏启和的次子。

陈先生在其他文章中说:“魏启和……的长子魏茂硕……”。

事实是,魏启和有三个儿子,依次为魏茂中、魏茂硕、魏茂龙。

(4)林干臣是魏启和的表兄弟。

陈先生在其他文章中曾说:“……林干臣(魏启和的内侄)”。

林干臣是魏启峰批局要员。魏启和与许姓妻子终生相伴,无侧室。他的内侄怎么姓林了?其实林干臣是我的老祖姑(潮汕地区称谓,意为太姑婆)的儿子。魏启和与林干臣是表兄弟。

(5)魏启圃与魏启和是同胞兄弟。

陈文说:“'魏启峰批局’这块金字招牌由魏履巧的第三儿子魏启和及侄子魏启圃风风火火地挂将起来。”

魏氏族谱中记载“廿世祖福罗公(平岳公四子)妣陈氏产男名履巧。”族谱显示魏履巧为独生男丁,何来侄子?

准确说,魏启和及魏启圃都是魏履巧的儿子,他们是同胞兄弟。杨群熙先生在《潮汕地区侨批业资料》中就有明确的表述“揭阳'魏启峰’批局是由魏启圃、魏启和兄弟2人创设的”。

二、重大历史事件违背史实

(1)乘盟军飞机赴暹者是魏茂硕。

抗日战争日寇刚宣布无条件投降,魏启峰批局神速派员赴暹发展侨批业。因民航业尚未恢复,经申请乘盟军军用机赴暹。杨群熙先生在《潮汕地区侨批业资料》中说: “(魏启和)面嘱儿子茂硕……乘搭盟军飞机克日飞暹,……”。明确指出,赴暹者魏茂硕,是魏启和派去的。陈文却说:“日寇刚无条件投降,……,即派林干臣,……,抵港,再转暹罗,……”。

(2)1946年揭阳魏启峰批局经理是魏茂青。

陈文说:“1946年……,另聘请澄海人佘清波代理榕城魏启峰经理之职,”

魏启峰批局是一个典型的家族式企业,魏氏家族涌现一批优秀的侨批业人才。揭阳榕城魏启峰批局从创立至结束,经理一职不容他人染指,始终是族内人担任。历任经理任职年限如下表:

姓名                      任职年限

魏启和                  1912——1932

魏茂中                  1932——1938

魏茂硕                  1938——1945

魏茂青                  1945——1953

魏基坚                  1953——1958

魏基强                  1958——1979

佘清波,人称六佬,他是榕城魏启峰批局的会计(当时称财赋)。

有魏启峰批局老员工和几个知情人都证明,1946年揭阳魏启峰批局经理是魏茂青。

(3)魏基坚兼管揭阳和汕头两地家族侨批业务时间是1953——1958年。

陈文说:“1942年(魏基坚)……,兼管辖榕城魏启峰的业务,直至解放后并入中国银行;”

首先,1953年榕城魏启峰批局经理魏茂青因脑溢血逝世,才由魏基坚兼任榕城魏启峰批局经理。上述历任经理表也记载这一史实。魏基坚兼管汕头和揭阳两地侨批业务,起始时间为1953年,绝非1942年。其次,1958年揭阳侨批局改组为侨批业联合会办事处,揭阳魏基强被推举为办事处主任,担任揭阳魏启峰批局末任经理,侨批业务归联合会办事处管理。1958年中国人民银行揭阳县支行为此发文:“揭阳县乙种侨批局改组补充意见”中载明,“原魏基坚经理领取汕头揭阳二地双分[注:应为份,原文如此]工资,拟取销在揭所领工资部分。”材料说明魏基坚只兼管至1958年,不可能兼管至并入中国银行的1979年。所以,魏基坚兼管两地业务时间为1953——1958年,绝非1942——1979年。

(4)魏基坚1946年才赴香港。

陈文说:“1942年……,……基坚于香港创立'榕记’批局……”。

事实上,魏基坚1946年才去香港,1——8月任'榕记’批局经理。不知陈先生有何根据?

魏基坚为魏启峰批局的发展功不可没。他为人忠诚,陈先生的说法绝非他的本意,是陈先生强加他头上的。

(5)魏茂中逝世于1938年。

陈文却说:“魏茂中也在战后飘洋,抓好安南、暹罗、金边各线;”

事实上,1938年,魏茂中因病在上海医治无效去世,战后还能飘洋发展侨批业吗?

三、存疑问题

(1)攻城指挥部设在哪里?

陈文说:“揭阳解放前夕,……解放军……逼近榕城,把指挥部设在'四维里’魏家大院,……而战士们为魏家挑水扫地,挨砻碾米。……部队还在魏家大院内召开庆功大会。”

解放前夕,住在四维里的我及兄弟姐妹,至今健在者(包括近几年刚去世的魏基楠、魏玩珠)都可证明四维里大院解放前夕无解放军。有魏启峰批局老员工也证明四维里并无驻军一事。按理说,四维里大院有电话,解放军把攻城指挥部设在四维里大院是有可能的。少数几个指挥员在屋里步署攻城,避开住在四维里大院的这些青少年(当时,我七岁,兄弟姐妹有十几岁的少年,魏基楠是十九岁的青年)也在情理中。但是,战士们“挑水扫地,挨砻碾米”, 在四维里举行的解放榕城庆功会上,还“欢歌漫舞”(陈胜生先生在其他文章中,描述这次庆功会用语)。这些住在四维里的青少年,竟无一知晓,就有疑问了。而且庆功会是在解放后召开,难道还需要避开我们这些青少年吗?

(2) 四维里内四条巷是以“礼、义、廉、耻”命名吗?

陈先生在其他文章中说:“ 四维里大院内的四条厢巷分以礼、义、廉、耻四字命名。”

魏氏家族大院命名为四维里,有两个含义:其一是引自我国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管仲的名言“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其二是罗字的繁体字“羅”,正是四维二字组成,大院命名为四维里,以资纪念魏氏家族侨批业创始人福罗公。因此,四维里确与礼、义、廉、耻四字有关。但是,四个字是一个整体,拆开来,“耻”为贬义字词。单独用“耻”字命名一条巷,是违背街巷命名不用贬义字词原则的。因为街巷命名要顾及在那里居住的人们心理感受。不知陈先生可有替他人设想,“耻”巷内生活的那部分魏家人,每天如何面对“耻”字?他们的心理感受如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