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片石是吾师——金农专师《华山庙碑》,终创“漆书”
4月16日,我曾在微头条发文“抄袭还是暗合?金农漆书,古已有之”,有条友留言说金农本就取法汉简的诏版之类,我查了一些资料,未见此说 ,又查了一下,汉简的发现是1899年的事,因此金农根本没有见过汉简,更不可能见过1979年发现的敦煌马圈湾汉简。本文收集了金农多幅漆书作品和《华山庙碑》多个临本 ,方便朋友们集中欣赏!
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
金农漆书欣赏
金农漆书欣赏
金农漆书欣赏
金农漆书欣赏
金农生活在康、雍、乾三朝,他给自己封了个“三朝老民”的闲号。金农初不以工书为念,然书法造诣却在“扬州八怪”中成为最有成就的一位。
金农 漆书录《华山碑》(局部)
金农隶书《王融传》(南京市博物院藏)
金农的书法取法汉魏碑版、佛家写经、汉飞白书,以及《禅国山碑》《天发神谶碑》等,以自创的“漆书”,也被称之为“寿门书”,最具特色,个性张扬;他的行草兼以碑版的笔意,奇趣盎然,独树一帜。
金农的“漆书”来源于汉“八分书”,用笔方扁如刷,墨色浓黑如漆,笔画横粗竖细,结体方整。
他在隶书中杂入“漆书”笔意,墨色浓重,古拙生姿。他的行草融入汉魏碑版与“漆书”的笔意,用笔率真,结体紧密,体势欹斜,有苍逸拙朴之趣。
金农临《华山庙碑》之一
金农临《华山庙碑》之一局部欣赏
金农称“吾师”者有二,何焯先生以及《华山庙碑》,二位老师或许是合一的。
金农隶书,初从郑簠入手,三十岁左右得汉《华山庙碑》拓本,爱之弥深,反复临摹,时人王瑾说他“见《华山庙碑》,笔法为之一变”。从此,他从郑簠书风中脱出,从汉魏碑刻去寻找入古出古自开生面的创新之道。
从三四十岁开始临习该碑,到七十余岁的数十年间,他临习《华山庙碑》的作品存世不少,但每件作品都有不同的意味不同的风貌,从较早的扁形圆笔,到中年方体方笔明显带有魏碑书意的变体临写,至竖横都用扁笔,强调倒薤撇捺的楷隶,以至七十岁左右“漆书”的形成,都在他各个时期临写的《华山庙碑》作品中有所体现,可以说他每临习一次《华山庙碑》总带着探索性的思考,该碑成了他书法变革的灵感契机。“华山片石是吾师”,金农如是说,而这个老师就这样伴随了他一生。
金农临《华山庙碑》之一, 纸本, 纵141cm ,横53.5cm,福建省博物馆藏。
金农临《华山庙碑》之一局部欣赏
金农临《华山庙碑》1734年 轴 纸本 隶书 102.1cm×56.5cm 广东省博物馆藏
在金农传世的多件《华山庙碑》临作中,最有代表性,最具承上启下意义,幅式最巨,气魄最大,书写最为得意得神的当推大字隶书《华山庙碑》了。
金农大字隶书《华山庙碑》此作原为巨幅立轴,原轴高度应在3.6米左右或更长,宽至193厘米。
金农大字隶书《华山庙碑》局部欣赏
金农大字隶书《华山庙碑》局部欣赏
这幅作品既带有早年扁体的隶书风貌,又不再求华山碑形貌的相似,而是更多地参用了魏碑的体势与方劲拙硬的用笔,在力求整体的简朴厚拙中,又每每强调撇捺的舒展与顿挫,所谓倒薤、垂露法的运用,使方拙的体势中有了变化和风韵,前人把这类书法归为冬心先生独创的“楷隶”,而这幅气沉力厚魄力宏远的巨幅作品,和他晚年为世人熟知的渴笔“漆书”,形体已有许多类似——金农以他雄深的气魄,孤傲独诣的革命精神,开创了有清书坛一种全新的面目。
《华山庙碑》 顺德本(即金农藏本),现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华山庙碑》华阴本,故宫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