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传统绘画精赏:孔雀、墨梅、花虫、秋林
古人对自然的认知源于春青、夏赤、秋金、冬墨,他们所看见的便是对世界最淳朴的认知。长久以来,西方潘通色卡上的色号是国际时尚的风向,而那抹悠然的东方之色却甚少有人问津,甚至那些淡雅韵致的画面被长久地遗失在故纸堆和历史的长河中。
古人对绘画的渴望随着血液的流淌贯穿始终。2000多年前,日本先人在古坟壁上留下了一抹印记,开启了日本画的独特篇章。然而,语言文字的出现并没有打破人们对于画面的渴望,反而衍生出更加丰富的关于色彩的词汇,相伴相依的色彩与文字便在这千百年的历史演进中不断延续着新的传奇。
典雅中的“活色生香”,窥得一部日本画的千年进程。一篇篇色彩之美就藏在天文史书、传统工艺、乃至风土人情中。不同于西方热烈强劲的表达方式,雅致作为日本画的审美基础,连接着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
世间万般色彩存于自然之中。画家笔下的自然之色有一种令人神往的美感,简单、清雅的画面却囊括了古人生活的种种。从来风花雪月动人,春雨霁水天难分。画中的一方世界,却让人们领略了文雅之美。
人们对于自然的求知热情在各个时代都不曾减退。日语中的“花鳥風月”指代的是“优美雅致的自然景致”。日本人出于对大千世界的万分憧憬,对鸟类有种特殊的偏爱。江户时代,日本曾与中国、荷兰频繁通商,并积极引进各类珍禽鸟类。当时的文人画家融合了西方博物学的优良特点,从构图等方面使用了挂卷轴、屏风画等表现手法,使得整幅作品具有极高的学术及艺术价值。
谷文晁(1763—1841年),是日本江户时代后期的著名画家。他是关东南画之父,他将明代流行的浙派画风、西方写实等绘画技法糅合进南宗画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谷文晁弟子众多,其中渡边华山是其最出众的弟子,继承了他的很多绘画技法。此外,他还熟练地掌握了中国画的设色、泼墨等技法,笔下题材包罗万象,堪称江户时代后期日本的画坛巨擘。
丝绸上的《孔雀牡丹》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是谷文晁以新奇的视角将孔雀与牡丹花进行对比融合之后的创作,浓艳的设色是他追求内心情感的表达方式。
早期的颜色,其雅致让我们动容,每一种颜色都从天地万物的造化中衍生而来。墨,是一种很特殊的黑色,一方面它指的是无光泽无亮度的黑,另一方面,它又兼具五彩,是古代最常见的色彩。古人制墨史源远流长,历代能工巧匠研制发明了诸多各具特色的墨,通过墨色深浅浓淡的多次晕染,来达到“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
很多文人雅士喜欢在书房中悬挂以山水、梅竹为主的卷轴画,或气势恢宏、或雅致清丽的画面其实都是托物言志的表现。这种对内心的追求、对自然的向往,也影响了喝茶、品香、器物的使用。
山本梅逸(1783—1856)是江户时代后期的画家,本名亲亮,字明卿,号梅逸,出生于名古屋。年轻时他曾亲睹元代墨梅名家王冕的梅图,据说这也是他立志成为画家的契机。山本梅逸在花鸟画领域颇有建树,他吸收写生派的绘画风格,构建独特的绘画意境,并因此获得了极高的声望。
自古以来,梅兰竹菊在绘画艺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基本构成大致安排为前景、中景、后景,以表现出空间的深度。1843年,山本梅逸绘制了这幅可以悬挂的《梅竹兰》卷轴画,以纯墨色描绘的梅竹兰表现着充溢的能量。自然转换的远近空间、细腻有致的层次布局,是画家古稀之年创作的精品之作。该作品现藏于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
江户时代后期到明治时代,随着闭关锁国的结束,西方现代思想不断涌入日本。此际,传统与洋化两种生活方式互相冲突,东西方的艺术美学理念不断碰撞,在喧嚣之中涌现出一位位艺术大家,为人们留下了无数艺术瑰宝。
在西洋美术逐渐扎根日本的同时,传统艺术也在经历惊涛骇浪般的巨变。冈部浩是日本明治时代的画家,为了观察花卉、动物的形态,他时常游历自然,临摹中国国画作品,继而发展出一套独特的写实风格。
当淡淡幽色在市井富庶里成了不可或缺的点缀之时,日本画也终将从早期的借鉴、描摹,走向了独具韵味的一面。冈部浩的《花瓶与蚱蜢》创作于1800年,整幅作品具有浓郁的日式风格,主题趋于现实,淡雅的和谐色彩平衡了花瓶上精美繁复的纹饰,极具观赏价值。
时间以同样的方式流经了每个人,而每个人却以不同的方式度过了同样的时间。大风过后,黄土卷起的烟尘弥漫在密林深处,仿佛能听见大地的呼唤和脉搏。金色的余晖总是沉郁丰厚,岁深日久,再难拂去。青山绿水间,明丽的黄只是点缀,从来不喧宾夺主,恰如其分的暖色,纵然热烈,也有绿景丛林的调和,迎风卓越,别有一番风致。
与保守的江户幕府不同,明治天皇在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求新求变,力争与欧美等国成为并驾齐驱的发达国家。此时的日本,犹如百花盛放,令人目不暇接。
下村观山(1873-1930),日本明治末期至昭和初期的著名画家,本名晴三郎。他最初拜狩野芳崖为师,狩野芳崖去世后又拜他的好友桥本雅邦为师,是东京美术学校(现东京艺术大学)的首届毕业生。1898年,下村观山与日本画家横山大观及菱田春草等创立了日本美术院。1917年,他成为了日本帝室技艺员。
在时代激烈的碰撞和冲突中,明治时期的绘画艺术体现出了复杂而又蓬勃的生命力,无论何种派别和工艺,每一位艺术家都竭尽全力寻找着自己内心的至高纯美。
1907年,下村观山以折叠式屏风的方式创作了这幅《木间之秋》,该作品现藏于东京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虽然这件作品较好地表现了写实与装饰风格,但显然在视觉冲击力上并不是那么地强烈。画中的金色,似是一种生命,自觉地蔓延在枝头,好似所有凋零之前的余生,都要在晨光里拼尽全力地绽放。
天色如洗,远处的云彩泛着与落花相近的色彩,悠远而成熟,以万众瞩目之姿,向着一处朝霞奔袭而来。那些不言不语的惊心动魄大抵要扮演一个内敛而低调的画者,用成熟的色彩,绘就了疏离一岛的日本画卷。我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