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收藏】一文读懂冠脉CTA正常解剖
冠状动脉为心脏的营养血管,环绕心脏一周的冠状动脉如一顶王冠,左、右冠状动脉是升主动脉的第一对分支。
左冠状动脉较短,起于主动脉左冠状窦,经肺动脉干和左心耳之间,在左房室沟内行向前外,随即分为前降支和回旋支。从左冠状动脉起始至分支前的一段称左冠状动脉主干,其长度0.1cm~1.5cm者,无主干或1.6cm以上者较少见。有时,在主干分叉处有一较大的斜角支,而使主左冠状动脉呈三叉型。
左冠状动脉主干(LM)开口于升主动脉左冠状窦中、上部,左主干的长度从几毫米到3~4厘米不等,没有分支。有时左主干极短,以致形成降支和回旋支双开口于左冠状窦。
1.左前降支(LAD)为左主干的延续,沿前室间沟下行抵达心尖部,有时绕过心尖而终止于后室间沟。左前降支动脉的两个主要分支是室间隔支和对角支。前降支为供应前壁心肌的重要血管。
2.对角支(diagonal,D) 走行于左心室表面,因其走行于相互垂直的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之间而得名。对角支从前降支斜行发生,一般1~3支,供应左心室前侧壁心肌。有时对角支从前降支及回旋支之间由左主干直接发出,称为中间支。
3.室间隔支(septal,S)由左前降支垂直发出,进人室间隔后供血于室间隔前2/3心肌。
4.左回旋支(LCX)左回旋支从左主干呈直角发出,走行于左房室沟内,在到达左室钝角缘时开始分支,发出边缘支供应左室侧壁及部分下、后壁心肌。
5.钝缘支(OM)由左回旋支发出的边缘支中走行于心脏左缘最粗大的一支。
6.左房支(LACX)自LCX 近侧端发出,供应左心房心肌。
7.房室沟支(AVG) 为回旋支的延续,走行于左房室沟。
右冠状动脉主干直径为3-5mm,沿途直径无明显改变,直至发出锐缘支后才开始逐渐变细.呈“C”形或“”L”形走行于右房室沟,终末分出左室后支和左房支。
1. 窦房结支(SN)约60%起于右冠状动脉,其起点多在距主动脉壁0.lcm~1.0cm内并深埋于右房室沟的脂肪组织中。动脉起始后,先行于右心房前内面,被右心耳所掩盖,再向后穿入右心房浅层肌中或沿心外缘下至上腔静脉口处,常以逆时针(有时以顺时针)方向环绕该口,穿经窦房结后再分支分布于心房壁并与其它心房动脉吻合。
2. 动脉圆锥支(CB)由右冠状动脉发出后向左走行,与来自左冠状动脉同名支吻合成Vieussen环。分布至动脉圆锥。
3. 右室前支2支~5支,在右室支(RV)呈直角分出,分布于右心室前壁。右室前支与左冠状动脉的同名支吻合,是左、右冠状动脉之间潜在的侧副循环径路。
4. 右缘支:恒定而较粗大,沿心下缘行向心尖,是冠状动脉造影片上辨识血管的标志之一。
5. 右房支:分为右房前支、右房中间动脉和右房后支。这些分支数目不定、管径细小,分布于右心房壁及大血管根部并形成心房动脉网。
6. 房室结支(AVN)90%起于右冠状动脉“U”形曲的顶端,沿室间隔上缘前行,分布于房室结及其邻近部位。
7. 右室后支:1支~2支,管径细小,分布于右心室膈面。
8. 左室后支:1支~4支,分布于左心室膈面。
9. 后降支(PD)或后室间支:沿后室间沟下行,在心尖附近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吻合。后降支除分支分布于后室间沟两侧的左、右心室隔壁外,尚发出7~12条后间隔动脉,分布到室间隔后1/3~1/4部。
左、右冠状动脉的分支及其终末支,在心脏胸肋面变异较小,而在膈面变异较大。采用Schlesinger等的分类原则,将冠状动脉的分布分为三型:
1.右优势型:右冠状动脉在膈面除发出后降支外,并有分支分布于左室膈面的部分或全部。
2.均衡型:两侧心室的膈面分别由本侧的冠状动脉供血,它们的分布区域不越过房室交点和后室间沟,后降支为左或右冠状动脉末梢,或同时来自两侧冠状动脉。
3.左优势型:左冠状动脉除发出后降支外,还发出分支供应右室膈面的一部分。
根据我国解剖学资料,右优势型约占65.9%,均衡型约占28.5%,左优势型约占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