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时尚地标,老外滩不老,年轻人扎堆
公元738年,唐玄宗李隆基设立明州,当时的州治和鄮县县治都在现在的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
公元771年,唐代宗李豫大历六年,鄮县县治迁至三江口,开启了三江口的发展历史。
公元821年,唐穆宗李恒长庆元年,鄮县县治迁回鄞江,明州州治则迁至三江口,将三江口的发展进程推进了一大步。
公元909年,五代吴越钱镠天宝二年,鄮县改称鄞县,县治也迁至三江口,再次推进了三江口的发展历程。
明州地处东海之滨,唐代时,明州和广州、交州、扬州,并称四大港口。
宋代时,明州和日本、高丽等国,交往甚密,明州和广州、泉州,并称南宋三大港口。
公元1381年,朱元璋取“海定则波宁”之义,将明州府改为宁波府,宁波之名,沿用至今六百多年。
1840年6月,英国舰队从印度出发到达中国海域,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长期闭关锁国的清政府,无力抵抗,节节败退。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全部接受了英国提出的议和条款,在英军旗舰“汗华”号上,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这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除了割地赔款之外,还有一项重要条款就是,开放五口通商。
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作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人居住,并且派设领事,通常称为五口通商。
中国的大门,从此被英国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
1844年1月1日,宁波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正式开埠。
外国人纷纷前往宁波,英国领事指定江北岸,作为外国人的通商居留地。
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等战争的爆发,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涌入中国的外国人越来越多。
外国领事、商人、教士、外侨侨眷等,基本上都居住在江北岸槐花树下至桃花渡法国天主堂的沿江一带,其中以英、法、美三国侨民为多,因此这一带留下了近代以来的很多老建筑。
英国领事馆、巡捕房、侵华日军水上司令部、浙海关、天主教堂、江北耶稣圣教堂、宁波邮政局、通商银行等等,具有显著的西式特征和民国风格。
1927年,中国政府收回了江北岸外国人居留地的行政管理权。
江北岸,被外国人控制了83年之久,由此称为宁波老外滩。
外国人居留老外滩期间,建造了一处著名的建筑,老外滩天主教堂。
天主教堂建于1872年,典型的法国哥特式建筑,建筑面积4380平方米。
遗憾的是,2014年7月28日,天主教堂的主教堂被一场大火烧毁,2015年重新修复。
1992年开始,宁波老外滩,作为商业旅游项目开发。
2002年,宁波投资6亿元对老外滩进行了改造,基本保持了当初十里洋场的风貌,融东西方建筑文化之美,以新兴的BlockS商业街区概念打造成了一个集购物、美食、娱乐、旅游、居住为一体的特色区域,成为了宁波新的时尚地标,和宁波天一广场相得益彰,深受年轻人推崇和喜爱。
老外滩不老,年轻人扎堆。
夜市胜白昼。
将近1300年的历史长河,宁波屡经战火摧残,三江口,终于迎来了盛世繁华。
夜色下的三江口,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流光溢彩,灯光璀璨,时尚而炫目。
城市亦不老,活力四射。
试问未来之繁华,又是如何模样!
宁波旅游地理百科,就在颖之星语。
颖之星语原创出品,禁止抄袭,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