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的“另类解读”
熊树星
一次在上文言文《卖油翁》做人物形象分析的时候,教师总结得出陈尧咨是一个自以为是、傲慢自大的人,而卖油翁则是谦虚沉稳、深藏不露的人。
孩子们都刷刷地记着笔记,有个坐在前排的学生却没有动笔,他歪着头对我说:“老师,我觉得卖油翁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谦逊,陈尧咨可能也没有那么坏。”
“何出此言呢?”
于是,这个学生分条缕析地给我罗列出一大堆缘由——
“陈尧咨擅长射箭,文中用的词是'当世无双’,这个评价可了不得,能让欧阳修用上这个词来形容,他的射箭技术必然有过人之处,那么他有骄傲的资本和底气,即使'自矜’,也无可厚非,更何况他当时'射于家圃’,是在自家园子里射箭,就更没有什么可指摘的了。”
“哈哈,你这一上来就给陈尧咨'洗白’了不少呢!可是卖油翁的不谦逊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我笑着问他。
看我对他的分析很感兴趣,他反倒不紧不慢地卖起了关子,“老师您别急,听我慢慢给您分析:陈尧咨在自家园子里射箭,可能是在练习,或者就算消遣射着玩,这个时候卖油翁路过,他不是瞥上两眼就走,而是放下担子来看”。
“可这又能说明什么呢?卖油翁爱看热闹不行么?”
“这说明卖油翁是被陈尧咨的射箭吸引到了,就如同《陌上桑》里说的'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一样,卖油翁看得很投入。如果仅仅是看热闹也就算了,但卖油翁是怎么看的呢?'睨之’,斜着眼看,有点不尊重的意味。卖油翁既然看不上陈尧咨的射技,为什么'久而不去’呢?所以在这里,我们就要对卖油翁的反常行为打个问号。”
此时,班上其他学生也都停下了笔,全神贯注地听着他的推论。于是我顺势引导,对陈尧咨的背景进行了一些补充介绍。
陈尧咨他们家是绝对的名门望族,兄弟三个,两个都是状元,陈尧咨自己就是状元,可以说是文武双全的小天才,不过他的性格比较“刚戾”。他大概是看到了卖油翁眼神里的不屑与轻视,所以更想拿出本事来证明自己,十支箭射中了八九支,这其实已经是很高的命中率了。历史上记载,陈尧咨自称“小由基”。陈尧咨这么出色的射技,如果旁边有观众,肯定少不了一片欢呼喝彩,而卖油翁是什么反应呢?“但微颔之”,这个举动几乎是要把不屑一顾写在脸上。
接着,我让孩子们回归文本找出具体的语句来分析陈尧咨的反应,“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我们知道同样一句话,两种不同的语气重音读出来可能就是两种完全相反的意思。如果用反问的语气来读,从这里的确能够反映出陈尧咨的傲慢,但是如果用一个相对平和的语气来读,这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疑问句而已。陈尧咨向卖油翁问询,“您是否也懂射箭?我做的是哪里不够好吗?”,简直可以读出陈尧咨的谦逊来了。这是见仁见智的事情,因为原文在此处是没有任何语气体现的。
但是卖油翁的回答就不同了,明显带有个人情绪色彩,“无他,但手熟尔”。如果说卖油翁之前一系列的言行举止都是在含蓄地表达对陈尧咨射技的轻视,那么这个“手熟尔”几乎就是在很直白地说,你这也没什么了不起。听到这里,有个男生站起来替陈尧咨鸣不平:“当着大庭广众说一个人最引以为傲的本领没什么了不起,谁都会生气,所以陈尧咨的'忿然’是很正常的,一直都是卖油翁在拱火。”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当时的情景,我提议进行分角色扮演朗读,孩子们个个兴趣十足,课堂气氛也达到了高潮。
卖油翁高超的倒油技巧自然令人惊叹,但这发生的一切好像显得过于刻意,整个故事的发展都由卖油翁在把控,从一开始放下担子驻足观看,到看完后面露轻视的表情,再到后面用言语激怒陈尧咨,最后完成自己的表演,这一系列所作所为实在配不上“谦逊”二字。
反而是在所有教辅资料中都被批评为骄傲自大的陈尧咨最后没有与卖油翁计较,只是“笑而遣之”。陈尧咨的这个“笑”值得品味,有多种理解,可以是惭愧的笑,可以是歉疚的笑,可以是心悦诚服的笑,可以是自我解嘲的笑……但无论是哪一种“笑”,似乎都可以看出陈尧咨至少心胸豁达。
我们跳出文本来看,且不说能否将“倒油”与“射箭”进行简单类比,仅评价卖油翁的“善酌”和陈尧咨的“善射”,谁又比谁更技高一筹呢?学生的质疑和教案上的陈词,孰是孰非?
许多时候,教师在讲授课文时容易先入为主,将人物简单标签化,谁是好的谁是坏的,给几个形容词就概括出一个人物形象,得出一个现成的观点。而语文是主观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要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质疑,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推论,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学习的终点也许并不是卖油翁所说的“熟能生巧”,更应该像《庄子》庖丁解牛里所说的技艺高超要近乎道。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北城衡安学校)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