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刘琨琨:建筑摄影的简约色彩构成之美。

《巨友聊》第二十三期,专访刘琨琨:建筑摄影的简约色彩构成之美。

4月16日 · 阅读1880

 摄影杨阳 关注


《巨友聊》系列专访

巨友聊是一个分享优秀摄影师和展示优秀作品的系列专访,和各位优秀的摄影师一起交流分享他们的影像世界。从不同领域或不同的风格,每一期推荐一位摄影师,通过他们的视角和对摄影的认知与理解,让我们一起去学习欣赏ta们的优秀佳作!


《巨友聊》第二十三期专访摄影师@琨大侠(点击关注)

真正的艺术家都更倾向于被线条、色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激发灵感,而不是画面描绘的物体本身。

——皮特 . 蒙德里安

在刘琨琨的作品里,他将建筑、线条以及色彩重组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视觉艺术。在他创造影像的时候也营造出想象空间,以美的形式带来简约的建筑色彩构成之美。而他拍出具有韵律感和色彩构成的摄影作品,通过线条、色彩、影调间隔性的变化产生静态与灵动的韵律之美。

我叫刘琨琨,相对来说琨大侠这个称呼可能更被大家知晓。目前是什么都拍的非职业自由摄影师,从事和人打交道的工作。

幼时和摄影就有初步的接触,那时家里有一台海鸥相机。不过那时并没有使用它拍过照。纯粹孩童的好奇,也许给现在的拍摄埋下了种子。真正开始拍照是从大学开始的。

相对来说我是外表比较安静,很关注细节的人,这和我的个性与成长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在我的摄影作品中,简洁和局部表现是常用的表达方式,洞察那些有趣的细节,寻找事物间隐秘的关联,也有较强烈的色彩表现。冷静中带着隐密的暗涌情绪。

谈到重要经历,第一次在索尼世界摄影大赛收获荣誉对我来说有深远的影响。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也幸运第一次就收获了认可。某种程度上它也让我奠定了2019-2020这两年主要拍摄基调,同时也让我对摄影本身有更多深刻的颠覆性思考,实现了跨越式的意识成长。

谈不上成就,也就是一些小认可。比赛能帮助我们检验在相关评判体系下的拍摄水平,获得的认可也能带来正向的反馈。当然通过比赛,也能进一步整理与反思自己的作品,这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来说也是一种摄影锻炼。

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及新未来主义风格的建筑对我来说都有极大的吸引力。拍摄风格上我不想去刻意定义,因为在其他题材的拍摄上大家可能会看到风格完全不一样的琨大侠。我更倡导用合适的技术与形式去展现我们期望表达的内容,而不被所谓的自我风格所限制。打破“常规”,让自己的创作有更多的可能性。

灵感更多来自于那些不经意的情绪,以及日积月累带来的面对物体、场景时的拍摄敏感潜意识。

对于美感和韵律感的把握并没有特别的训练,更多是一种很自然的感知。也许天然的对于秩序结构的把握,大量的多类别美学领域的接触,也得益于日常大量优秀照片的阅读,逐渐建立起了一种自然的美学意识。

这个问题很多人问,我无法给结论。因为在不同的语境下,建筑的表达方式和评判体系非常多元,没有绝对的好与坏。符合你想表达的拍摄、运用匹配的后期技术那就是合适的。

就作品本身而言,Wolfgang Tillmans、Stephen Shore是我关注较多的。Stephen Shore 有着新彩色摄影大师之称。他非常善于发现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但容易被人忽略的景象,这种有时看似毫无意义的内容,却根植于我们的生活。其对于色彩的把握更是让人着迷。如今70多岁的Stephen Shore还日常活跃在社交媒体上,使用手机记录生活,非常让人崇敬!

数码时代提供了更低的单张拍摄成本,多拍保持拍摄的“感觉”是需要的。但是拍的同时,也多一些思考:为什么要拍?拍的是什么?存在的意义?你的画面和意义与表达关联性是什么?

未来两年会稍微放缓拍摄节奏,关注连续的摄影规划与拍摄。内容上会更加偏向反映观念、更具叙事性的当代题材,目前已经有2/3个项目在长期拍摄之中。


【感谢刘琨琨的交流和授权分享】

图片版权归原创拍摄者所有,文字内容与刘琨琨交 流整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