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何故叫“春秋”?

'春秋时期'是中国的历史阶段之一,指的是东周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公元前476年间的历史。用'春秋'来命名这段历史,源于孔子修订的一本名为《春秋》的史书。

1. 《春秋》是什么?

《春秋》原是史书的统称,中国最早的史书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此后除周王室外,当时各个诸侯国都设置史官撰写本国的编年史,大多以《春秋》为名,有周《春秋》、燕《春秋》、宋《春秋》等,于是《春秋》就成了各国史书的统称,

那个时候人们学习史书,也叫学习'春秋'。但也有部分例外,《孟子》曰:''晋谓之乘,楚谓之梼杌,而鲁谓之春秋,其实一也。'然则乘与纪年、梼杌,其皆春秋之别名者乎!故《墨子》曰:'吾见百家春秋',盖皆指此也。'如《晋乘》、《梼杌》、《郑志》就分别是晋、楚、郑三国的国史。汉以后的《楚汉春秋》、《吴越春秋》等,亦泛指史册、历史。可见,在孔子前后,有人写了历史,都称春秋;甚至于后来,引申出一种写作历史的文笔,称为'春秋笔法',后来《春秋》仅指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史书,即鲁《春秋》。

2. 史书为何以'春秋'为名?

古代'春秋'二字素来有指代很长一段时间的传统,庄子《逍遥游》中写到:'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可知,在那遥远的年代,'春秋'本身表示着一种时间长度,这与记录着过去某一个时期的兴亡盛衰的历史有着概念上的重合,那么以'春秋'指代历史,也是情理之中的。

另外,春秋在古代代表着一年四季。有学者通过对甲骨文和金文的研究,认为商、周一年只有春、秋两季,故称年为'春秋',史书亦由此得名。我们从一些带有季节性字词的成语中也可以参见其中的道理,在表示季节的四个字里春与秋在成语中通常并用,并且二者出现的频次远远大于夏、冬,可以料想,在过去的某段时间内,确实以春、秋来平分一个年份。

与此同时,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觐王室的时节,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中发生的大事,因此以'春秋'命名史书也不足为奇

3. '春秋时期'与《春秋》的关系

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历史加以整理修订后的《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它按照年代顺序记事,时间跨度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722~公元前481年)共242年的历史,以鲁国国君年的在位为纪年,所记历史以鲁国为主,兼及其他国家。

《春秋》因孔子的修订而名扬后世,由于《春秋》所录历史的时间跨度与历史上'春秋时期'的时间跨度大致吻合,所以后人习惯引用书名《春秋》称这段时期的历史为'春秋时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