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窑的特点和收藏价值

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宋代六大窑系。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因其主要产区在浙江省龙泉市而得名。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它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产品风格受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与三窑的产品相似。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 胎较粗,釉色青灰,釉薄而透明,光泽较强,盘、碗器底一般不施釉,也有如元代底足中间刮去一圈釉的。器物以高足杯、菊瓣纹碗、玉壶春瓶、执壶、盖罐多见,高足杯的足较高,有竹节装饰,一节或多节,挖足粗率且较浅。纹饰有人物故事及花托吉字、福、寿、金玉满堂等字。

(1)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采用圈足内放垫饼垫烧,足端无釉.碗、盘底较厚,与此装烧方法有关;

(2)北宋早期用托珠垫烧,器底留有托珠痕;

(3)元代中期以后采用盂形垫具,器物外底中间一圈刮釉,中心有釉,似涩圈;

(4)南宋晚期至元中期采用垫饼托住整个器足垫烧,足端无釉,普遍为朱砂底;

(5)明代又恢复圈足内放垫饼垫烧,外底无釉。

从造型上看,要掌握不同时代的典型器物,以及同一器物在不同时代的造型特点。以鬲式炉为例,这种造型在宋代较为常见,宋代炉一般较矮,轮廓鲜明,板沿口外伸,束腰,腹部突出,三足紧收,廓线起伏明显,整体造型优美细腻。而明代的同类炉整体造型较呆板,廓线不够流畅。从细部看,宋代炉器足底部较圆,而明代炉器足较平呈蹄形。

从胎体上看,宋代龙泉窑器物胎土颜色为白中泛灰,底足露胎处可以看到桔红色窑红,胎体适中,较元、明时期的胎体要轻薄得多。明代龙泉瓷胎体厚重,胎色灰黄,底足露胎处显现赭褐色窑红。

从釉色上看,典型的宋代龙泉瓷釉层较厚,釉色青翠,光泽柔和,釉层中有气泡,分布大且稀。明代龙泉瓷釉层比较薄,玻璃化程度高,透明度好,表面光泽强,釉色或绿中带棕,接近艾绿,或黄中带灰,二者都很不悦目。

从纹饰看,宋代龙泉窑器物纯以釉色取胜,纹饰装饰极少,即便有纹饰也多是刻花装饰辅以篦点和划纹,以及波浪、云纹、蕉叶等图案,构图极为简练,手法生动。而明代器物上的纹饰,装饰较为繁复,图案带有了明显的象征意义,是明代龙泉窑器物比较常见的装饰手法。

南宋 龙泉窑粉青釉簋式炉

拍卖成交价格:880万

规格:高15cm;口径16.1cm;足径14.4cm

此器形体较大,工整美观。口沿外撇,颈部有两道凸弦纹。鼓腹,腹壁上有一对龙耳,苍劲有力、比例协调。通体施娇艳的粉青釉,釉色肥厚莹润,具有青玉般的效果。器口一圈芒口,足底露胎,胎体加入含铁的紫金土,故胎色白中带灰,符合粉青釉瓷器的特征。露胎处显现浓艳的火石红。综上特征,可以认定此炉为典型南宋中后期的龙泉窑,是一件罕见的珍品。

明十五世纪 龙泉窑青釉梅瓶

拍卖成交价格:698万

规格:高45cm

此件藏品通体施青釉,釉色青翠,整器敦实质朴,风韵古雅,体现出淡恬古雅的独特艺术风格

元 龙泉窑贯耳弦纹壶

拍卖成交价格:345万

规格:高37.7cm

此件贯耳壶仿自青铜器造型,挺拔俊雅,高足外撇,方阔沈稳;瓶颈两侧附管状双耳。器型仿明投壶式样。通体由上至下起弦纹五道,通体施青釉,釉色青翠,介于梅子青,粉青之间,釉面凝厚莹澈,历千年而精光未泯,愈见宝光内蕴;釉内多有气泡,聚沫攒珠,润泽如酥,口沿釉薄处浅露胎骨,圈足底无釉露灰白胎泛火石红,清心古雅。整器敦实质朴,风韵古雅,体现出淡恬古雅的独特艺术风格,一展崇尚纯净一色的审美品味。此瓶论器型、釉色、皆属上乘。此种粉青釉弦纹瓶存世极少,同类于此器型者寥寥无几,实为异常难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