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火就是西医的炎症吗?看此文一目了然!
西医认为炎症是机体对于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最为明显的表现是“红、肿、热、痛”,诸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寄生虫等“入侵”人体,都有可能导致炎症。
举个常见的例子,当我们出现牙龈肿胀、喉咙肿痛等一些炎症表现时,很多人便将炎症与中医的“上火”联系在一起。专家表示,上火可以说是炎症的一个表现,但并不等同于炎症。
临床上的炎症很广泛,比如心肌炎、肺炎、支气管炎、肝炎等,西医治疗炎症,主要是针对致病因子使用抗生素治疗。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1LzIyMjEvMjIyNjY2NzE4XzFfMjAyMTA1MjIwOTQ5NTgzNg==.jpg)
中医理论中早已有“炎症”的概念,但比较宽泛,“热”和“火”都算炎症范畴,这其中的“火”又有实火、虚火之分。
按照中医理论,引发“上火”的具体因素很多,情绪波动过大、中暑、受凉、伤风、嗜烟酒以及过食辛辣之品,缺少睡眠等都会导致“上火”。
中医针对“炎症”这种热证,讲究辨证论治,会根据患者的呈现的不同舌象、脉象来对病情进行描述,归纳出“实火、虚火、寒证、热证”等,依据病情轻重、病程长短,各脏腑所受到的牵连状况,酌情施以不同的治疗手段。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1LzIyMjEvMjIyNjY2NzE4XzJfMjAyMTA1MjIwOTQ5NTgyODY=.jpg)
因此,不能将西医的炎症与中医的热证混为一谈。因为,即便是体内确实有火有热,而身体气血亏虚,寒气很重的情况下也是不能轻易用寒凉药泻火泄热,因为这种火是虚火。
比如反复发作、用消炎药疗效不明显的口腔溃疡就属于虚火;
有的人经常下午四五点钟发低热,这是肾阴不足的缘故,同样是虚火。
面对虚火不能用西医消炎药或寒凉中药,即使症状得到缓解,也会伤了阳气。一旦出现诱因还会复发。
真正的实火是邪热炽盛引起的实热证,通常会发自平日身强体壮的人身上。这种火来势凶猛,用药后走得也快。
既然“火”有虚火、实火之分,
故治疗亦有不同。
降虚火
要用滋阴降火的药物,以治疗阴虚火升的咽痛、虚烦易怒、眩晕夫眠、舌红口燥等证,常用药物有玄参、生地、丹皮等。
食物上应拒绝高热量、高脂肪的食品,一些较为温热的食品也要少吃,比如樱桃、荔枝。消除虚火,关键是改变生活方式,即顺应昼夜变化,保证充足睡眠,尤其不要熬夜。
日常可按压照海穴(位于脚内侧,内脚踝尖下方凹陷处),用大拇指按压直至有酸胀痛感即可,5~10分钟为宜。
降实火
要用清泄降火的药物,以治疗肝火上升的目赤、头痛或胃火炽盛的齿痛、便秘等证,常用药物有龙胆草、黄芩、大黄、生石膏等。
如果辨证为实火,可以喝清热解毒的代茶饮,比如菊花茶、金银花茶。饮食上可利用食物的苦寒之性来降火化热,如生苦瓜具有寒凉之性,可以清暑泻火、解热除烦;苦菜具有清热解毒和凉血的功效,有利于制火。
实火多由情绪波动过大、缺少睡眠、贪肥腻等原因导致,因此生活中要保持良好心态,少吃油腻食物。
还可每天点按少府穴(握拳,小指按到的地方就是少府穴)5分钟,此法能有效缓解心火过旺所引起的口舌生疮、失眠、面红目赤、小便赤黄等症状。(郑文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