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豆豆作品里的人物看“高人”的孤独与成就

豆豆的《背叛》、《遥远的救世主》和《天幕红尘》这三部曲被很多人奉为经典之作,尤其是我们最熟悉的《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在2007年被拍成了电视剧《天道》,瞬间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给人们带来了另一种思维方式,一些从来不曾听闻过,看似深奥难懂的词开始被大众解迷,于是,大家把豆豆书中的这种文化思维方式剖析出来统一叫做“天道思维”。

豆豆这三部曲里面每一部都蕴藏着一位“高人”,从思想、行事风格、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他们所体现出来的“孤独”。

但是这种“孤独”却造就出了他们另一种境界的人生,达到了另一种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里面更多的是一种我们可以深度研究的哲学思维方式。

第一部曲《背叛》里的“高人”宋一坤

《背叛》作为豆豆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1995年6月开始起笔,直到1997年8月完稿,差不多历时两年的时间,这是豆豆初期“天道思维”的雏形。

早在2000年《背叛》被改编成电视剧,由许晴和巍子主演,里面的男主角宋一坤便是我们看到的豆豆笔下的第一位“高人”。

宋一坤有着“狼性”的思维,做人严谨低调,凡事在他的操办下一定是万事周全,宋一坤嘴里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

“入佛门六根不净,进商界狼性不足”

他说的似乎是他的好友方子云,又似乎是预示了他自己最终的命运。

宋一坤可以把自己策划进监狱,也可以为爱人夏英杰谋划好前方的道路,还能在一间租来的小房子里掌握着一起大案的中枢神经。

宋一坤几乎没有太多的社交,他大多数时间都是独处的,看书,学习,深度思考。他的好友叶红军评价他说:“宋一坤这种人最大的痛苦在于:他的情绪不能宣泄,他的内心世界不能交流。”

宋一坤是孤独的,懂他的人不多,或许只有好友叶红军懂他,就连身边最爱的人夏英杰和大学好友方子云恐怕也是不能真正懂他的。

如果夏英杰懂他,便不会有后来那“高贵的背叛”;如果方子云懂他,便不会承受不住良心的不安而跳楼自杀。宋一坤的孤独让他对夏英杰和方子云似曾了解却又无法深入了解。

如果宋一坤真懂夏英杰的纯洁,便不会背着她策划出一起“空手套白狼”的惊天大案,让夏英杰无法承载良心的不安而最终随了他去;如果宋一坤懂方子云,便不会算不出一个正直的诗人的良心所不能承受的负荷。

宋一坤的孤独来自于他内心所承载的痛苦,来自于世俗与理想的纠结,来自于身体与灵魂的碰撞。

征服我们的人是强大的;升华我们的人是神圣的;让我们有预感的人是深刻的。——尼采

第二部曲《遥远的救世主》里的“高人”丁元英

豆豆三部曲里面无疑成就最大的当数这部2005年出版的《遥远的救世主》,相比在1997年完稿的《背叛》和2011年完稿的《天幕红尘》相比,更受读者的青睐,或许是因为由王志文主演的《天道》深入人心的原因,也或许是因为《天幕红尘》一直未能拍成电视剧而深受大众的熟悉,总之《遥远的救世主》的确是“火”了,同时,豆豆也低调的“火”了。

男主角丁元英开篇便是在德国做私募基金,以一种“文化密码”一年便从股市里卷走了两个亿,在国内又给王庙村谱写了一曲“杀富挤贫”的神话,再到和芮小丹的那一段“天国之恋”。

丁元英以“神人”一般的存在,上演了一部又一部绝世传奇故事。

被称为“鬼才”的丁元英,却是如此低调与孤独,正如他之前的下属肖亚文所评价的:

“他的每一个毛孔里都渗透着对世俗文化的居高临下的包容,包容到不屑于跟你讲道理,包容到让你自己觉得低俗、自卑,当你快要憋死、快要疯掉的时候,你能想到的就只有一个字,逃!”

丁元英的孤独便是表现在他从来不跟你为了世俗争辩,不会为了吃一顿早餐是多给了一块钱还是被小贩误会没给,也不会为了后面是被王庙村的冯世杰三人曲解还是乐圣音箱董事林雨峰拿枪威胁,丁元英始终都以一种处之淡然的态度入世,不急不躁,不悲不喜,以自己的步调与思维规划着自己所有的事。

他甚至不用去迎合任何人,不去开口向任何人多于解释,丁元英总是把自己关在那简陋的房里,不在乎夏天有没有空调,整日吃方便面,只在乎感观上和精神上的食粮是否充实。

丁元英的孤独不是没有朋友,而是不屑于去强融任何一个圈子,也不屑于去展现自己的才华,低调得让人看不起眼,让人窒息。

他生活里唯一最享受的便是独自在屋里喝上一壶好茶,用顶级的音箱听上一曲原版CD,然后沉浸在钻研学术里。

很多人看不懂,读不懂丁元英,但芮小丹是通透的,她说:“不管是魔还是鬼,无非是思维逻辑和价值观与常人不同,地狱之门大不了就是不同价值观的两种人产生冲突所带来的痛苦”。

肖亚文也是其中的明白人,她懂得丁元英这个人的与众不同和他的思维对人的启发:“认识这个人就是开了一扇窗户,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能让你思考、觉悟,这已经够了”。

丁元英去五台山为了即将发生的一场“杀富济贫”求个心安,方丈一眼便道出了丁元英的特性:三分静气,三分贵气, 三分杀气,还有一气住于身中,游离心外——痞气。

用尼采的这一句话形容丁元英是再恰当不过了:

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的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尼采

第三部曲《天幕红尘》里的“高人”叶子农

《天幕红尘》算是豆豆的收官之作,此后豆豆便再没有出过一本书,所以我们才把这三部一起统称为豆豆的三部曲。

《天幕红尘》依然一如往常的是豆豆思考人生的方式,却赋予了更多的政治因素。开篇便是叶子农送给石油大亨罗家明四个字:“见路不走”,罗家明没有悟出其中的真理,破产后自杀引出了整个故事。

在叶子农提出“见路不走”思想时,罗家明没有悟出的真理,豆豆却让刚毕业的大学生方迪来悟透, 把“见路不走”这个词解释清楚,并把它成功得运用在了和九哥一起开的连锁面馆的商业运作上。

叶子农属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奉者,同样如宋一坤、丁元英一般的孤独,喜欢独处,不拘细节,爱喝好茶,钻研学术便是他毕生最大的乐趣了。

叶子农的生存法则便是如他所说:

“人嘛,活着就有麻烦,就得有担当。谁都不想有麻烦,也不是所有的麻烦都能躲过的。躲你能躲的,受你该受的,这就是生活。”

叶子农的孤独便是他为了自由而刻意的远离众生,与一切保持距离,隐居德国来换取他难得的清静,他的孤独来自于自身的意愿,是对尘世刻意保持的一种孤独,在这种孤独之下他却把生活过成了另一种境界。他享受着这种孤独。

他提出的“见路不走”的观点也充分证明了他的思想在孤独之下寻求的一种独特生存方式。他是的确不走寻常路,不是专挑难走的偏路 ,也不是另辟蹊径,不唯任何教条主义、经验主义,而是遵循实事求是的规律,遵守“天道”去做人做事 。

世间规律总是大多相同,“高人”们都低调着,孤独着,并默默成就着自己的一番事业。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尼采


一颗平庸的灵魂,并无值得别人理解的内涵,因而也不会感受到真正的孤独。相反,一个人对于人生和世界有真正独特的感受,真正独创的思想,必定渴望理解,可是也必定不容易被理解,于是感到深深的孤独。

最孤独的心灵,往往蕴藏着最热烈的爱。热爱人生,忘我地探索人生真谛,在真理的险峰上越攀越高,同伴越来越少。

孤独是一颗值得理解的心灵寻求理解而不可得,它是悲剧性的。无聊是一颗空虚的心灵寻求消遣而不可得,它是喜剧性的。寂寞是寻求普通的人间温暖而不可得,它是中性的。然而,人们往往将它们混淆,甚至以无聊冒充孤独。——尼采

哲人尼采将孤独、无聊、寂寞三个词向世人区分得很明显了,他认为孤独是悲剧性的,是在至高无上时旁人无法企及的一种高度,他们渴望理解却又无人能理解,于是便只好维持一颗希望被世人理解的心独处着。

可是,孤独不仅仅只是消极的状态,还有一部分的孤独来自于自身想逃离众生的愿望,比如豆豆小说里里的这三位“高人”宋一坤、丁元英、叶子农。

他们的孤独是积极的,是享受的,是出离的。他们的孤独并非落魄排挤的孤独,是精神到达了一种高度与境界之后,不去渴求世人的理解,而是他们自身对世事的不屑与无争。

他们在享受自身孤独的同时,对生命赋予高度,对思想赋予见地,对精神赋予追求,成就着自己命运的独特价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