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饮食有节被90%的人错误解读,你中招了吗?
在《黄帝内经》中,岐伯告诉黄帝,古代的人能活到百岁,动作不衰,原因之一就是食饮有节。
这句话出现在《黄帝内经 · 素问》的开篇上古天真论,原文是这么写的:“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句话,是现代各种“养生理论”的鼻祖,然而,却没有几个人能正确理解其真正的含义。我们今天先讲养生有节,食饮有节,关键,就在一个“节”上。对“节”字理解的偏差,将导致很多人始终在健康门外徘徊而不入其内,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节,现代很多人都理解为“节制,节度”,认为这里说的食饮有节,是指饮食要有节制。
但实际上,作为《黄帝内经●素问》的开篇,作为“活百岁”的法门之一,食饮有节,真的在稀疏平常地说饮食要有节制吗?
换句话说,饮食有节制,吃个八分饱什么的,就能让我们活到百岁?且动作不衰?显然,这么理解是有问题的。
其实,食饮有节,这里的所谓“节”者,真正的理解,应该是“二十四节气”,即我们在饮食的时候,一定要顺应“节气”的变化来进食。
节气是什么?节气是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的标志点,是天地能量的转化点。比如冬至。古人“立竿测影”,这一天,物影最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
所以,别小看节气,节气它包罗万象。节气变化,是地球和太阳的时空变化,是宇宙的能量变化。人脱离不了时空和环境,所以,节气转换,必然会对人体自身的能量平衡造成影响。所以我们经常会遇到说,节气对身体不好的老人家是个坎,也经常会遇到医生说,马上节气了,要注意点。
怎么注意?岐伯说了:“饮食有节”,从吃上下功夫。食饮,能量基础。身体的能量得先给对了。节气变了,饮食也要变,能量才能平衡。所以食饮有节,说的就是饮食要顺应节气的变化而变化,往深了说,其实是说饮食要顺应天地,顺应自然,顺应“道”,道就是规律,什么规律?天地气交的规律,天地变化环境变化的规律。
所以,“节”也是一个时间空间的概念,是一个天地人的概念。从空间上,我们要因地制宜,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一环境下的动植物,都有相类同的特点,所谓“同气相求”。举个例子,在调理身体的过程中,当地的本草,效果明显优于外地的本草。
从时间上,我们要因时制宜,同样的原因,我们吃的每个食物,都有特定的时间,三月的荠菜,四月的桑椹,五月的桃。但是,哪怕腊月,我们也可以在超市见到桃子,很多反季节的果蔬能不能吃呢,肯定能,只不过,“其气异也”。
从人体本身,我们要因人制宜。每个人的五脏都有各自的太过和不及,我们学过中医的都知道,中医调理人体,讲的是以偏纠偏,以本草饮食把五藏的太过和不及调均衡,所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说明,饮食最核心,是需要根据其所处时间的特点、地域的特点、人本身的特点,来决定吃什么,多吃什么,少吃什么,不吃什么。
有些人吃辣椒上火,长痘,有些人怎么吃皮肤还贼好,这个就是体质之别。但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吃辣椒“上火”,仅仅是一个症状,上火并不代表他的体质可不可以吃辣椒,有可能只是用错了时间和空间,即在错误的时间和空间里吃了辣椒,所以体质是更有意思的一个话题。
所以,食饮有节,它真正讲的,并不是所谓的饮食要有节制,而是饮食要顺应节气,要按照节气的变化而要有所变化。节气就是自然变化规律,规律是什么,规律就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