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白|除污洗白术:能把黑的说成白的,估计只有他懂这么干了!
【出处】《资治通鉴 卷第十二 · 汉纪四》
【原文】上还洛阳,闻淮阴侯之死,且喜且怜之;问吕后曰:“信死亦何言?”吕后曰:“信言恨不用蒯彻计。”上曰:“是齐辩士蒯彻也。”乃诏齐捕蒯彻。蒯彻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乎?”对曰:“然,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如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烹之!”彻曰:“嗟乎!冤哉烹也!”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跖之狗呔尧;尧非不仁,狗固吠非其主。当是时,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烹之邪?”上曰,“置之。”
【译文】高帝回到洛阳,知道淮阴侯韩信被杀,又是欣喜又是怜惜。他问吕后:“韩信临死有什么话?”吕后说:“韩信说后悔没用蒯彻的计谋。”高帝悟道:“是齐国的能辩之士蒯彻呀!”便诏令齐国逮捕蒯彻。蒯彻被押来后,高帝问:“你教韩信造反吗?”回答说:“是的,我确实教过。那家伙不听我的计策,所以才自取灭亡,落到这个地步;如果用我的计策,陛下怎么能够杀了他呢!”高帝勃然大怒,下令:“煮死他!”蒯彻大叫:“哎呀!煮我实在冤枉!”高帝问“你教韩信造反,还有何冤枉?”蒯彻说:“秦朝失去江山,天下人都群起争夺,有才能、动作快的人能先得到。古时跖的狗对尧吠叫,并不是尧不仁,而是狗本来就要对不是它主人的人吠叫。当时,我作为臣子只知道有韩信,不知道有陛下啊!何况,天下磨刀霍霍,想做陛下这般大业的人很多,只是力量达不到罢了,您又能都煮死吗?”高帝听罢说:“放了他。”
【分析】从本案例中,韩信欲图谋反被杀后,刘邦在询问了吕后得知,原来韩信的谋反之前曾受过蒯彻的指点,所以,刘邦在亲自过蒯彻后,明确得知韩信的谋反确实跟蒯彻有很大关系!面对蒯彻,刘邦非常生气,决定将其烹煮。而蒯彻在背负“指使谋反”的罪名下,大呼冤枉,而后在一番陈述后,刘邦竟将其无罪释放,不可谓不神奇。一番思考后,推出蒯彻在“指使谋反”的污名下,能够自行对其除污洗白,最终无罪释放,整个洗白过程透露出很高明的权谋思维,现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蒯彻的总体策略先说下:蒯彻面对的是刘邦非常生气的情绪,如果此时直接进行自我辩驳,直接强调真不是自己指使韩信谋反,那么此举无异于是在同刘邦的的不满情绪对抗:一个之前对你已经有不满情绪、已下杀意的人(情绪战胜理性),你再怎么直接高调地自我辩驳,他会听得进去?!在刘邦看来,如果一旦蒯彻这么高调地直接自我辩驳,直接抵触自己,这无疑是对自己权力的公然对抗,这是极大地不尊重自己!进而,刘邦非但听不进去,有可能你越说,他越烦,越想马上就杀了你!所以,蒯彻在深谙刘邦此时的情绪后,而是采用间接迂回的辩驳策略:跳出直接进行自我辩驳的常规思维,独辟蹊径,从另外一个小点切入,以此来消除刘邦的不满情绪,避免直接同刘邦的情绪直接抵触,即把原因归结为是当时客观环境所致,自己主观上并不是有意为之(有意点明韩信应该谋反)。但,蒯彻的高明之处在于能够很好消除刘邦不满情绪的同时,也把为自我辩驳的话语也夹叙在其中,二者结合得这么自然,浑然让人觉得不是刻意为之。接下来,就具体说说蒯彻是怎么在消除刘邦不满情绪的同时夹叙为自己辩驳话语的思维:
第一,通过过去说现在,首次避免情绪对抗
在案例中,蒯彻并不是开始就直接说自己是如何冤枉,而是以谈过去作为切入点,这就避免了自己被绕进去辩驳冤枉的漩涡,跳出来常规对抗思维,就表明态度上对权力是顺从的,没有丝毫抵触情绪。用过去来说现在,刘邦现如今得到天下,正是有与众不同之处:高才能、行动快。而这些都是当初逐鹿之人所不具备的。虽有奉承讨好之意,但这点上对于刘邦还是很受用的,所以,刘邦听到后,不满情绪不会同之前那么高,而在慢慢减少。蒯彻首要目的是把刘邦从愤怒的情绪暴点上拉下来:只有让情绪上先缓和,才能在后续中听得进自己说的话。显然,蒯彻做到了。
第二,通过象比类喻法,第二次减少不满情绪
接下来,蒯彻借“跖狗对尧吠叫”之事,其用意有四:
1、采用自污术,把自己比喻成狗,言外之意是刘邦不应该跟一条狗计较,这就很好地避免情绪直接对抗;
2、把刘邦奉承成尧,刘邦听了当然很高兴,这就再次表明自己对权力的顺从,而不是情绪上的对抗,再一次强调仁义的刘邦(尧)更不应当对一条狗斤斤计较;
3、“狗固吠非其主”,狗本来就应该向不是它主人的人吠叫,言外之意是说,蒯彻当初指点韩信应该造反,完全是忠心使然,并不是有意跟刘邦过不去,完全不存在个人好恶上的成见;
4、采用象比手法来形象地进行说明,这种方式相对于干巴巴的说理更能让人听得进去,效果更好。
综上四小点,蒯彻的总用意还是在极力进一步减少刘邦的不满情绪。
第三,通过传递言外之意,第三次减少不满情绪
“臣唯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当时,我身为臣子知道的只有韩信,并不知道有陛下啊。其言外之意是说,如果在当时知道的是刘邦,就是借自己十个胆,也不敢做出这种事情。蒯彻当初知不知道有刘邦这个人我们无从得知,关键是其态度上已向刘邦作了很好的说明:对刘邦的敬畏。对刘邦的敬畏就是对权力的顺从,其目的还是一样,依然极力减少刘邦对自己的不满情绪。
第四,通过强调客观现实,最终消除不满情绪
蒯彻在后面一句话中,为何要拿刘邦同天下想成就大业的人做比较,其目的无非是想向刘邦强调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自己倒下了,依然有千千万万个类似自己的人在站立着,即使刘邦有杀那千千万万的人,难免恐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么单独杀自己就变得毫无意义了!所以,在避免情绪上直接对抗的同时,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那么刘邦想杀自己的本意也就没有了。
综上所述,经过教主的分析,当领导对你心存不满的情绪时,你不能直接对抗其不满情绪。以你的不满情绪对抗领导的不满情绪,无异于以卵击石,自讨没趣罢了。所以,面对此类情况,首先要做的是,第一时间想办法安抚、消除领导对自己的不满情绪,做到对权力的顺从,避免同权力直接对抗,而后才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间接迂回地为自己辩驳,乃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