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烤全羊:脱胎于诈马宴,成名三百余年,如今入选非遗名录

烤全羊,是一道名馔!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尤其在西北地区比较普遍和流行!

威记在南方也吃过烤全羊,不过是用山羊做的,而且带皮,皮脆肉酥,香不可妙。但是不常见,因为在南方的饮食习惯里,还是烤乳猪和烧鸭,烧鹅比较受欢迎。所以,烤全羊在南方只算是小众的一道宴席菜品!

现在人们说起“烤全羊”,很多人首先会想到,它是内蒙古的首席名菜,因为草原盛产羊嘛!据有关资料记载,蒙古民族在很早以前就有宰杀牛羊招待贵客的习俗。《蒙古秘史》更是提供了早期蒙古人喜欢食用烤肉的资料。

当初,成吉思汗的后裔入主中原后,也将其民族的美食一同带入,并且融入了中原的饮食里。据罗布桑却丹《蒙古风俗录》中记载,蒙古食谱中最为贵重的膳食是整牛、整羊宴席,因为草原上得天独厚的条件,盛产牛,羊,和马匹,马匹属于军用物资,而牛羊则是蒙古人获取肉类食物的主要来源了。

吃整牛和整羊为主是蒙古族的宴席传统,他们统称诈马宴(音译)。所以,诈马宴又叫做草原第一宴!

七百多年前,蒙元帝国建立,诈马宴成了元朝时期宫廷大宴,这是一种集宴饮、歌舞、游戏、竞技为一体的欢庆活动,是当时最奢侈、最隆重的宴会。

元朝太祖忽必烈每年巡幸上都,都要大摆宴席,招待宗亲、大臣、近侍等人员,也称“质孙宴”。是元朝为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团结需要而准备的一个宴席!目的只有一个:尽情享乐。

宴会项目的安排在如今的阿拉善通湖草原的大型实景演艺节目(神游通湖)里可以感受到曾经的风情!有时间有兴趣有机会可以去感受一下浓浓的蒙古族风情吧!

而宴席上的头牌名菜,就是“烤全羊”了。

这款《元史》称“掘地为炊以燎肉”的美食,其实在更久远的“周代八珍”里就已经有初步定型,即“炮牂(zang)”,这个与“炮豚”齐名的菜馔,因为蒙元的入主中原,最后都没人提起了!

在元代统治的八十九年里,草原的烧烤方法得以和中原的烧烤方法融会贯通!说来也是有趣,原来中原的烧烤方法都是用叉叉着原料来烧(现在俗称明炉烧烤),原料的成菜色泽和火候全靠操作者(厨师)来掌控。

后来宫廷烧烤的师傅因宋元战乱而避祸一路南迁,最后流落广东,由于怕身份暴露,改用大的酒缸来制作(现在叫焖炉烧烤)。这种方法很快被元朝宫廷御厨吸收,他们也开始在王公贵族们宴饮用“烤全羊”招待贵宾时候,采用这种类似于缸烧的窑烧“烤全羊”。

随着蒙古退回大漠,这种方式的“烤全羊”方法几乎遍布草原!各家各户在盛大节日的时候都会制作一只“烤全羊”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阿拉善旗第一代扎萨克王和罗理率部从新疆移居阿拉善时带入的。后来,第三代旗王罗布藏多尔济因战功卓著而被赐封为朝廷驸马亲王,并建王府于北京。他又在原工艺基础上吸收了北京烤鸭烹饪的特点,形成了现今阿拉善烤全羊的独特地方风味,至今已有近300 年的历史。

到如今,阿拉善烤全羊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目录里的一个项目。

和银川的烤全羊比较,阿拉善烤全羊最大的特点是保持了整羊的自然形态。羊肚子里是用铁架弓起来支撑的,这样成菜看上去饱满有神,自然。

献羊仪式也彰显了全羊宴的高贵气质和彰显了蒙古族特色。

第一环节:厨师推着载羊的车进门,由盛装的蒙古族姑娘和小伙子簇拥至宾客桌前,然后有蒙古族歌手高歌颂词,虽然威记听不懂,但是还是感受到了那种热烈和庄重!

第二环节,请王爷开羊(宴席的上位者),首先手握开羊刀,在羊的背上划个大大十字,先横后竖,画十字寓意生活十全十美,祝愿大家生活十全十美,万事如意,事事顺心。

第三环节:取鸿头花,王爷用双手把鸿头花高高地举过头顶,举鸿头花寓意事业鸿运当头,祝愿大家事业鸿运当头,鸿运高照,红红火火。

第三环节:敬一碗醇香的开羊酒,王爷右手端杯,用左手无名指在酒杯里蘸一下,向上弹敬天,(感谢上天赐予生命);再蘸一下向下弹敬地,(感谢大地赐予福禄);最后蘸一下从额头划过敬祖先,(感谢祖先赐予强壮的身体)

最后一饮而尽醇香的开(羊)酒。大家开始享用美食了!

阿拉善的烤全羊之所以好吃,据介绍是因为这里的羊吃的是白虫草,喝的是矿泉水,牧民在选羊的时候是选取四至六只牙的草原羊。一只完美的烤全羊,制作工艺有十八道之多。

烤制时候,采用酱油、冰糖、蜂蜜混合上色,使得羊不光好看,而且皮也很脆,另外温度的掌握也是关键,依据不同的气候变化,调节窑烧温度,使得烤出来的全羊,色香味俱全。北京烤鸭用果木,而阿拉善烤全羊用的是梭梭柴。

总的来说,烤全羊是蒙古民族的餐中之尊,以前只供蒙古王公贵族享用,一般牧民根本吃不到。如今这一传统美食成了大众热捧的饕餮盛宴。去内蒙古草原欣赏美景的同时,怎么能不吃上一只烤全羊呢?

这里是阿拉善发现美食,感受美食!讲述美食!

我是威记!谢谢阅读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