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云十六州到底有何魅力,让北宋如此痴迷?

'鼙鼓几遭豺虎急,山川曾入犬羊羞。石郎可是无长虑,直割幽云十六州。'唐末大乱之际儿皇帝石敬瑭,为了得到契丹人的支持,不惜割地求荣。自那以后,直到明朝建立它才重新回到了汉人手中。

而这个地方,也一直是北宋挥之不去的痛。在很多关于宋朝的影视作品和史料中,幽云十六州屡次出现。那么,它到底在什么地方,北宋为什么一直想要收复这个地方?

(一)、心心念念,无法忘却的'心头好'

幽云十六州其实很好理解,幽,就是幽蓟之地,也就是北京周边;而大同的古称为云州。所以,幽云十六州就是北京到大同一线。其中包括了今天河北中部以及北部,包括山西北部地区。

展开剩余89%

严格意义上讲,北宋不能说是收复幽云十六州,因为此地从来就没有归属过它。只不过,这里是传统的中国地,而北宋又以中原正统自居,所以才会用收复一词。

1. 两度北伐,皆以失败告终

赵匡胤在建立了北宋,结束了唐末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后,还没来得及向幽云腹地用兵,就发生了烛影斧声。自那以后,他的弟弟赵光一脉成了整个北宋的统治者。其兄长已经建立了伟大的功绩,若是太宗皇帝不拿出点战绩来恐怕难以服众。

而且,内部对他上位,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因此,他想着利用战争来转移内部矛盾。而幽云又是北宋的北大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太平兴国四年,太宗皇帝御驾亲征,但其本人水平一般,能力有限,宋军在高粱河大败。赵光义只得骑驴车窜逃,因此喜提'高梁河车神'美誉。

辽景宗去世,萧太后垂帘听政,赵光义想趁着辽国孤儿寡母,主少国疑之际一雪前耻。但是萧太后并非他想的那么脆弱,而开国元勋曹彬,也并不是那么的骁勇,结果北宋三路大军全面溃败。

'六月甲寅,斜轸奏复寰州,七月丙子,枢密使斜轸遣侍御涅里底、干勤哥奏复朔州,擒宋将杨继业'。

2. 父死子继,最终签订盟约

'此人不知兵',是后世对宋太宗最中肯的评价。他两度贸然北伐,偷鸡不成蚀把米。辽国人自此看穿了北宋的脆弱,因此不停的袭扰边界。

真宗继位之时,不得已将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守。可那萧太后不是一般妇人,景德元年,她和少主率领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他们自幽云十六州而来,如入无人之境,一路打到河南境内。

要知道,此时距离汴梁城已经很近。还有大臣建议,赶紧南迁。如果赵恒听从了这个馊主意,南宋可能会提前来临。赵恒在寇准的鼓舞下,决议御驾亲征,但是他本人有些怯敌,不过只能硬着头皮上。

来到澶州城中,将士们欢呼雀跃,他们知道,自己还没有被遗忘,数日的坚守并不是毫无意义。双方开始了激烈的交锋,但是并未分出胜负。辽军战线拉的太长,明显有些吃力。

于是双方决议和谈,最终两国结盟为兄弟之国,真宗赵恒认萧太后为叔母,同时北宋每年进贡岁币,在此基础上于边境开设榷场,进行贸易往来。

虽是如此,但北宋从未放弃过对幽云十六州的垂涎。日后签订的《海上之盟》,也是以宋、金两国共同瓜分幽云十六州为前提而签订的。那么,此地究竟有何魅力,让北宋如此痴迷?

(二)、地势险峻,宋朝的北大门

都说明朝是'天子守国门',如果没有占领幽云十六州,想必皇帝也不敢亲自驻守。土木堡之变以后,北元三路围攻北京,但就是因为幽云之地的关隘重重,所以只有也先一路顺利到达。

可见,此地的重要性。而北宋的首都就位于中原腹地,周边异常平坦,无险可守。如若拿到了幽云十六州,便可以稳坐江山

1. 战略要地,身后便是中原

幽云十六州山地众多,很多地方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就像清军迟迟没有入关,就是因为卡在了山海关一线。如果能够将此地拿到手,便有了拱卫京师的资本。

此地进可攻,退可守,向北可以直通草原;而往南,就是一马平川的中原,可以直抵长江天堑。而这个地方相当于是宋朝的北大门,可是钥匙却在他人手中。'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幽云十六州在异族手里,北宋的统治者又怎么能够睡得踏实。就像耶律隆绪率军南下时,从河北进入河南,根本没有什么阻力。

北宋最害怕的就是自己北面的政权,搞个突然袭击。果不其然,后来的金军围堵汴梁,就是一路从云州,一路从幽京南下,尽管北宋军队拼命抵抗,也无济于事。如果这块地区能够落在北宋手里,它就不用每年都花费大量的资金在河北路。

因为没有幽云十六州,它必须对与辽国接壤之地格外重视。这也就是为何河北路转运使的条件和待遇都要高于其他路的原因,也是为何北宋每年都尽心竭力的搞秋防的原因。

2. 养马之地,不可轻言放弃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的优势明显高于步兵。这也是为何游牧民族,能够屡次打败文明程度更高的农耕民族之缘由。骑兵,首先就是得有优良的马匹。唐朝时期的养马地,就是在幽云十六州之中,而北宋没有这些地方,就只能自己培养。

可是北宋辖区内,根本没有适合养马的地方。自汉唐以来的牧马之地,比如西边的甘肃的张掖,酒泉,武威东边的楼烦故地以及坝上地区或没夷狄,或为民田,皆无可复得。如果中原境内能够养出优质的马匹,前人们又何必如此费工夫去边境养马。

后来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能够驰骋欧亚大陆,吃苦耐劳的蒙古马也占据着很重要的因素。马匹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言,北宋的皇帝们也能够清醒的认识到这点。所以,他们想要拿回幽云十六州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在此牧马。

如果没有军马,就只能向其他人买,但是得到的大都是驽马,如此一来,军队战斗力自然敌不过他人。那么又怎能保证国防。

(三)、传统中国地,具有重大意义

幽云十六州自从先秦时期,就从未被异族统治过。虽然北宋主张偃武修文,但是也想着为自己博回几分面子。就连远在岭南的南汉国,北宋都不遗余力的攻打,更何况是近在咫尺的幽云十六州。

所以,为了大宋的颜面,为了民族的名誉,皇帝们也要尝试一番。

1.京师无险可守,想要以此做壁垒

开封乃四通八达之地,虽然有利于发展,不过这也是四战之地。从四面八方,都可以向此涌入。而这种地形只适合当经济中心。古代的王城或者首都,大都还是选择在易守难攻的地方。开封距离辽国太近,如果真打起来,根本没有缓冲区

中原之所以富庶,就是因为地形平坦。这就意味着,根本没有能够对敌人形成有效阻击的山地可以利用。所以,北宋执着于拿到幽云十六州首先就是因为皇帝们害怕。辽国兵强马壮,虽然经济不行,但是武德充沛

更何况,他们到处都可以养马。即使不在河北,也可以北上入草原。如果真打起来,危急时刻,可能皇帝只有南逃这一条路。

2.矢志不渝,但未再有实质性举动

赵匡胤一心想要恢复大唐盛世的局面,可是如果连唐朝的疆域都未能悉数化为己有,又何谈此事。燕云十六州之于北宋而言,既有实际意义,又有精神意义。前者是此地能够充当北宋王朝的屏障,可以帮助其守住来自北方的进攻,同时若能收回,便能够消除来自辽国的威胁。

后者则是一杆旗帜,向百姓们彰显自己恢复汉地的决心,同时能够获得大家心甘情愿的支持。

自从澶渊之盟以后,直至辽国灭亡,两国都未曾再爆发过冲突。所以,收复幽云十六州,成为了北宋的一句空口号

它既不会说自己要放弃,也不会再冒险和辽国交锋。当然,北宋知道这里的重要性,也知道自己的首都存在极大威胁,也没有再用兵辽国,也没有迁都。其实北宋曾经统治过燕云之地的大片领土,就是在金国灭辽以后。

可北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它根本没有能力守住。当时两国一同围困辽国的首都,辽军已经疲惫不堪,可是北宋却迟迟攻不下来,结果金兵一到,接着就破了城。

金国人恍然大悟,发现自己眼中的那个泱泱大国,竟然如此的不堪一击。后来虽然按照约定给了北宋燕云十六州的一些城池,但是金国人很快就后悔了。在短时间内,燕云之地又脱离了北宋的控制。

结语:

北宋想要拿到幽云十六州的控制权,首先因为这里是中国的传统统治之地,如果连此都收不回来,丢失颜面;其次,燕云之地易守难攻,北可抵御草原势力,南可势如破竹的进入中原腹地。

再次,汉唐的养马地都在这里,若是没有此地,北宋就只能从辽国那里买马。当然,养马地还有河朔地区,不过到了仁宗年间,也拱手让人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