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绸博物馆之“染缬”
染缬即古代丝绸防染印花工艺的总称,可分为灰缬、绞缬、蜡缬和夹缬四类。染缬始于秦代,唐代开始盛行,明清时期达到一个新的高峰。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中国丝绸博物馆特展“锦绣世界”中的染缬织物吧。
【灰缬】
灰缬即蓝印花,始于宋代,明清时期于山东、湖南、江苏、浙江等地盛产,是由豆粉混石灰作为印花的防染剂,将灰剂涂铺于盖有镂空花版的土布上,干燥后将土布在蓝靛缸中浸染多次后晾干,刮去防染剂,即显现出蓝白花纹。
灰缬的染色多选用蓝草制成靛蓝染剂,经发酵后进行染色。图案多取材于花卉、植物和动物,其中点是灰缬图案构成中的重要元素,并由若干等距的小圆点构成线条,形成具有一定规律的图案,且图案大多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譬如取“多子”之意的葫芦,象征着子孙繁衍,人丁兴旺。
【绞缬】
绞缬即今日所谓扎染,是用线在织物上束缚成绺或缝花扎结,用以防染并使之出现白色晕染花纹的印染技术,称为“绞缬”。随着时代的演变,绞缬已鲜少应用,如今多存在于我国西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如白族、苗族、土家族等民族的服饰中。
(绞缬绢衣 北朝)
(绞缬绢衣局部)
(紫缬襦 前秦)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绞缬最为兴盛的年代,无论平民还是贵族都可服用绞缬织物。从早期的绞缬作品的风格来看,多以小块、满铺的白色花纹为特点。
(棕色绞缬绢)
(橘红色“醉眼缬”丝巾)
(花形目结纹绞缬幡足 日本)
本藏品是日本奈良时代8世纪时期的平纹扎染织物,奈良时代深受我国唐朝文化的影响,与我国的绞缬织物颇有相似之处。此藏品是中国丝绸博物馆时装馆中特展的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品,原藏奈良东大寺正仓院。
(花卉纹披肩,马来西亚)
本藏品是1900—1930年间的丝制扎染织物,为中国丝绸博物馆时装馆馆藏品。
【蜡缬】
蜡缬是用蜡刀蘸取蜡液后在平整光洁的织物上描绘自己喜爱的各式图案纹样,当蜡液凝结干燥后,投入靛蓝溶液中进行防染,染后用沸水去蜡,即呈现蓝地白花的蜡染织物,是西南少数民族的重要文化特征之一。我国蜡缬最早的实物记载始于北朝,唐宋时期发展迅速,当时曾作为礼品输送国外。
(蜡染壁挂)
蜡缬纹样多以花草树木和几何图形为主,兼有适量的人物、虫鱼、鸟兽等图案。用色多用蓝绿色,以蓝草为主要染料,绘制在民间自织的白色土布之上,但也有采用机织白布、绵绸、府绸等。
(羊木臈缬屏风 日本 现藏于日本正仓院)
【夹缬】
夹缬之名始于唐,传说是唐玄宗时刘婕妤之妹发明,是一种用两块雕刻成图案对称的花版夹持织物进行防染印花的工艺及其工艺制品。在唐宋时期,夹缬曾作为浙南民间婚嫁必备用品被大量使用。
(夹缬工具:夹缬版 )
(“百子图”夹缬被面)
蓝夹缬主要是草木染色,例如板蓝根经过沤制可得到靛蓝,且能长久不褪色。夹缬的图案纹样,晚清至民国初期以流行于当地的永嘉昆曲、乱弹、京剧等剧种的戏曲人物为主。
(花卉纹刺绣夹缬罗 唐)
利用凸版分隔不同未夹区域并注入不同染料可以使织物染出不同色彩,就是多彩夹缬。唐朝时期的复色夹缬图案以花鸟等吉祥纹样为主,色彩较为丰富鲜艳。
(团花纹夹缬绢 日本)
本藏品是日本奈良时代8世纪时期的平纹夹缬织物,是中国丝绸博物馆时装馆中特展的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品,原藏奈良东大寺正仓院。
(绀地花树双鸟纹夹缬 日本 现藏于日本正仓院)
参考文献:
[1].杨慧子. 蓝印花布与中国本土设计[J],艺术探索,广西:广西艺术学院,2013. 2
[2].管兰生. 中国古代传统染缬艺术研究与分析[J],艺术教育,北京:中国文化传媒集团,2011. 1
[3].四缬天地[J],科学之友,山西省: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2014.5
Folk Gala,由北京服装学院艺术楼614工作室的民艺爱好者发起,她们行走于乡野民间,流连于织绣印染,将所见、所闻、所感在此与大家分享,一起让Folk Gala。